漵浦崇實書院

漵浦崇實書院

漵浦崇實書院,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龍潭鎮岩板村。創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名“延陵家塾”,系吳姓族學,書院西門仍保留有“吳氏蒙養”四字,清鹹豐五年(1855年)更名為“崇實書院”。

漵浦崇實書院占地面積245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為三進廳庭院式磚木結構建築。書院建築既有江南園林建築的特點,又具西方建築風情。書院雖為鄉村一個私塾,但能看到中西文化的交融,體現了當時龍潭古鎮人們的開放思想和重教情懷。漵浦崇實書院是研究中國近代教育體制演變發展和書院建築格局的重要實物。

2019年10月7日,漵浦崇實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漵浦崇實書院
  • 地理位置: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龍潭鎮岩板村
  • 所處時代:清代
  • 占地面積:245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396-3-199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漵浦崇實書院創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為龍潭吳姓人所創辦,因延陵為吳姓郡望,故又名“延陵家塾”。系吳姓族學,書院西門仍保留有“吳氏蒙養”四字。
鹹豐五年(1855年),更名為“崇實書院”。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族人吳人彥、吳龍興、吳人念、吳墉、吳九如等又加以擴建,占地約五畝。
漵浦崇實書院
漵浦崇實書院

建築格局

漵浦崇實書院占地面積245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為三進廳庭院式磚木結構建築。書院按中國書院傳統形制修造,前為半月形柳塘、兩側各開正門,堂前小院影壁牆上嵌有多幅石刻,院中古桂合抱,翠蓋蔽空。兩門由矮牆相連,牆內為花園,園中古桂成蔭,芙蓉依牆。青磚牆上的花紋圖案清晰可見,其間嵌有功德碑刻。花園中置寶塔型化紙爐,循兩條麻石小徑可直達前廳。經前廳可至閣廊,出閣廊拾級而上,可至後廳,廳中供有孔聖人像。後廳東西兩側為廂房。
中西合璧式的柱、窗,仍完好無損,每個窗子上面都繪有極為雅致的水墨,雕花小窗俊秀典雅。主體屋架為上下兩層,都有迴廊相連。屋面為小青瓦,懸山頂,書院前有一半月形池塘。
書院建築既有江南園林建築的特點,又具西方建築風情。書院雖為鄉村一個私塾,但能看到中西文化的交融,體現了當時龍潭古鎮人們的開放思想和重教情懷。

文物遺存

漵浦崇實書院東側額書“崇實書院”,西側額書“吳氏蒙養”。堂中懸有清宣統元年(1909年)舉孝廉方正諶百瑞手書“大學之基”竹紋金底匾額,字型蒼勁豪放。書院原有二十餘方中堂、楹聯、匾額,此匾為唯一倖存者。主體建築及四周外牆彩繪有山水、花草及鳥禽等壁畫泥塑。

歷史文化

  • 歷史背景
書院起源於唐代。唐末至五代期間,戰亂頻繁,官學衰敗,許多讀書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禪林講經制度創立書院,最初,書院為民辦的學館。原由富室、學者自行籌款,與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田收租,以充經費。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書院是實施藏書、教學與研究三結合的高等教育機構。書院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延續於元,普及於明清,流芳餘緒,綿延千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書院制度、書院精神,對中國古代人才培養和學術文化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文化活動
2020年12月29日下午,溫水學校“家風家訓促學校親職教育和德育教育發展”研究小組一行18人,在該校校長章竹松的帶領下,來到崇實書院參觀學習,退休老師吳長庚帶領同學們重溫書院的歷史。

文物價值

漵浦崇實書院的院門為牌坊式磚木結構,飛檐翹角,雕龍鏤鳳,古樸典雅,是研究中國書院建築格局的重要實物。崇實書院是研究中國近代教育體制演變發展和書院建築格局的重要實物。

保護措施

1989年,漵浦崇實書院被公布為漵浦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漵浦崇實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1月24日上午,漵浦崇實書院修繕工程(一期)開工儀式舉行。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漵浦崇實書院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龍潭鎮岩板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