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民間木版年畫

漳州民間木版年畫

漳州民間木版年畫是福建漳州漢族民間工藝品之一。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原於,其產品不僅在閩南,省內各地和廣東嶺南一帶銷售,還遠銷台灣、香港、新加坡、泰國、緬甸等。這裡的木版年畫藝術源遠流長,有史料稱“宋刻書之盛,首推閩中”。漳州木版年畫隨福建雕版的發展而發展,據考,,至今 500 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漳州民間木版年畫
  • 類別:福建漳州漢族民間工藝品之一
  • 主要分布漳州市城區
  • 時間:它始於宋,興於明、盛於清
定義,品種,主要品種,其他,傳承與發展,

定義

一種在木質平板上鐫刻畫稿(分色版和墨線版)後,以短版法套印於紙上的民間版畫藝術。

品種

主要品種

1 、門畫,如:《神荼鬱壘》;
2 、門頂畫,如:《獅銜劍》;
3 、中堂畫,如:《和合仙》;
4 、獨幅畫,如:《老鼠娶親》;
5 、連環畫,如:《孟姜女》;

其他

此外還有博古、動物圖,原總計 200 余種,現存 65 種。它的底色分別有大紅、朱、紙本色和黑,而黑底畫面為全國所獨有;在印刷上先色版後墨線版亦是其特色之一。

傳承與發展

漳州民間木版年畫的學術價值在於它的出現使學術界弄清了台灣木版年畫與漳州木版年畫的淵源關係,它在全國豐富的民間藝術寶庫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是南方民間木版年畫中具有粗獷和秀麗兼長的獨特品種。 1957 年被國家定為民間藝術品赴蘇聯東歐各國展覽而大受歡迎; 1986 年參加福建民間美展晉京展,受到京華美術學術界好評; 1988 年在全國民間美術工作大會上得到與會專家們高度讚賞; 1990 年載入《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 2001 年原市藝術館館長林育培所撰《漳州民間木版年畫初探》一文榮獲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民眾文化科研成果評獎)金獎。漳州民間木版年畫獨具特色,二十多年來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大學和各種研究機構收藏。
作為福建漳州漢族傳統民間畫種。唐代由中原傳入漳州,並流入龍巖,其後興於明,盛於清,至民國初尤其繁榮。漳州一帶歷來以節慶制燈、貼年畫為俗,因而成為木版年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條件。漳州民間木版年畫業作坊稱為“紅房”,清代至民國初,漳州“紅房”發展到二十餘家。著名者有裕泰作坊、豐盛作坊、汝南作坊、聯大作坊、同盛作黃、彩文樓、洛陽樓、錦文年畫店等,其中最大為顏氏家族系列作坊,繁衍至今,後人仍有大量清版版木珍藏。漳州木版年畫藝術技法和工藝過程獨具一格,其雕版線條粗細迥異、剛柔相濟,以挺健黑線為主。其用色追求簡明對比,印製採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謂之“飾版”。所用顏料分水質和粉質兩種,紙張選用“閩西玉扣”,有大紅、淡紅、黑以及本色紙諸種。色紙須先由“紙房”預染。漳州木版年畫內容多與民間祈求吉祥如意、避邪消災有關,如鬥神、八分、獅頭、財神、祿福壽等,也有喻世勸善的戲文故事以及民間喜愛的龍船圖、春牛圖、花卉、動物等。著名作品有《天宮賜福》、《神荼鬱壘》、《獅咬劍》、《春招財子》、《郭子儀拜壽》、《老鼠娶親》以及建國後創作的《武昌起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