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廟

漢王廟

漢王廟,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乃是當地人民為了紀念抗清民族英雄李定國捐資所建,現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原祠於1960年被毀,但當地民眾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臘縣政府撥款15萬元重建,被雲南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王廟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城東北曼它拉路曼嘎村左側後山
  • 氣候類型:北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約156平方米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建築特點,古蹟現狀,晉王簡介,

基本介紹

漢王廟,乃是當地人民為了紀念抗清民族英雄李定國捐資所建,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曼嘎寨左側後山的半山腰一平台上,遺址寬12米,進深為13米,總面積約156平方米。地面是石灰與沙石相混的三合土地面。遺址山下是一片稻田,據傳是昔日晉王的練兵場。
原祠於1960年被毀,但當地民眾依然前往祭拜。1988年,勐臘縣政府撥款15萬元重建,被雲南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漢王廟是一幢外觀似傣式竹樓狀的房子,兩重檐,中間有正房五間六院,外圍木板,但間與間互通,每間寬3米左右;四周為走馬轉角的廊廈,廊廈寬1.5米左右,廊廈柱與正房柱平行等距。其木柱柱礎在西雙版納傣族地區頗為罕見,打鑿精緻,上半部分四周有凸出的蓮花瓣。
據當地老人回憶,漢王廟原來面蓋筒瓦,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後又改用西雙版納當地傣族慣用的緬瓦(掛瓦)蓋頂,40年代末仍有草頂祠宇。

古蹟現狀

漢王廟位於今雲南省西雙版納旅遊景點勐臘縣城東北曼它拉路曼嘎村左側後山的半山腰一平台上,遺址寬12米,進深為13米,總面積約156平方米。地面是石灰與沙石相混的三合土地面。遺址山下是一片稻田,據傳是昔日晉王的練兵場。
據當地老人回憶,漢王廟原來面蓋筒瓦,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後又改用西雙版納當地傣族慣用的緬瓦(掛瓦)蓋頂,40年代末仍有草頂祠宇。廟內原有碑碣兩塊。遺址較大的一塊約高50厘米,寬30厘米,刻有朱紅色大字,字跡清楚,但當地無可識之人,不明其意。解放初期,有人曾見此碑堆於亂石之中,此後再未尋見其蹤。

晉王簡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西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或雲十歲時為張獻忠所掠,養以為己子)。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鐘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西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占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西元1661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未果。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的李定國於西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當下雲南人仍然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樑,晚清革命黨人起義,蔡鍔等仍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