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繁(1981—),水族,筆名潘鶴,貴州三都人,中國當代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家協會副主席、三都水族自治縣作家協會主席。
青年時代,他先後就讀於西南大學民族學院和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唐宋文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文學碩士。曾在貴州省三都民族中學、四川民族學院、江漢大學等校任教。中學時代,開始發表文章;大學時期,擔任校刊主筆;是文學期刊《深院梧桐》雜誌的主要創辦人之一;系魯迅文學院民族文學創作班學員, 其長篇小說《萬物歸宗》被中國作家協會列入2016年度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文化散文《上善若水》獲2017年度貴州優秀文藝作品獎。是多家大報文化欄目的特約撰稿人,目前主要從事散文、小說、劇本等相關文體的創作工作。
迄今為止,已在《人民日報》《民族文學》《貴州日報》《安徽文學》《貴州作家》等多家報刊雜誌上發表文學作品200餘萬字,其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入選多種文本選集,並被國家級圖書館館藏。著有《韶華傾負》《千山是雪》等文學專著,合作主編《中國水族文學作品選》等民族文學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光繁
- 別名:潘鶴
- 國籍:中國
- 民族:水族
- 出生地:貴州三都
- 出生日期:1981年12月6日(農曆1981年11月11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中南民族大學
- 主要成就:獲2012年度政府文藝獎、2017年度貴州優秀文藝作品獎
- 代表作品:《韶華傾負》《千山是雪》等
人物經歷,出版著作,相關評述,
人物經歷
1981年12月6日(農曆1981年11月11日),出生於貴州省三都縣三洞鄉一個叫達善的水族山寨。他生活經歷豐富,當過農場民工、中學教員、刊物主編、大學教師、專欄作家、自由撰稿人;201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其行文風格,情真意切,動人心魄,充滿著生命的厚度與愛意的溫暖,作品先後被國內外多家傳媒轉載;著有《韶華傾負》《千山是雪》等文學專著,合作主編《中國水族文學作品選》等民族文學教材。
出版著作
一、韶華傾負
《韶華傾負》(2012年6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為潘鶴的第一部散文集,全書近30萬字,471頁。這部散文集分為西南往事、三都印象、人在重慶、武漢途中四個部分,全書近30萬字,471頁。在沉鬱又不失明快的語言表述中該書將自己童年的希冀、少年的夢想、青年的思索有機地融合起來,使書里的事件在時間和空間的相互交織中,形成獨具一格的敘事風格和語言色彩;從歲月的流逝中看出作家的人生經歷,文字處處滲透著親情、鄉情、愛情,種種情結在空靈十足又獨到深刻的文字表述中,給人靈魂和生活以安寧的棲息與深刻的借鑑。
二、千山是雪
《千山是雪》(2015年6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是潘鶴的第二部散文集,全書20萬字,230頁。該書的寫作時間從2011年到2015年之間,這段歲月潘鶴主要在湖北武漢、貴州三都、廣東廣州、河北秦皇島、四川康定等地學習和工作,因而他的這部書稿,其寫作地點也多在上述五地。該書記敘了他青年時代的靈魂願景和生命追求,生活經歷的豐富性和人生體驗的深刻性,直接影響到他的文學創作上,演繹出其“柔軟中帶著執著和堅韌”的文學風骨,文字承載風雨,筆底抗衡風霜,讀之興趣盎然。
三、合作主編:《中國水族文學作品選》(2015年2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該書由楊承廣、潘光繁主編,全書近30萬字,302頁。
本書是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的一部教材,書中所選作家多為水族文學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作者),所選作品也多為作家的代表性之作。該書作品容納了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等四大文學樣式;該書收錄的作品既有民國時期的個人詩文,也有當今報刊刊登的原創作品,時間跨度近百年。選稿以思想性、藝術性、人文性為主要準繩,力求收錄篇目能夠反映水族文學創作的真實水平,可為讀者全方位了解水族文學提供可讀性篇目,為研究水族文學人士呈現參考性文本。
相關評述
中國作家網:守望著那個鳳凰羽毛般美麗的地方——記水族青年作家潘鶴
那一次,幾個研究生同學聚餐,大家閒談世事人情,席間有一人談吐間,呈現出十足的風趣來,他的觀點聰慧哲理又獨到新穎,輕易地就引得了大家的共鳴。我覺得好奇,就問旁邊的同門師兄,這是誰?師兄悄悄地告訴我,這就是文學院的潘鶴。我想起去年從師兄那裡看過潘鶴寫的書,腦海里突然浮現出他那本《韶華傾負》來,我前幾個月就通讀過潘鶴那本厚重的書,如今又在飯桌上親聞目睹著他的談吐,我心中感到非常驚訝,如此深刻獨到的人,內心深處竟然永恆地孕育著那一顆溫厚純良的心,我接下來想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質地,加上先天的稟賦,以及後天的經歷,才使得這個自貴州三都的潘鶴能夠以文字的方式深切地表達出人心與世態的情景吧,潘鶴不浮華,他一個用文字表達自己實力的青年作家。
我沒有到過貴州三都,但通過潘鶴的書,我了解到他的本名叫潘光繁,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水族人。他身上的質樸和坦蕩,讓我久久地對孕育著他生命的土地懷有一種強烈而又親切的感覺,於是借著開車送他去江漢大學給學生上課的時機,通過談話的方式,結合他的書,我終於了解到他文字背後的一些經歷。潘鶴笑著對我們說:“我是一個生活在城市的農村人,人在城市,根卻在農村,以前的經歷和遭遇全是命運饋贈給我的厚禮。”面對著他坦然的心境,我和另一個同學相視而笑,我們說這才是真正的潘鶴。
上世紀八十年代,潘鶴出生於貴州三都縣三洞鄉一個叫達善的偏僻山寨里,他來到人間時,父親已滿四十歲了,潘鶴的降臨,使這個缺少男丁的農民家庭格外高興。可伴隨著潘鶴的命運卻並不是那么的一帆風順,潘鶴三歲那年,母親因為難產而離開人世,這給潘鶴留下最初的傷痛,歲月沒有停留,它永恆地朝前走去,在日出日落中,伴隨著山里時光的流逝,潘鶴慢慢地長大了,他年幼時聰明刻苦,學業優秀,漸漸地,就成了父親心中唯一的寄託,可好景不長,潘鶴讀到四年級的時候,積勞成疾的父親又猝然地離開了人間。在命運這種摸不著看不見卻呈現出巨大斷裂與硬生生的創傷面前,少年潘鶴將悲苦隱藏在心中,他跟隨繼母相依為命,艱難度日。少年窮苦困窘,上學之外,就是砍柴、放牛、割草,不幸和貧窮養成了他堅韌執著的性格,母親的包容和愛護又使早早地失去雙親的他感受到了人世間唯一的溫暖。
由於家庭清貧,讀書期間,為了生活和學費,潘鶴曾經到山裡採過方子、去工廠做過車工,高三寒假,為了籌集學費,他曾南下廣東遂溪賣苦力,在農場裡給人家砍甘蔗。
由於命運的經歷,使潘鶴心裡比一般同齡人成熟要早得多,他比別人更能過早地體驗到人生的真實狀態和世間的風霜雨雪,孤獨、無助,讓潘鶴迷戀上了閱讀和寫作,閱讀能夠讓他的憂傷得到暫時的遏制,而寫作又能夠讓他的靈魂得到短暫的棲息,廣泛的閱讀加上對人生的獨到的體驗,中學時代,潘鶴的文學才情展露出來,這個時期他開始在文學期刊上發表作品。
大學時代他是校刊的主編,畢業後,潘鶴回貴州三都民族中學任教,工作之餘,他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進行閱讀、寫作,潘鶴說:“在閱讀的世界裡,如果我們溯流而上,從現代文明走到殷商文化,在一條叫文學的河流里,我們尋找到一種具備普世價值又能觸及生命、拯救當今靈魂迷失的良藥。
人生的意義在於永恆地追求心中最為真切的夢想。當了兩年的高中教師後,潘鶴考入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就讀中國唐宋文學專業,師從中國知名學者羅漫教授。
潘鶴的文學創作,是其靈魂飛翔的影子。在他的筆下,文字就是一個個精靈,戴著天使的翅膀,從指尖緩緩流出,它們用永恆的穿透力,以飽滿的身姿和詩意的面容親近人的心靈與思想,這種文字表述,與詩詞有內在的關聯,也可能是潘鶴考研究生時一定要填報中國唐宋文學專業的根本原因吧,他因為靈魂鐘愛,所以不管世俗看法,始終地選擇了心中所願、執著向前的方式。
關注社會,洞察民生,勤于思考,筆耕不輟,是潘鶴的一種生活方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迄今為止,潘鶴已在《中國民族報》《民族文學》《經濟信息時報》《當代教育》《貴州作家》《安徽文學》《貴州民族報》等各類傳媒上發表文章220餘篇;著有26萬字的散文專著《韶華傾負》(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其2006年創作的《我的三個母親》,2012年獲政府文藝獎,作品《父親的記憶,我的河流》收錄2013年《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作品專號》。
潘鶴2012年出版的散文集《韶華傾負》是水族地區第一部以自己人生歷程為線索,用以表達自己民族生存狀態的散文集,全書收集作者157篇文章,總計470餘頁,無可否認的是潘鶴懷有濃厚的戀土情結,他在自己的散文集自序里對故鄉念念不忘:“來自大山深處的我,在遠離故土的城市追尋一種遙遠的幸福。可我終究無法忘卻背後的故鄉,那裡山明水秀,那裡淳樸善良,遙遠的記憶在我心中最為銘刻,它給了我源源不斷的想像和溫暖,無可避免地我文字的一切表述中,都深深地烙上關於桑梓的印記。我在城市裡,在高樓林立的建築物中棲息。清晨,我打開窗戶,遙望遠方,那裡的池塘邊,水葫蘆開得正旺,蜻蜓飛過時,它們在風中呢喃。”
2010年,中央民族大學文學博士、中國作協旗下的《民族文學》雜誌編輯楊玉梅在《堅守與超越:2009年民族文學閱讀啟示》中這樣說:“對生活的熱愛和藝術想像可以讓作家永葆天真稚氣,而對生活的深度認識與思考又能讓年輕人走向深沉、成熟與睿智。70後作家繼承上一代作家的生活積澱與思想傳統,又在新時代的文學氛圍里求索,成為新世紀少數民族文學的生力軍,更有80後90後年輕作家脫穎而出,為新世紀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年青作家的藝術想像與創作實踐中,文學主題不僅僅是青春與浪漫、愛情與夢想這些與其花樣年齡相仿的內容,更有生存的艱難與生命的重荷,形式的追求中不但有詩意的抒懷更有深沉的哲思和靈魂的叩問,潘鶴的散文充滿著生命的苦澀與愛的溫暖,動人心切……”
2011年,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誌主編葉梅在《不斷崛起的中國多民族文學》中評論:“新世紀10年以來,逐漸豐滿壯闊的中國多民族文學,越來越呈現出令人不能忽視的斑斕,業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也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文學向世界表達中國文中國多民族的文學版圖除了文學的載體和多種生產方式之外,更體現在民族的多樣性。我國少數民族中一直不乏對文學的執著追求者,他們成為各民族的代言人。如普米族的魯若迪基、曹翔,德昂族艾傈木諾,毛南族孟學祥,京族潘恆濟,撒拉族翼人、韓文德、韓栗,保全族馬學武,水族潘會、潘鶴,鄂倫春族空特勒,鄂溫克族敖蓉、德純燕俄羅斯俄羅斯族張燕,畲族山哈,獨龍族羅榮芬,拉祜族李夢薇,高山族林華等……”
人生之路,正因為曲折才能豐富多姿。自信自強的人,把挫折踩在腳底,把憂傷埋在心中,執著向前的心,總會達到願景之山。2013年2月起,潘鶴,這位從貴州山區走出來的水族青年開始執教於江漢大學,我們堅信在大學講台上,以潘鶴的堅強和執著,他就一定能夠勾勒出一幅全新的人生圖景。(作者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