潛半夏

潛半夏

屬於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折睥生有毒草本,地下有小塊莖。掌狀複葉具三小葉,葉柄基部有上瘤狀突起,即珠芽。初夏開花,肉穗序外有黃綠色佛焰苞。生於野外樹下或旱地里,適應性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潛半夏
  • :植物界
  • :單子葉植物綱
  • :天南星科
  • 分布區域:中國和日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半夏幼苗常為單葉,卵狀心形,2~3年後生3小葉的複葉;葉柄長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單性同株,花序柄長於葉柄,佛焰苞綠色,下部細管狀;雌花生於花序基部,雄花生於上端,花序頂端附屬器青紫色,伸於佛焰苞外呈鼠尾狀。漿果卵狀橢圓形,綠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潛半夏
潛半夏

分布範圍

半夏是我國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產地只有亞洲的中國和日本。

主要價值

半夏分為兩種,有水生和陸生兩種,分別被稱為水半夏和旱半夏,其實就是看它生長的地理環境,如水生的即是水半夏,陸生的便是旱半夏了。而湖北省潛江市是我國旱半夏的主要產區。《辭海》在“潛江”這一詞條內有“盛產半夏等中藥材”語。所以潛江產半夏有“潛半夏”之譽。老一代的中醫在處方上寫“潛半夏”,猶之乎“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貝”,“潛半夏”也是名聞遐邇,成為行銷海內外的名貴中草藥。
它的功能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嘔吐,咳喘等症。
其乾燥塊莖未經炮的稱"生半夏",有毒,經炮製後稱"制半夏"。它是我國眾多名貴珍稀中藥中的一味極其重要藥材。經研究結果表明,在醫療效果上面,旱半夏的藥用作用比水半夏強中醫學上多用制半夏,性溫,味辛,它的功能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痰濕水飲,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內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症;生用外治癰腫痰核,嘔吐,咳喘等症。
潛半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