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柳黛

潘柳黛(1920~2001),筆名南宮夫人等。出身於北京一個旗人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十八歲時隻身南下到南京報館求職,由謄稿員晉升到採訪記者。後來到十里洋場的上海發展,以直抒胸臆的散文和小說崛起於上海文壇,與張愛玲蘇青關露並稱為“文壇四才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柳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北京
  • 出生日期:1920年
  • 逝世日期:2001年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退職夫人自傳》
人物介紹,人物事跡,作品,家人,潘柳黛作品,潘柳黛軼事,恩怨張愛玲,

人物介紹

潘柳黛心直口快、幽默、尖刻,能一針見血戳到某些人痛處。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包括胡蘭成張愛玲,原來他們都是有往來的朋友,後來不再理睬。幾年後張愛玲香港,有人告訴她潘柳黛也在香港,張愛玲回答說:“誰是潘柳黛,我不認識。”顯然余怒未消。
矛盾發生在胡蘭成的一篇文章上。那時張愛玲在上海嶄露頭角,胡蘭成狂熱地追求張愛玲,並揮筆寫了一篇吹捧張愛玲的文章《論張愛玲》。胡蘭成原是汪偽宣傳部次長,是專寫政治評論的大漢奸,這篇文章竟寫得軟綿綿的,把張愛玲的文章形容成“橫看成嶺側成峰”,除外,對張愛玲的“貴族血液”更是大肆吹噓一番。

人物事跡

1940年代,上海文壇出現了四大才女──潘柳黛、張愛玲關露蘇青
1948年,《退職夫人自傳》出版與蘇青名作《結婚十年》堪稱「雙璧」。
1949年上海政權易手;1950年潘柳黛孤身闖蕩香港,繼續賣文為生的征途。
1952年之後,出版《明星小傳》與《婦人之言》,並撰寫多部邵氏電影劇本。
1957年香港海燕影業公司拍攝<<春色無邊>>電影而潘柳黛既是該片主題歌詞的作者又應邀擔任客串演員
1960~1970年代,成為香港知名記者、編劇和邵氏公司《南國電影》雜誌《嘉禾電影》雜誌副總編輯。
1980年代,繼續在各大報紙、雜誌開闢專欄;1988年移民澳大利亞墨爾本
1990年代,持續出版書籍,並成為《維多利亞州老人福利指南》封面人物
2001年10月病逝於澳大利亞

作品

代表作《退職夫人自傳》,另有《明星小傳》、《婦人之言》等書。
邵氏經典電影《不了情》編劇,經典老歌《忘不了》真正填詞人。

家人

潘柳黛與蔣經國侄輩遠親蔣孝忠結婚,育有兩子,次子藝名蔣金,曾是香港影星。丈夫病逝後,她守寡近四十年直到逝世。

潘柳黛作品

《記張愛玲》
張愛玲香港來,好像是四年前春天的事。她來之後幾個相熟的朋友看見我時,都把她來的事告訴我,並且同我跟她碰見過沒有?當時,我住在九龍,沒有事情很少出門,而聽說張愛玲是住在香港半山的一家女子宿舍,如果不是她特意來看我,或是我特意去看她,我知道我們是很少機會能夠在那地遇見的、尤其張愛玲的脾氣,在這幾個人當中,比較是有點怪的。她不像丁芝那么念舊,也不像張宛青那么通俗,更不像蘇青的人情味那么濃厚,說她像關露,但她卻比關露更矜持,更孤芳自賞。關員還肯手捧鮮花,將花比人;希望能夠表現得相得益彰。張愛玲的自標高格,不要說鮮花,就是清風明月,她覺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襯她似的。
潘柳黛
張愛玲的被發掘.是蘇青辦《天地月刊》的時候,她投了一篇稿子給蘇青。蘇青一見此人文筆不見,於是便函約晤談,從此變成了朋友,而且把她拉進文壇,大力推薦,以為得力的左右手。果然張愛玲也感恩知進,不負所望,邁進文壇以後,接連寫了幾篇文章,一時好評潮湧,所載有聲,不久就大紅大紫起來。
張愛玲的家世是望族,不只是望族,而且據說還是“貴族?“貴族”或“平民”雖然和寫文章不發生關係,但是當時張愛玲在發表文章之餘,對於她自己的身懷“貴族血液”卻是“引以殊榮”,一再加以提及,裨眾周知。
讀者或間;張愛玲的“貴族血液”是怎么一筆帳呢?說來話長,原來聽說張愛玲的爸爸討的老婆是李鴻章的外孫女,換句話說:就是李鴻章的妹妹,嫁給了某姓之後,生了一個女兒,這女兒長大之後,嫁給了姓張的男人,這姓張的男人又生了一個女兒,這女兒就是張愛玲。這意思也就是說明張愛玲是李鴻章的外重孫女。李鴻章既然入過清廷,對”太后老佛爺”行過三跪九叩禮,口稱道:“奴才李鴻章見駕”,受過那拉氏的“御旨親封”。,那么她的父親既要了李氏的外孫女,所謂“外甥像舅”,張愛玲在血液上自然不免沾上那點“貴族”的“仙氣兒”了。當時張愛玲以這點‘貴族仙氣兒”來標榜她的出身,許多人雖不以為然,但念她“年幼無知”,也還沒怎么樣。最可笑的卻是當時文壇上有一個大名鼎鼎,頗受汪精衛賞識的作家胡蘭成,本來一向是專寫政治論文的,但由於他賞識了張愛玲的文章,便因而賞識了張愛玲,並且托“仙風道骨”的邵洵美介紹相識,驚為天人,所以不惜揮其如椽之筆,寫了一篇《論張愛玲》。文中除了把張愛玲的文章形容成“橫看成嶺側成峰”外,更把她的身染”貴族血液”也大大的吹噓了一番。
誰知以這篇文章做導火線,便引起了我和張愛玲以後的誤會.原來在當時,蘇青、張愛玲和我本來都是很熟的服友。時相往來的.平話對於她的標榜“貴族血液”,我從來未置一詞過.但是這次忽然看了一向兩眼朝天的胡蘭成,竟用政論家的手筆,寫了這樣一篇神魂顛倒的軟綿綿的捧場文章,居然也一再強調張愛玲的“貴族血液”,便不禁一時心血來潮,以戲噱的口氣,也發表了一篇《論胡蘭成張愛玲》的遊戲文章,以“幽他一默”的姿態,把胡蘭成張愛玲都大大的調侃了一場。我記得說的最重的是先把胡蘭成的獨占當時“政論家第一把交椅”的事,大大捧場了幾句。使自使斷章取義,問胡蘭成張愛玲的讚美“橫看成嶺側成峰”,是什麼時候橫看”?什麼時候“側看”?這還不算,最後把張愛玲的“貴族血液”調侃得更厲害了。我記得當時我舉了一個例說;胡蘭成說張愛玲有貴族血液——因為她的父親討的老婆是李鴻章的外孫女,她是李鴻章的外重孫女——其實這點關係就好象太平洋里淹死一隻雞,上海人黃浦江的自來水,使自說自話說是“喝雞湯”的距離一樣.八桿子打不著的一點親戚關係。如果以之證明身世。根本沒有什麼道理、但如果以之當生意眼、便不妨標榜一番。
而且以上海人腦筋之靈,行見不久將來,”貴族”二字,必可不脛而走。連餐館裡都不免會有“貴族豆腐”、”貴族排骨麵”之類出現(這篇文章發表不久,陳蝶衣兄主持的大中華咖啡館改組賣上海點心以後,果然反以”潘柳黛女士”筆下的”貴族排骨麵”上市).最後並以“正是:且看論人者,人亦論其人”為我文《論胡蘭成張愛玲》之結尾.當時我是只顧好玩,說得痛快,誰知以後不但胡蘭成對我不叫應了,就是張愛玲也“敬鬼神而遠之”,不再與我軋淘。以後隔了十年。再到香港來時,據說有人向他談起我,她還余怒未消地跟人說:潘柳黛是誰?我不認識地。
我在前文已經說過。關露的心境,是受了老處女的影響,已經變成孤芳自賞,移情於花草鳥獸了。但張愛玲卻是除了也有這樣一點心理以外,她還受了美國噱頭主義的影響,時常在別人冷不防時抓住機會;把自己表現一下,這是張愛玲和關露不同的地方。但也是張愛玲關露更聰明的地方。
張愛玲的外國(英國)文根基很好,據說她以前就到香港來過,而且還曾在某一英文書院讀過書。
後來她在上海時,又一度攻讀於聖約翰大學,雖然沒有畢業,但教會學校的神髓被她領會到了。所以在處世待人的手法上。有時雖不合於中國人的習慣,但是卻因合乎“外國人”脾氣。比方與人的會,如果她和你約定的是下午三點鐘到她家裡來,不巧你若時間沒有把握準確,兩點三刻就到了的話,那么即使她來為你應門,還是照樣會把瞼一板,對你說:“張愛玲小姐現在不會客。”然後把門嘭的一聲關上,就請你暫時嘗一嘗閉門羹的滋味。萬一你遲到了,三點一刻才去呢,那她更會振振有詞的告訴你說;“張愛玲小組已經出去了。”她的時間觀念,是比飛機開航還要準確的。不能早一點,也不能晚一點,早晚都不會被她通融。所以雖然她是中國人,卻已經養成了標難的外國人脾氣。
張愛玲喜歡奇裝異服,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就是她發明的奇裝異服之一。有一次,我和蘇青打個電話和她約好,到她赫德路的公寓去看她,見她穿著一件檸檬費坦胸露臂的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手鐲項鍊,滿頭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妝打扮中。
我和蘇青不禁為之一怔,向她是不是要上街?她說:“不是上街,是等朋友到家裡來吃茶.”當時蘇青與我的衣飾都很隨便,相形之下,覺得很窘,怕她有什麼重要客人要來,以為我們在場,也許不太方便,使交換了一下眼色,非常識相的說:“既然你有朋友要來,我們就走了,改日再來也是一樣。”誰知張愛玲卻慢條斯理的道:“我的朋友已經來了,就是你們兩人呀!”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她的盛妝正是款待我們的,弄得我們兩人感到更窘,好像一點禮貌也不懂的野人一樣。
還有一次相值,張愛玲忽然問我:“你找得到你祖母的衣裳找不到?”我說:“幹嗎?“她說:“你可以穿她的衣裳呀!”我說:“我穿她的衣裳,不是像穿壽衣一樣嗎?”她說:“那有什麼關係,別致。”張愛玲穿著奇裝異服到蘇青家去,使整條斜橋弄(蘇青官式香閨)轟動了,她走在前面,後面就追滿了看熱鬧的小孩子。一面追,一面叫。
她為出版《傳奇》,到印刷所去校稿樣,穿著奇裝異服,使整個印刷所的工人停了工.她著西裝,會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十八世紀少婦,她穿旗袍,會把自己打扮得像我們的祖母或太祖母,臉是年輕人的臉,服裝是老古董的服裝,就是這一記,融合了古外古今的大噱頭,她把目已先安排成一個傳奇人物.有人問過她為什麼如此?她說:“我既不是美人,又沒有什麼特點,不用這些來招搖,怎么引得起別人的往意?”——怪不得朋友們告訴我,說這次在香港碰見張愛玲張愛玲的穿著一如常人,一點也沒有特別的地方.想見她是引人注意的目的已經達到,不需再以奇裝異服為號召了吧?聽說她現在在美國,過的也是平平常常的日於.在中國賣弄美國噱頭,到美國再去賣弄中國噱頭,我想聰明的張愛玲很可能已經放下剪刀,拿起廚刀,在美國朋友面前,正在大力表演她的“祖傳秘制”“李鴻章雜碎”的“貴族”燒法呢。
——潘柳黛於1975年

潘柳黛軼事

潘柳黛的直
潘柳黛是個心直口快、幽默而又有些尖刻的人。話說其時張愛玲在上海嶄露頭角,胡蘭成正狂熱的追求張,揮筆寫了一篇吹捧張愛玲的文章《論張愛玲》。胡蘭成曾是汪偽宣傳部次長,專寫政治評論,可這篇文章卻寫得柔情萬種,把張愛玲文章形容成“橫看成嶺側成峰”,除外,對張愛玲身染“貴族血液”更是大肆吹噓一番。潘柳黛和張愛玲是有交往的朋友,對張愛玲思路、文筆很是讚賞,但對她喜歡大肆渲染自己的貴族家庭卻不以為然。這時看見胡蘭成如此肉麻,潘柳黛也心血來潮以戲謔的口吻發表了一篇《論胡蘭成論張愛玲》的遊戲文章,以“幽他一默”的姿態,把胡蘭成大大調侃了一頓。首先把胡蘭成自詡當時“政論家第一把交椅”,“和平運動時位居第五”的事大大挖苦了幾句,接著用斷章取義的手法問胡蘭成對張愛玲讚美“橫看成嶺側成峰”是什麼時候“橫看” ?什麼時候“側看” ?這還不算,最後把張愛玲的“貴族血液”損得更厲害。胡蘭成說張愛玲有貴族血液——李鴻章的重外孫女。潘說這關係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隻老母雞,上海人黃浦江的自來水自稱“喝到雞湯”的距離一樣,八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如果以之證明身世高貴,根本沒有什麼道理。而且以上海人腦筋之靈,不久將來,“貴族”二字,必可不脛而走,連餐館裡都不免會有“貴族豆腐”、“貴族排骨麵”之類出現。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好評如潮。正巧鴛鴦蝴蝶派鼻祖陳蝶衣主持的大中華咖啡館改組賣上海點心,於是真的以“‘貴族排骨麵’上市”為名貼出海報。
贊同潘柳黛的人多,但勢必也招來不少麻煩。首先張愛玲從此就不再搭理她了。後來張移居香港,有人對她說潘柳黛也在香港,張卻反問:“潘柳黛是誰?我不認識!”還是余怒未消啊。
文章發表時潘在報社工作,不斷有電話威脅要她小心,對她進行謾罵。對方在電話里問她“你是潘柳黛女士嗎?”她回說“是呀,”對方又說“你是不是潘金蓮的潘呀?”潘柳黛回敬說:“不錯,我是潘金蓮的潘,我知道你姓王,王八蛋的王!”事隔半個多世紀,她在回顧這段往事,仍對自己「毒舌」中的機智敏銳感到驕矜不已。

恩怨張愛玲

《民國才女傳奇:潘柳黛擠兌排揎張愛玲》
摘自《驚鴻傷影:民國才女傳奇》陳家萍著 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年1月版
一個“隱”字,可以說是千年中華女性的性別常態,她們生存的意義與價值在歷史大潮中飄搖不定,鮮有留名者。民國年間,世態動盪,卻有一批女子從此被人們銘記。從女性角度看歷史上那些才情各異的女子,更有一番不同。本書中,作者不為直敘史實,而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感受,用細膩筆調梳理了她們的情感與經歷。本版摘選其中片段。
40年代。上海。報童揚著小報:“看文壇最走紅的三位女作家的漫畫《鋼筆與口紅》……”
報紙一搶而空。漫畫上的三位女作家著實令人莞爾:“事務繁忙的蘇青”一手挾稿件,一手拎公文包;“弄蛇人潘柳黛”,手上盤弄著一條蛇;“奇裝炫人的張愛玲”,穿著一件古裝短祆。
蘇青是真忙,又辦雜誌,又組稿,還忙著兜售《結婚十年》。她忙得俗,亦忙得雅。愛玲古裝短襖,華衣炫世,自彈破了人們的眼珠,還算正面形象。相形之下,潘柳黛的負蛇而行便有多重含義了。蛇加於女人身上,情形便不太妙,很容易令人想到美女蛇……
報刊上有關張愛玲的評論,大多說不著她,她多不以為然,卻也喜歡收集:只要說的是自己,她便高興。想必,她也看到了這一組好玩的漫畫了。或許起初她只是一笑了之,但當她獨自居住在美國那“雪洞”似的公寓,一次次回首往事,想到個別人事,這組畫面一定像標籤似的浮現在她的腦海。
女作家多喜歡逞口舌之利,因此個個都有殺傷力頗強的“毒舌”。笑談間儼然有金戈鐵馬,手中筆更是掄圓了寫,大有橫掃三軍之勢。不知打何時起,潘柳黛便與張愛玲交上手。
潘柳黛,原名柳思瓊,筆名南宮夫人等。出身於旗人家庭,受過良好教育,18歲隻身赴南京報館求職,由謄稿員晉升到採訪記者。後到十里洋場的上海發展,淪陷時期曾任《華文大阪每日》、《文友》雜誌的記者和編輯,代表作《退職夫人傳》,與張愛玲蘇青關露並稱文壇四才女。潑辣女強人的形象於簡歷中呼之欲出。潘柳黛的確擁有一段因一枝獨秀而分外風光的時日。並且,她希望可以壟斷這種風光。但,張愛玲橫空出世,風頭占盡。潘柳黛無比留戀地揮別了她的光榮史。
我對潘柳黛懷有濃厚的興趣,因為她裹挾著張愛玲40年代時期特有的空氣。張愛玲願意交往的女作家不過二三人,有段時間,她視潘柳黛為座上賓。可想,潘是有才氣作底蘊的,人不糊塗,比較討人喜歡。對潘柳黛,張愛玲曾有掏心窩的體己話——算是泛閨密吧。到家中吃茶,是張愛玲客人所享受的最高禮遇——不用說,吃茶風是沿襲母親黃逸梵和姑姑張茂淵的做派。張愛玲曾盛裝招待潘柳黛和蘇青吃茶。
那次,潘柳黛、蘇青張愛玲電話約定去赫德路公寓去看她。一打開門,潘柳黛呆住:張愛玲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手鐲項鍊,滿頭珠翠”(潘柳黛語)。問張愛玲是不是要上街?張愛玲道:“是等朋友到家裡來吃茶。”衣著隨便的潘蘇大窘,料想必有要客來,立即表示:“既然你有朋友要來,我們就走了,改日再來也是一樣。”誰知張愛玲卻慢條斯理地道:“我的朋友已經來了,就是你們兩人呀!”得知張愛玲妝容精緻,只為悅己,潘蘇二人非但沒有感到受寵若驚,反而窘極。似乎退回到不知禮節的山頂洞人時代。潘柳黛去吃茶,可能是事實;但張愛玲的服飾,潘柳黛顯然誇大其詞。張愛玲在《對照記》中特地說明,照相的項鍊都是從炎櫻處借得的,她從來不戴珠寶。顯然,這是對潘柳黛不實之詞的回擊。潘柳黛不覺得自己受到了西洋化的尊重,反覺特狼狽。
張愛玲的寓所出來,潘柳黛便向蘇青抱怨,她以為,自己可以將蘇青團結為同一戰壕的戰友。蘇青卻只笑不答。
在接踵而來的“戰事”中,潘柳黛都吃緊:1944年3月16日,《雜誌》舉辦女作家聚談會,潘柳黛與張愛玲聯袂出席。嗑著瓜子,間或吐出如珠妙語,正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令潘柳黛始料不及的是,張蘇二人唱起了雙簧。
蘇青說:“女作家的作品我從來不大看,只看張愛玲的文章。”張愛玲道:“踏實地把握生活情趣的,蘇青是第一個。她的特點是‘偉大的單純’。經過她那俊傑的表現方法,最普通的話成為最動人的,因為人類的共同性,她比誰都懂得。”
一枚瓜子卡住了門牙——潘柳黛神情錯愕到何種程度?
搞翻譯的汪麗玲能大段地背誦名篇,詩人關露分析起古今才女頭頭是道,蘇青快人快語,張愛玲發言雖少,卻很精要,且與蘇青彼此唱和,形成兩人同盟,無堅可摧。潘柳黛明顯底氣不足。當被問到怎樣寫起文章來,潘柳黛老實承認,她的處女作並非發表在定期刊物上,而是《新北平報》的“中秋”徵文。比起張愛玲的“堂皇的開頭”,自然遜色多了。並且,她也並不多產,“第一篇作品發表以後雖然也寫了幾篇東西,但都寫得很壞,連自己也不能滿意,所以就不敢拿出去發表了。在討論“對於外國女作家的意見”這一主題時,張愛玲、汪麗玲一開口便吐出一串外國女作家的名字。而潘柳黛只抱歉:“我因為對外文沒有什麼修養,所以不能直接閱讀外國書籍……”失落之情,可以想像。因為她的發言不夠積極,所以多是被追問,比如,“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是哪一篇?”她搜腸刮肚後道:“我對於自己的作品,沒有什麼能夠十分滿意的。但我在兩年以前寫過一篇《夢》,長不過六七千字,然以結構和技巧來說,總還算比較滿意的。”聽到她如此說,蘇青張愛玲或許駭笑:比起《結婚十年》和正在醞釀中的《傳奇》集,這篇六七千字的《夢》何其單薄!又被問到:“寫的東西很多吧?”她苦笑了:“因為人的疏懶,又常常患著仿佛周期性的‘情緒感冒症’,所以作品產量不多。”潘柳黛的寫作史哪裡禁得住如此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她黔驢技窮,雖是人間三月天,額上卻直冒冷汗。
參加這次聚談會,潘柳黛的心情最複雜。她是興沖沖而來,灰溜溜而去。
接下來,她的打擊更大了。
胡蘭成張愛玲的文章隨後登場。上海灘飆起張愛玲旋風。
更令她驚懼的是,8月《傳奇》集評茶會竟然沒有邀請自己參加!
熱鬧是她們的,尤其是張愛玲的,和自己無關。
蘇青倒向了張愛玲胡蘭成撰文吹捧張愛玲……誰都得意,就她失意。可能,她以為,正是張愛玲的橫空出世宣告了她的獨秀史的終結。
潘柳黛磨刀霍霍了。
睡在潘柳黛心裡的那條蛇,醒了,伺機而動了,她拋出了《論胡蘭成論張愛玲》。
畢竟曾進出張愛玲的閨房,張愛玲曾不設防地“交心”,握有第一手材料,遂極盡挖苦之能事。首先向貴族開炮,動用了歸謬法——潘柳黛對“貴族”二字分外敏感,生怕張愛玲借貴族的紫霧騰空而去,成飛天玄女。接著,對其著裝極盡挖苦,她用荒誕的手法刻畫了一個百變魔女。
潘柳黛對張愛玲的擠兌、排揎,代表了女作者對她的普遍情緒——張愛玲如一輪紅日打地平線騰起,那種熱力和光芒,讓人心理失衡,情難自已。普通女作者,充其量只算作張愛玲背後的“地平線”。自知才情不敵張愛玲的潘柳黛,其實是以笑罵來遮掩不足,昭示早已捉襟見肘的優越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