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五年(前112),南越相呂嘉反漢,武帝興兵征討。東越王余善自請率八千兵從樓船將軍楊仆進討南越。余善率師到揭陽(今潮汕地區),藉口風浪大,停止不前,暗地裡卻派人與南越勾結,至漢軍攻破番禺,仍不去與楊仆會師。漢軍滅南越後,楊仆上書建議乘勢引軍進攻東越。
元鼎五年(前112),南越相呂嘉反漢,武帝興兵征討。東越王余善自請率八千兵從樓船將軍楊仆進討南越。余善率師到揭陽(今潮汕地區),藉口風浪大,停止不前,暗地裡卻派人與南越勾結,至漢軍攻破番禺,仍不去與楊仆會師。漢軍滅南越後,楊仆上書建議乘勢引軍進攻東越。武帝認為士卒勞倦,令暫屯兵豫章梅嶺(今江西寧都境)待命。此時,中大夫朱買臣獻策說:“故東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今聞東越王更徙處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澤中,今發兵浮海,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捲南行,可破滅也”。武帝委任朱為會稽太守,“治樓船,備糧食、水戰具”,待詔隨軍出征東越。六年(前111)秋,余善得知楊仆上書請伐東越,漢軍已屯駐邊境,便起兵反漢。他一面派兵扼守險要通道;一面主動出擊,任命騶力等為吞漢將軍、徇北將軍,分路進攻白沙(今江西波陽西)、武林(白沙東南)、梅嶺等地,殺了漢軍三名校尉。漢大農張成、原山州侯劉齒等駐屯軍不敢出擊,反而退避,被武帝以畏敵罪處死。余善初戰獲勝,便自立為東越武帝,刻制玉璽。
漢武帝見東越已公開反漢,即發四路大軍進攻東越。其部署是:以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今浙江餘姚東南)航海南下;以樓船將軍楊仆向武林方向進擊;以中尉王溫舒向梅嶺方向進攻;以歸漢的二位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從若邪(今浙江紹興南)、白沙(今浙江樂清東)向南推進,對東越形成三面合擊。東越據守武林的徇北將軍曾一度打敗漢軍的幾名校尉,殺了漢軍長吏。至元封元年(前110)冬,樓船將軍率軍吏轅終古陣斬徇北將軍,攻克武林,其餘三路漢軍也攻入東越境內。東越另一將軍多軍,於漢軍到達時即棄軍歸降。前往漢地的越衍侯吳陽受命回東越勸諭余善,余善不聽。當橫海將軍從海上登入時,吳陽即率其封邑700人反攻漢陽城(今浦城北),隨後又與越建成侯傲、繇王居股合謀,殺了余善,率領部眾向橫海將軍投降。至此,東越國亡。
漢武帝以“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終為後世患”,下令軍吏將越人全部遷往江淮間安置。漢平閩越之戰,有利於中國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但將居民遷走,致使繁榮一時的閩中成了空虛之地,直至二十五年後,逃遁山林的少數越人出來聚居,才成立冶縣。
漢武帝見東越已公開反漢,即發四路大軍進攻東越。其部署是:以橫海將軍韓說從句章(今浙江餘姚東南)航海南下;以樓船將軍楊仆向武林方向進擊;以中尉王溫舒向梅嶺方向進攻;以歸漢的二位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從若邪(今浙江紹興南)、白沙(今浙江樂清東)向南推進,對東越形成三面合擊。東越據守武林的徇北將軍曾一度打敗漢軍的幾名校尉,殺了漢軍長吏。至元封元年(前110)冬,樓船將軍率軍吏轅終古陣斬徇北將軍,攻克武林,其餘三路漢軍也攻入東越境內。東越另一將軍多軍,於漢軍到達時即棄軍歸降。前往漢地的越衍侯吳陽受命回東越勸諭余善,余善不聽。當橫海將軍從海上登入時,吳陽即率其封邑700人反攻漢陽城(今浦城北),隨後又與越建成侯傲、繇王居股合謀,殺了余善,率領部眾向橫海將軍投降。至此,東越國亡。
漢武帝以“東越狹多阻,閩越悍,數反覆”,“終為後世患”,下令軍吏將越人全部遷往江淮間安置。漢平閩越之戰,有利於中國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但將居民遷走,致使繁榮一時的閩中成了空虛之地,直至二十五年後,逃遁山林的少數越人出來聚居,才成立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