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箬泉

潘箬泉

潘箬泉(1880-1950)曾名夢初,別號遂初主人,晚年署名止叟,月形山潘家老屋(今月山鎮黃嶺村)人,民國時期著名中醫。師從姐夫柯春橋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箬泉
  • 別名:夢初
  • 國籍:國籍
  • 民族漢族
  • 籍貫:潘家老屋(今月山鎮黃嶺村)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50年
個人簡介,醫學評價,生平經歷,民間故事,學術貢獻,部分相關論文,

個人簡介

潘箬泉(1880-1950)曾名夢初,別號遂初主人,晚年署名止叟,月形山潘家老屋(今月山鎮黃嶺村)人,民國時期著名中醫。師從姐夫柯春橋先生。

醫學評價

他善治各病,精於內科、兒科、婦科,尤對溫病(傷寒、副傷寒之類)的診治更具特長。

生平經歷

潘箬泉出身於貧苦家庭,少時僅讀幾年私塾即輟學。
17風從姐夫——安慶名醫柯春橋學習中醫。他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學徒三年打下紮實的醫技基礎。
20歲經柯推薦,在官醫牛痘總局擔任門診。每天於醫診之暇,即刻苦鑽研前人醫學著作,同時從實踐中冥思苦學,汲取臨床心得,醫療技能日益精進。
不久離開“官醫局”獨自開業。由於他醫技日高,業務也日益繁忙,每天求診者絡繹不絕,門庭若市。以系馬樁舊居狹小,不敷套用,於是遷居孝肅路開業,直至安慶解放。

民間故事

(1) 民國18年(1929年)春,安慶一帶兒童多患腦膜炎,他斷定是“流行時疫”、“亦溫病之一種”。認為:“慢性腦膜炎,中醫主以牛黃清心丸及羚羊、犀角散清熱品頗能獲效,惟急性則有鞭長莫及之虞,似較於西醫,若慢性則勝於西醫矣。”據此,擬出防治醫方,印製傳單,廣為散發,及時遏制了這聲時疫。
(2)有次路過蕪湖,偶在書攤得王清任《醫林改錯》,見其有獨到之處,遂潛心研究,從此對溫症的治療,更是得心應手。當時安慶同仁醫院西醫戴世璜(美國人)每逢疑難雜症,多請他會診。有時戴主張施行手術治療的病人,他卻用中藥治癒。戴佩服說:“我看病要靠X光,靠儀器,你靠三個指頭切脈,真是妙極了。”
(3) 他不阿權貴,體恤民苦。民國13年夏,安徽督軍馬聯甲的七弟派人請他出診,當時他正忙於門診,便說:“請先走一步,我馬上就到。”來人走後,他一心看病,直到中午竟忘了出診之事。這時,門外停了一輛轎車,走出馬的七弟,他只得上前解釋,給其診斷開方,使其悻悻離去。解放前醫生看病,全用白紙外方,而他對貧苦患者,常另用紅紙處方,到藥店可免費取藥,年終由他結算。
(4)先生 對從其學業的弟子要求甚嚴,言傳身教。常對學生說:“人貴有志,學貴有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並說:“無恆德不能為醫”,要求學生對病人要有“見彼痛苦若己有之”的感情。一生傳授弟子30餘人,其中不少成為中醫界後起之秀。

學術貢獻

先生一生勤奮自勵,飽覽醫學經典,凡《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疫論》等皆能熟誦,臨症以經方屢起沉疴。他還從《詩經》動植物名謂中發掘不少藥物,用於臨床。當西醫東漸之時,又不滿足於中醫固有技能,經常注意吸取西醫之長,相運用。古稀之年仍以極大熱忱學習西醫理論,為此從《醫藥報》上抄錄西醫“生物之大概”達50多頁。生平撰寫的醫著手稿甚多,已散失不少,現存有《遂初主人醫案》38卷,《遂初室醫話》1卷,《方論拾遺》2卷,《匯方》1卷,《日記》第四冊1卷,共10餘種,惜未付梓。

部分相關論文

[1]查龍華,王年生.潘箬泉先生的醫學思想及實踐[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4(03):25-2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