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制度叢考

漢魏制度叢考

《漢魏制度叢考》是200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鴻年。

基本介紹

  • 書名:漢魏制度叢考
  • 作者:楊鴻年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5月
  • 頁數:536 頁
  • 定價:33.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7045293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叢考的目的在於對漢魏一些制度問題,前人未提到的把它提出來,加以考證,寫出正確結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它有補志、補表、解志、解表以至寫志、寫表的作用。能為後之治史者提供一些確鑿可靠的材料,為他們作出正確結論提供方便。

目錄

宮省制度
一、省的解釋與省在宮內
二、臨時住所和行進當中也有宮省
三、宮省制度孕育於先秦
四、宮省制度設立的原因
五、宮省設官
宮衛制度
一、執金吾管宮外
二、光祿勛、衛尉主宮內
二、宦官管省內
四、衛尉的重要
五、廬
中常侍
一、人選
二、近密
三、限制和剷除中常侍的鬥爭
三、中常侍秦有魏無
給事中
一、給贈章犁事中得名和給事中是省內官
二、給事中是加官與所加各官
三、給事中的人選和職掌
侍中
一、侍中得名
二、侍中近密
四、侍中不始於漢
四、侍中長官
五、侍中是加官
六、侍中約束
六、侍中冠服
黃門郎
一、名稱種種和得名由來
二、黃門郎是省內官
三、黃門郎人選
四、黃門郎尊於普通郎
尚書
一、尚書得名與尚書稱台抑稱省
二、尚書設在宮內
三、尚書設在省外
四、尚書比宮外官為近為內,比省內官則為遠為外
五、尚書主管文書
七、尚書其他職掌
七、尚書權勢消長
八、趙翼說法的商榷
九、尚書官員
大夫
一、大夫解釋與大夫種種
二、大夫是宮內官
三、大夫是省外官
四、大夫職掌
五、大夫性質
太官
一、太官主事君主飲食
二、太官主后妃飲食
三、太官主某些官吏飲食
四、太官主食品賞賜
五、太官主祭品
六、太官物資來源
七、太官經費
九、太官設在宮內
中朝官與外朝官
一、前漢朝官有中外之分
二、中外朝官的範圍
三、中外朝官的關係
四、大司馬在宮內工作
待詔
一、兩漢都有和待詔解釋
二、待詔所在
三、待詔人物
虎賁羽林
一、稱謂解釋
二、設定經過
三、職掌
四、人選
五、服裝
六、賜臣
南軍北軍
一、南北軍置罷經過
二、北軍諸校
三、北軍中候
四、北軍士兵
五、北軍職掌
六、南北軍與中尉、衛尉、郎中令
博士
一、博士含義和五經博危和棕譽士的創立
二、武后博士設定概況
三、春秋左傳請立經過
四、其他有關博士問題
博士弟子
一、設立經過和名額
二、入學條件和手續
三、課試與出路
四、年齡人色
五、待遇
六、其他
休假與告
一、告即休假
二、謁告取告
三、予告賜告
四、長假長告
五、休沐休吏
六、分休番休
七、休假制度先秦已有
一、徵和辟
二、徵與聘
三、私車和官駕
四、束帛玄與安車蒲輪
五、徵書
六、使者
七、對策考試
八、不就與強致
九、徵君徵士
十、授官
十一員埋愉、何由得徵
十二、多次徵
十三、公車主徵
十四、其他與徵有關事項
十五、罪徵
繇役
一、繇役種種
二、服役人員
三、服役方式
四、主役官吏
五、繇役重輕
一、兩漢魏晉募兵事件頗多
二、募的解釋和特點
三、募與徵
四、雜募種種
五、募非漢創
一、節的構造
二、節的性質
三、漢人重節
四、其他與節有關事項
一、關傳
二、將傳
三、其他諸傳
一、前漢諸州
二、新莽諸州
三、後漢諸州
四、魏後諸州
司隸校尉
一、 號雄虎
二、奏公卿
三、糾太子侯王
四、彈妃嬪近習
五、擅捕殺
六、稱使者
州從事
一、從事得名
二、從事種種
三、從事高低
四、從事職掌
五、從事地位
六、從事佐吏
七、從事以外的其他州佐屬
八、從事與州官
一、漢人視郡如邦國
二、郡朝
三、貧富相濟與邊郡代管邊外事務
四、魏晉置郡漸濫
郡太守
一、郡太守不盡二千石
二、郡有美惡 守有高低
三、太守主兵
四、太守治郡的約束和自由
五、太守別名種種
六、鼓勵辦法種種
郡都尉
一、都尉置罷始末
二、都尉人數
三、都尉轄區
四、都尉職掌
五、都尉與太守
六、都尉屬官
郡丞
一、郡丞設定概況
二、郡丞中央任命
三、郡丞人選
四、郡丞職掌與權勢
五、郡丞僚屬
郡曹種種
一、略如公奔定墓府
二、不盡如公府
三、越曹辦事
郡掾瑣雜
一、籍貫
二、人數
三、生活
四、任免
郡功曹
一、郡功曹主人事
二、郡功曹管其他
三、郡功曹地位最高
四、郡功曹位尊權重的結果
郡督郵
一、不盡五部蒸詢甩請
二、督郵職掌
三、督郵地位
郡佐屬與郡太守
一、稱守為君
二、代君受過
三幾滲漏、臣急君難
四、臣為君死
五、臣治君喪
六、君過臣諫和治臣脅君
王國
一、漢初王國大
二、分削
三、漢末王國小
王國官吏
一、員額
二、地位
三、任命
四、與王的關係
一、縣的置罷與命名
二、縣有城郭
三、縣有溝塹
四、縣有市、里官、寺、街、社
五、城郭溝塹不始於漢
縣令長
一、令與長
二、令長由君主任命
三、守令、守長
四、擅自去官
五、獎勵辦法
六、令長主兵
縣令長與郡太守
一、縣令長要受郡太守監督
二、郡受縣計
三、郡獎縣功
四、郡懲縣過
五、郡督縣政的其他辦法
縣丞尉
一、縣丞尉由君主任命
二、縣丞尉有真有守
三、丞尉閒散
上計
一、名詞解釋
二、上計人員
三、計吏活動
四、計吏補官
五、計偕與因計
六、上請棄計是權利也是義務
七、計簿
一、社解和社種
二、祭祀與集會
三、避疾與許願
四、社的概況
一、亭的解釋和種類
二、亭長亭卒
三、亭宿行旅
四、亭司奸盜
五、亭主其他
六、亭的概況
一、傳與乘傳人物
二、傳的種類
三、傳系官管
傳舍
一、傳捨得名
二、止傳人物
三、一縣一舍
四、傳舍官管
五、廚
一、亂婚
二、早婚
三、再婚
四、結婚
五、離婚
六、一夫多妻與一妻多夫
一、埋葬
二、歸葬
三、弔喪
四、造冢植樹
五、守孝歸祭
六、厚葬
七、因喪去官
八、卒官
佩劍帶刀
一、佩帶成風
二、殿省禁佩
三、法令寬嚴
四、贈賜買賣
一、稱謂解釋
二、設定經過
三、職掌
四、人選
五、服裝
六、賜臣
南軍北軍
一、南北軍置罷經過
二、北軍諸校
三、北軍中候
四、北軍士兵
五、北軍職掌
六、南北軍與中尉、衛尉、郎中令
博士
一、博士含義和五經博士的創立
二、武后博士設定概況
三、春秋左傳請立經過
四、其他有關博士問題
博士弟子
一、設立經過和名額
二、入學條件和手續
三、課試與出路
四、年齡人色
五、待遇
六、其他
休假與告
一、告即休假
二、謁告取告
三、予告賜告
四、長假長告
五、休沐休吏
六、分休番休
七、休假制度先秦已有
一、徵和辟
二、徵與聘
三、私車和官駕
四、束帛玄與安車蒲輪
五、徵書
六、使者
七、對策考試
八、不就與強致
九、徵君徵士
十、授官
十一、何由得徵
十二、多次徵
十三、公車主徵
十四、其他與徵有關事項
十五、罪徵
繇役
一、繇役種種
二、服役人員
三、服役方式
四、主役官吏
五、繇役重輕
一、兩漢魏晉募兵事件頗多
二、募的解釋和特點
三、募與徵
四、雜募種種
五、募非漢創
一、節的構造
二、節的性質
三、漢人重節
四、其他與節有關事項
一、關傳
二、將傳
三、其他諸傳
一、前漢諸州
二、新莽諸州
三、後漢諸州
四、魏後諸州
司隸校尉
一、 號雄虎
二、奏公卿
三、糾太子侯王
四、彈妃嬪近習
五、擅捕殺
六、稱使者
州從事
一、從事得名
二、從事種種
三、從事高低
四、從事職掌
五、從事地位
六、從事佐吏
七、從事以外的其他州佐屬
八、從事與州官
一、漢人視郡如邦國
二、郡朝
三、貧富相濟與邊郡代管邊外事務
四、魏晉置郡漸濫
郡太守
一、郡太守不盡二千石
二、郡有美惡 守有高低
三、太守主兵
四、太守治郡的約束和自由
五、太守別名種種
六、鼓勵辦法種種
郡都尉
一、都尉置罷始末
二、都尉人數
三、都尉轄區
四、都尉職掌
五、都尉與太守
六、都尉屬官
郡丞
一、郡丞設定概況
二、郡丞中央任命
三、郡丞人選
四、郡丞職掌與權勢
五、郡丞僚屬
郡曹種種
一、略如公府
二、不盡如公府
三、越曹辦事
郡掾瑣雜
一、籍貫
二、人數
三、生活
四、任免
郡功曹
一、郡功曹主人事
二、郡功曹管其他
三、郡功曹地位最高
四、郡功曹位尊權重的結果
郡督郵
一、不盡五部
二、督郵職掌
三、督郵地位
郡佐屬與郡太守
一、稱守為君
二、代君受過
三、臣急君難
四、臣為君死
五、臣治君喪
六、君過臣諫和治臣脅君
王國
一、漢初王國大
二、分削
三、漢末王國小
王國官吏
一、員額
二、地位
三、任命
四、與王的關係
一、縣的置罷與命名
二、縣有城郭
三、縣有溝塹
四、縣有市、里官、寺、街、社
五、城郭溝塹不始於漢
縣令長
一、令與長
二、令長由君主任命
三、守令、守長
四、擅自去官
五、獎勵辦法
六、令長主兵
縣令長與郡太守
一、縣令長要受郡太守監督
二、郡受縣計
三、郡獎縣功
四、郡懲縣過
五、郡督縣政的其他辦法
縣丞尉
一、縣丞尉由君主任命
二、縣丞尉有真有守
三、丞尉閒散
上計
一、名詞解釋
二、上計人員
三、計吏活動
四、計吏補官
五、計偕與因計
六、上計是權利也是義務
七、計簿
一、社解和社種
二、祭祀與集會
三、避疾與許願
四、社的概況
一、亭的解釋和種類
二、亭長亭卒
三、亭宿行旅
四、亭司奸盜
五、亭主其他
六、亭的概況
一、傳與乘傳人物
二、傳的種類
三、傳系官管
傳舍
一、傳捨得名
二、止傳人物
三、一縣一舍
四、傳舍官管
五、廚
一、亂婚
二、早婚
三、再婚
四、結婚
五、離婚
六、一夫多妻與一妻多夫
一、埋葬
二、歸葬
三、弔喪
四、造冢植樹
五、守孝歸祭
六、厚葬
七、因喪去官
八、卒官
佩劍帶刀
一、佩帶成風
二、殿省禁佩
三、法令寬嚴
四、贈賜買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