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哨山口

潘哨山口 ,也譯作班哨山口,英文Pangsau Pass,中國遠征軍中也有稱為”鬼門關“。海拔1136米(3727英尺), 位於印緬邊界巴特開山(patkai range,又翻譯成帕特凱山、八拐山)北段,因最靠近山口的緬甸的班哨村而得名(距山口 2 km)。

班哨山口在歷史上有重要性,是撣族拓殖於印度東北部的必經之地,為印度和緬甸兩國人民提供了一個從阿薩姆平原進入緬甸最便捷的路線。13世紀初,中國雲南德宏瑞麗孟卯的一部分傣族(撣族)人,在“昭龍蘇卡法”(Chau Lung Sukapha)的率領下,南下緬甸,再逐步西遷,越過班哨山口,來到阿薩姆平原一個叫做“勐麗勐蘭”(Mong Ri Mong Ram)的地方,創立了“勐頓孫罕”(Mong Dun Shun Kham,“黃金棺材”)王國(阿豪姆王國)。二戰時期,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也是通過這個山口,把抗戰物質從印度阿薩姆雷多(距班哨山口61公里)運往中國昆明,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班哨山口的印度一側,現在被印度劃歸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長朗縣(不屬於中國的聲索範圍)管轄。每年冬季,在長朗縣的南普 (Nampong,也譯作那蓬),都會舉辦班哨冬季節(The Pangsau Pass Winter Festiva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