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權

潘光權,男,中共黨員, 2011年9月20日,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相關事跡,

人物簡介

潘光權是一名退伍軍人人民教師,四十多年如一日,關愛幫助自己的學生,真切踐行著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
潘光權潘光權

相關事跡

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潘光權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重視後進生的教育和培養,因勢利導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健康成長。當年學校一位有名的“調皮生”,潘光權把他轉到自己班上,主動找他談心,根據他號召力強的優點,任命他為副班長兼勞動委員,不斷鼓勵和引導他改掉“壞毛病”,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後來,這位同學因家庭貧困面臨輟學,潘光權資助他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如今,這位學生已成長為當地醫院的知名醫師。
潘光權時時為貧困學生著想,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1998年,他把一位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接回家中照顧,不僅為他提供學費、生活費,還出錢治好了他的肺結核病,教育培養他順利考上了大學。最多的時候,他的宿舍里同時住了10多個學生。通過無微不至的關心,他幫助這些孩子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獨立生活能力,鼓勵他們自立自強、奮發成才。
1968年,潘光權身患骨髓炎,治病需要花去他大部分收入。但是,為了幫助孩子們生活學習,他省吃儉用,一日三餐吃素菜,身上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還養成了撿垃圾的習慣,碰到廢報紙、寶特瓶就往家裡搬。有時為了救急,他甚至停止吃藥。近幾年,隨著孩子們陸續畢業離校,他又把收入用於設立獎學金,鼓勵和資助貧困學生刻苦學習,早日成才。40多年來,潘光權資助過愈100名貧困學生,持續資助20多名貧困學生讀完大學。與潘光權共事了11年的臨江中學校長助理胡顯清說,潘老師這些年來資助學生至少花費了20多萬元。這些都是他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省下來的錢,是他撿拾垃圾“賺”來的錢,都一分一文地花在了孩子們的身上。
潘光權患病離婚後,有人勸他再組合一個家庭,幫他物色對象,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說,學校里還有很多孩子需要幫助,他想盡力幫他們一把,組合家庭的事往後擱一擱再說。誰知,這一擱就是40多個春秋。如今,他雖然獨身,卻從不孤獨,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因為他所幫助的那些學生們,都是他的兒女。每年寒暑假,上了大學的孩子們都要回到學校來看他,有的還要陪他住上幾天。許多孩子大學畢業後,希望報答潘老師,潘光權卻不取分文,要求他們去資助更多的貧困兒童,把愛心傳遞下去。
近年來,潘光權被授予重慶市農村留守兒童優秀代理家長,被評為開縣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兩德”模範。
“開縣武訓”潘光權
用“高帽子”制服“調皮鬼”
潘光權出生於開縣一個普通農家,因患骨髓炎,1968年1月轉業回開縣原竹溪中學工作,次年調臨江中學一直工作到退休。他的助學故事,就是從原竹溪中學開始的。
“老師說起愁,學生見了憂,民眾提起直搖頭。”到校上班第一天,潘光權就從別人嘴裡,聽說了一個叫熊克偉的學生,家裡十分貧困還格外調皮,讓老師們提起都頭痛,一些老師甚至打賭說誰能教好這孩子,就拜他為師。
“是不是喲?”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潘光權不信這個邪———這孩子雖然調皮,但天真活潑,還有一定號召力,只要方法得當,打磨打磨肯定是塊“好料”。
於是,協商之後,他把熊克偉要到了自己班上,並任命他為副班長兼勞動委員。這一下,戴上了“烏紗”的熊克偉,頓時覺得自己不能再頑皮了,不然就會辜負潘老師的“看得起”。潘光權還拿出一塊小黑板,要求熊克偉每天書寫名言警句,掛在教室勉勵大家,並要求他帶頭領會每條名言警句,以身作則。
戴上了“高帽子”,熊克偉很快就變得規規矩矩,但經常面對的無錢交生活費的尷尬,仍使他無法安心學習。
“莫怕,有老師在。”潘光權除了常替他交生活費,周末還經常請他到自己家裡“打牙祭”。高三那年,熊克偉因家裡窮得交不起學費,打算退學。潘光權獲悉後,當即從自己總共34元的月工資中,擠出18元錢替他交了學費。
潘老師“看得起”,熊克偉也不含糊,很快就從“調皮鬼”變成了“乖孩子”,成績也穩步上升,後來進了原萬縣衛校就讀,畢業後分到縣中醫院工作。
把貧困生帶回家免費吃住
和現在一些教師把學生帶到家裡住一樣,潘光權家裡也前前後後住過不少學生。不同的是,住進潘家的,都是些貧困學生,他們不用交一分錢,反而在經濟上還要占潘老師不少“便宜”。
鄧軍就是占了“大便宜”的學生之一。
2001年,因家庭困難,一天在校只敢吃兩頓飯的鄧軍,被潘光權主動請進潘家中住讀,不但生活費全免,潘老師還給他倒貼學習費用。高三時,鄧軍患了肺結核,也是潘光權自掏腰包給他治療……在潘光權的精心照顧下,2003年,鄧軍如願以償,走進了大學校門。
一心想早早走進社會做番事業的學生楊原,2007年高考只考了300多分。出校門後,他很快就明白了原來知識不多混社會並不容易的道理。於是,他試著給關心學生出了名的潘光權打了個電話,表示想返校復讀。潘光權接到電話後,為他落實了復讀的事情,並讓他免費住進自己家潛心學習。2009年,楊原考入重慶理工大學。
■“現在給貧困學生一點幫助,或許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為籌錢資助學生,他甚至堅持撿了42年垃圾。
■他是個單身漢,但孩子們都在電話里叫他“爹”。
像鄧軍、楊原一樣的學生,潘光權家裡是走了一批來一批,多時10多人,少時3個人。潘光權的家,也成了徐建剛、廖小波、張俊傑、潘俊等貧困學生的“家”。潘光權單身一人,家裡卻時時飄出孩子的歡聲笑語。
為把這些學生安頓好,潘光權除了為孩子們提供免費的飯菜,還自掏腰包,添置了好些床鋪、書桌甚至彩電、空調等。“要儘量讓孩子們專心學習,不為其他事情分心。”他說,“現在給貧困學生一點幫助,或許能改變他們的一生。”
為貧困大學生又買手機又出話費
“這些孩子是風箏,我就是拽著線軸的人。”潘光權說。
這些年來,在他的關懷下陸續畢業的學生,有的進了大學,有的走向社會,但不管他們走多遠,潘光權的心都始終裝著他們。
除了定期為貧困學生寄生活費外,從2002年起,他還先後為鄧軍、陳驕、朱凌雲等5名貧困大學生購買了手機。雖然,他自己直到現在都捨不得買手機用。
“光有手機沒得話費,還不是等於零。”一開始,想想手機的使用費,面對潘老師遞過來的手機,陳驕心中還心裡直犯嘀咕。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接過手機後,他每月都會按時收到潘老師給他寄來的100元手機話費,而潘老師惟一要讓他做的,就是多匯報自己在校的學習、思想情況。
潘光權說,配手機並不是讓他們趕時髦,主要是想幫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學會自強自立。而且,“有了手機,也更加方便我‘遙控’。”
對那些優秀的貧困生,潘光權則每學期都自掏腰包給他們發獎。如今年春節後,分獲臨江中學高2012級文科前兩名的彭傑和王海生,就分別從潘光權手裡接過了100元錢的獎學金。
退休前,潘光權的骨髓炎治療費用還能報銷,退休後,就只能自掏腰包,每季度都要花上1000元左右。每月只有1400多元的工資,自己要生活要治病,還要照顧貧困學生,潘光權的日子過得很緊巴。
為擠出錢資助學生,退休沒多久,他就停止了治療用藥,同時把自己已經堅持了42年的撿廢品賣了換錢助學的“增收渠道”進一步“挖潛”,只要遇到廢紙、寶特瓶等能換錢的廢品,都撿起來往家裡搬,湊成一定數量後,就送到收購站出售換錢。偶爾接濟不上時,他就找身邊的同事借。
也因此,每箇中午,臨江中學校園內,都可見一個老人從一個垃圾桶走到另一個垃圾桶,從裡面翻檢出寶特瓶、廢紙殼等,塞進袋子帶走……
孩子們都在電話里叫他“爹”
每年寒暑假,單身一人的潘光權,家裡幾乎天天“賓客盈門”———一批又一批在他的呵護下或走進大學或走向社會的孩子,都要回來看望他,有的還會陪他住上幾天。
篾席要洗、空調要修理……每當假期來臨,潘光權就要提前安排好這一切。他說:“這些,孩子們回來都用得上。”
還在念書的貧困學生“回家”,潘光權還要給他們發獎,起碼減輕他們的學雜費壓力。今年春節,看看工資卡上的餘額只有2800元錢,而要給十幾個孩子發獎學金,要3000多元才夠,潘光權一度還很為錢的事發愁,直到他把四處拾來的寶特瓶、廢紙等都賣掉後,才勉強湊夠了數。
……
42年過去了,潘光權節衣縮食摳出的20多萬元錢,先後資助了100多名學生,其中20多名學生更是一直資助到大學畢業。而無兒無女的他,卻至今沒一分錢存款,也沒買房,還住在學校的宿舍里……
潘光權對此卻並不後悔。他說:“幫一幫孩子,他們有出息了,我看著也高興。”他還透露,雖然自己一個單身漢,但孩子們都在電話里叫他“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