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妙興

潘妙興,祖籍浙江寧波,1940年出生於上海。古箏、柳琴演奏家,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一級演奏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妙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0年
主要事跡,藝術修養,

主要事跡

潘妙興1953年師從瞿東森學習琵琶,1956年5月考入上海民族樂團(時稱“上海樂團民族樂隊”),任琵琶演奏員。 1958年,他將安徽的“土琵琶”改良為我國第一台柳琴,填補了民族音樂彈撥樂高音區的空白。1959年,他創作了柳琴獨奏曲《小河淌水》,並參加了當年的“上海音樂舞蹈匯演”,受到了黃貽鈞丁善德等老一輩音樂家的讚揚。1959年10月,他錄製了我國第一張柳琴獨奏唱片《小河淌水》。1959年,他先後師從張子謙郭鷹先生學習古琴和古箏。1960年初,潘妙興被團里派往東北,向吉林省歌舞劇院古箏獨奏演員趙登山先生學習古箏。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北方吃的全是高粱米。吃慣大米的潘妙興,高粱米一下肚,胃裡就火燒火燎。學習的一個半月,他都是右手彈著箏,左手捂著胃,就這樣硬扛了下來。結束了短短一個半月的學習回到上海後,他以古箏獨奏《慶豐年》參加了1960年五月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節,獲得上海樂界廣泛好評!!而演出結束後,他的胃就開始出血……
古箏演奏家潘妙興古箏演奏家潘妙興
1961年,他在第二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以嫻熟的技藝顯露古箏獨奏才華。1962年,潘妙興又赴瀋陽音樂學院向“箏王”趙玉齋先生學習。1960年至1963年間,他先後赴吉林省歌舞劇院、瀋陽音樂學院、廣州音專,師從趙登山趙玉齋羅九香等學習古箏。1961年和1962年,他的古箏獨奏《慶豐收》和《歡樂的日子》連續兩屆被選入“上海之春”音樂會的演出,獲得了專家的高度評價。他曾先後七次被選派參加上海各文化藝術團體出訪演出,足跡遍及瑞士、波蘭、前蘇聯、捷克、日本、新加坡、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同時,他還經常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國外重要來賓演出,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潘妙興

藝術修養

潘妙興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並有較深的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的功底,他的演奏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數十年來,他廣泛吸取我國南北派古箏諸家風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稱,是我國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彈撥樂演奏家之一。
由於訓練強度過大,七十年代末,潘妙興的手部受傷,且傷勢越來越重,直到八十年代初,手指落下就難以抬起……這對無論人生還是藝術生命都正值黃金時期的潘妙興而言,是多么沉痛的打擊!他說,那時常常做同一個夢,夢到自己的手好了,又像從前一樣靈活自如,便在夢中忘我地彈起箏來,彈得那樣酣暢淋漓,一直彈到夢醒時分,看到現實中的傷指,又是無盡的心痛和失落……
慢慢地,潘妙興學著自我療傷,一是療手上的傷,更是療心裡的傷。近三年後,潘妙興的手恢復一些了,雖然不能再像從前一樣在琴弦上“縱情馳騁”了,但他重新燃起了鬥志,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古箏教學和箏會的組織上。
數十年來,受教於潘妙興先生的古箏專業人才無數,如今的他們正是各地古箏事業的主力軍。同時,在潘妙興先生的籌備、組織下成立起來的“上海音協古箏專業委員會”,更是強有力地引領、規範、提升了上海的古箏事業,成為全國箏會的標桿。
如今,擔任了一屆“上海箏會”常務副會長、兩屆會長(五年一屆)的潘妙興先生剛於前年卸下了箏會會長的擔子。雖然不在其位,即不謀其政了,但這位老會長還是對上海箏會懷有殷切的期望,期望箏會做更多有利於會員學習古箏的實事,促進會員的提高,從而使箏會永葆生命力地長久辦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