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苑圖

漢苑圖

《漢苑圖》是元代畫家李容瑾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分為殿閣區和水面區兩部分,景色各異,作者採用鳥瞰式的構圖,將殿閣和水面貌一一展現。刻畫得非常具體細緻,畫面的右側為殿閣區,以直線、橫線、斜線繪成了一組優美的宏偉的建築群:用筆嚴謹,刻畫精到細密,一絲不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苑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李容瑾
  • 規格:縱156.6厘米,橫108.7厘米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名家點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漢苑圖
畫面上,宮苑殿閣依山傍水而建,描繪了三重天井。由左下角十字歇山頂的橋亭,沿山徑進入畫面第一重天井,左側圍以曲折的長廊,廊外水面上構築一重檐歇山頂的涼亭。再向上進入畫面第二重天井,左右兩側均以懸崖削壁為天然屏幛。第三重天井中建一高峻的台基,檯面上矗立著一座巍峨的雙層樓閣,上層為重檐十字歇山頂,下層檐的左、右、前方各出一歇山抱廈。
此圖無款印,鈐有乾隆諸璽。

創作背景

漢代宮苑早於漢高祖、蕭相國時,即有營建。當時之未央宮,因龍首山制前殿,建東闕、北闕、武庫、太倉等,周圍二十八里,台殿池苑無數,宮成後常為朝見之所。王莽末年毀於兵火。如班固的《西都賦》、張衡的《西京賦》中,有關於漢代宮苑盛況的詳盡描述,此軸則以繪畫的形式展現了漢苑的宏麗氣象。

藝術鑑賞

形象

全畫取近乎長方形的構圖,殿閣占去畫面的三分之二,整個漢苑圖,宮闕巍峨,連甍矗棟,雕欄迴廊,殿閣縟麗重深,周圍樹木聳峙,掩映成趣。在這一建築群的高處,遙望遠處,為煙波浩渺的水面,碧波萬頃,氣象萬千;直到很遠的地方與起伏的小山相接。涼亭臨水,江水泊岸,樓台掩映,樓台亭閣生輝;近處植有松柏,林木翁翳,花竹搖艷,移步換影,處處秀麗迷人的景色;遙望遠處,山山水水,美不勝收。其殿閣樓台等建築物,其嚴謹筆直的線條與蒼松崖石的穿插姿態相映,更顯出樓閣的氣勢非凡。精湛的筆墨則再現了漢苑特有的風釆。
圖中的建築從群體的布局組合到單體的結構裝飾,都不是道地的漢時規範,而是宋以後的形制,例如鴟尾和脊獸的處理就是明證。但畫家將歷史和現實、景和情、勢和意,通過慘澹的經營、創造的意匠,實現了統一。

技法

此圖界畫工整,折算精確,游規矩準繩之內而不為所窘。此圖景物恢弘,氣魄博大。樹石畫法承北宋郭熙,多作雙勾夾葉,用筆粗壯放達,與郭熙《窠石平遠圖》相一致。但與郭熙不同,《漢苑圖》純用夾葉樹,滿山遍岡,葳蕤郁茂,增添了畫面豪華郁麗的氛圍。近境坡石從捲雲皴化出,圓潤流暢,清空跌宕;遙山曠盪,雜樹暝漾,神韻獨絕。

名家點評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教授毛建波:漢代國家統一,國力殷實,都城、宮殿、苑囿、禮制建築和陵墓等,十分興盛。漢代苑囿規模驚人,作為遊樂之所,苑囿里的宮殿常於中軸對稱之外有更多自由靈活的處理,這種情形在《漢苑圖》中有很好的體現。
北宋內府《宣和畫譜·宮室敘論》:“畫者取此(指宮室)而備之形容,豈徒為是台榭、戶牖之壯觀者哉?雖一點一筆,必求諸繩矩,比他畫為難工。”

歷史傳承

該圖曾入清內府,清代滅亡後歸北京故宮博物院,解放前夕被轉移到中國台灣,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李容瑾,元代畫家。字公琰。一說約活動於至正(1341—1368)初。擅界畫、山水,師王振鵬。界畫工整,比例精確。李容瑾善界畫,山樹畫法比王振鵬略為粗壯,殿閣界畫工整,折算精確,用筆工細,功力深湛,水平不在王振鵬之下。見於著錄的作品有《岳陽樓圖》《豐樂樓圖冊》《映水樓台圖冊》《滕王閣圖冊》等約11件。傳世作品僅有《漢苑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