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被動式歷時研究》是一部研究漢語被動式的學術著作。全書共分七章。作者在第一章 “導言”部分,充分揭示了漢語被動式研究的價值和意義,詳細描述了漢語被動式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具體介紹了《漢語被動式歷時研究》的研究目標、範圍、材料和方法。從第二章 到第七章 ,作者在前輩時賢諸多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以大量具有濃厚口語性的文獻為研究材料,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全面、系統、深入地考察與探討了漢語被動式的構成特徵、類型體系、語用價值,尤其是其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原因和機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學術觀點,初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漢語被動式理論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被動式歷時研究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338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延俊
-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484202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漢語被動式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漢語被動式研究概況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目標、範圍、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 漢語被動式的特點、類型及用途
第一節 漢語被動式的特點
第二節 漢語被動式的類型
第三節 漢語被動式的特殊形式——定中型被動式
第四節 漢語被動式的用途
第三章 遠古漢語被動式
第一節 遠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謂語動詞的種類
第二節 遠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主語的語義類型
第三節 遠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賓語的語義類型
第四節 遠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狀語的構成
第五節 “於”字式的興起
第六節 “見”字式的萌芽
本章結語
第四章 上古漢語被動式
第一節 上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謂語和補語的發展
第二節 上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能願助動詞的發展及用法變異
第三節 上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賓語的發展
第四節 上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句法功能的擴展
第五節 上古漢語“於”字式的發展
第六節 上古漢語“見”字式的發展
第七節 上古漢語“為”字式的興起
第八節 “受”字式等類型的出現
本章結語
第五章 中古漢語被動式
第一節 中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謂語和補語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 中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狀語的發展
第三節 中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賓語的發展
第四節 中古漢語“於”字式和“見”字式的衰頹
第五節 中古漢語“為”字式的高度繁榮
第六節 中古漢語“被”字式的成熟
第七節 中古漢語“受”字式等類型的發展
第八節 “遭”字式等類型的興起
本章結語
第六章 近古漢語被動式
第一節 近古漢語無標記被動式的發展變化
第二節 近古漢語“於”字式等類型的衰亡
第三節 近古漢語“蒙”字式和“遭”字式的發展
第四節 近古漢語“被”字式的發展
第五節 “吃”字式和“著”字式的出現
第六節 “教”字式的興起
第七節 “讓”字式等類型的使用
第八節 “給”字式的興起
本章結語
第七章 漢語被動式形成與發展的原因、機制和規律
第一節 漢語無標記被動式的形成機制
第二節 漢語有標記被動式的形成機制
第三節 漢語被動式發展的規律和機制
第四節 漢語被動式的變異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博士學位論文評語選錄
後記
在讀研之前,我對漢語被動式並無特別的興趣。進入研二,在我苦於一直找不到合適畢業論文題目時,柳先生說:“你就寫《(水經注)被動式研究》吧。”這樣,我便與被動式結下了不解之緣。
《(水經注>被動式研究》是一個好題目。這不僅是因為《水經注》句法研究此前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而且還因為被動式是句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南大已故著名教授洪誠、方光燾等先生以及我的導師柳士鎮先生,在相關研究方面又都有著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學術界影響很大,這樣可以為我的學習與寫作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和強大的精神動力。碩士畢業論文完成後,我對漢語被動式研究的興趣也變得更為濃厚了。
通過碩士論文的寫作,我發現:儘管漢語被動式研究已經取得不少成果,出現了不少研究著作和論文,但這些研究著作和論文跨時長,出處分散,難以閱讀參考,需要進行蒐集、梳理;另一方面,由於漢語被動式比較複雜,過去的研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某些方面甚至無人涉足,需要更為全面、深入的探討。這就是我繼續讀博並選擇《漢語被動式歷時考察》作為博士論文題目的一個重要原因。
《漢語被動式歷時考察》不是一個易做的題目。儘管已經有了兩年的學習和研究基礎,然而在論文寫作上,我還是“花費了極多的時間和極大的精力”(柳士鎮先生語),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好在臨近畢業時,終於將這篇稿子完成了。
這篇稿子是在無職評晉級干擾,無公務家事影響的情況下,實際花費五年時間寫作而成。作者無意於給人文辭之美感,只希望能揭示問題之真諦。此稿中的觀點依賴於豐富的言語實際,均經過反覆的自我駁正。現在將此稿付梓出版,目的就是為了發揮其應有的學術作用。
序言
本書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重視對漢語被動語法現象的理論解釋。理論解釋是學術研究的重要目的,但是過去的相關研究對此尚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
作為一部以理論解釋為目標的學術著作,本書提出了許多具有創新性和解釋力的重要見解。如關於漢語被動式的性質,《馬氏文通》描寫為“受者居主次”、“以受者為主”的句式,王力描寫為“敘述詞所表示的行為為主位所遭受”的句式,張志公描寫為“主語是受動者的句子”,張靜描寫為“主語不是動作的主體,而是動作的承受者”的句式。而本書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新定義為:“以受影響成分作為信息基點,以影響性動詞或動詞短語作為信息主體的一種句法結構。”這個定義的涵蓋面較大,它能夠覆蓋各種被動式類型,其中包括一種過去被忽略掉的被動式類型——定中型被動式(如“拔去毛的凍雞”)。
至於無標記被動式的性質,學術界的意見比較對立。一種意見認為它不是被動式,持這種看法的學者中不乏大家。另一種意見認為它是被動式,但是並沒有給予充分而令人信服的論證。本書作者不僅充分論證了它的被動式性質,而且認為它是基本的被動式類型,並用數千字的篇幅,從“具有悠久的歷史”、“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具有很強的能產性”三個方面,對無標記被動式的基本被動式地位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