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西夏文獻考述

內容提要,基本內容,

內容提要

西夏國是由党項拓跋氏於11世紀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一個封建地方政權。本論文以“漢文西夏文獻”為考述對象。這類文獻主要由宋、遼、金、元、明、清等六朝人撰寫,多見存於史、子、集諸部文獻中,內容涵蓋了西夏國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宗教、語言文字、典章制度、民風民俗等方面。

基本內容

研究漢文西夏文獻有重大學術價值。本文以時代為經,文獻為緯,結合文獻自身的成書特點,將漢文西夏文獻分成宋(包括北宋和南宋)、遼金、元、明、清等五個時段來加以研究,並據此將論文分成五章。
第一章《宋代漢文西夏文獻》,分節考述宋代漢文西夏專書文獻、專題文獻、地理文獻、御夏“議邊”文獻及宋人史籍、筆記、文集中散見的其它西夏史料。宋代漢文西夏專書文獻主要成書於宋仁宗時期,編修者多為御夏前線的武官,專書卷帙都較少,絕大多數已經亡佚;專題西夏文獻主要以奏議、詔令和歷史專題為主,多見存於宋代史籍中;宋代西夏地理文獻和御夏“議邊”文獻是兩類很有特色的文獻,對研究西夏地理及宋夏關係都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宋代其它散見的西夏史料數量和內容都很豐富,成為其後史家編修西夏專史最重要的史料來源。
第二章《遼代、金代漢文西夏文獻》,主要通過梳理相關的目錄學著作及文章總集,考述遼、金時期漢文西夏文獻的基本情況。遼、金漢文西夏文獻傳世者很少,由於遼、金曾與西夏政權並存,所以遼、金漢文西夏文獻也是基本的漢文西夏文獻。
第三章《元代漢文西夏文獻》,結合西夏文獻在元代的聚積與散佚情況,剖析了元代史家的西夏史觀,探討了元朝史家對宋、遼、金三史《夏國傳》的編修情況,對三史和元代其它文獻中散見的西夏史料做了概要式的考述。元代史家對待西夏歷史的態度直接影響了明清史家,經過元朝史家的刪汰篡改,傳世西夏文獻不但數量大大減少了,其史料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成於元代的石刻文獻和方誌文獻提供的材料可信度較高。
第四章《明代漢文西夏文獻》,考述了朱《寧夏志》及胡汝礪、管律《寧夏新志》中的西夏史料,對祁承《宋西事案》做重點考證,概述明代史籍中散見的西夏史料,並首次對亡佚的李維楨《韓范經略西夏始末紀》及《西夏析支錄》、《西夏民隱志》和《西夏圖略》等文獻進行了考證。明代漢文西夏文獻,過去學者關注的只有《宋西事案》一種,筆者除此之外,通過爬梳有關目錄文獻,又發現了《韓范經略西夏始末紀》等四種亡佚文獻,並對《永樂大典》、《元史》、《宋史質》、《宋史新編》、《弘簡錄》、《宋史紀事本末》等典籍中的西夏史料進行系統考述,對明代方誌中的西夏遺民資料也進行鉤輯,基本揭示了明代漢文西夏文獻的全貌。
第五章《清代漢文西夏文獻》,從考證清代亡佚的漢文西夏專書文獻入手,以傳世的西夏史籍為考證重點,依次對周春《西夏書》、吳廣成《西夏書事》、張鑒《西夏紀事本末》、張澍《西夏紀年》和《西夏姓氏錄》、無名氏《西夏志略》、王仁俊《西夏文綴》和《西夏藝文志》等文獻詳加考證。考證圍繞西夏史籍作者的生平及其著述、史籍主要內容、成書年代、版本源流、史料來源、史料價值及文獻學特點等問題展開,對於史籍在文字和內容上存在脫、訛、衍、倒等問題也舉例說明,本章還對沈垚等學者西夏地理學研究成果、俄藏手稿本《西夏地圖》及《西夏地形圖》給以關注。對於清代西夏史籍,學者以往認識上的誤區有很多,像周春《西夏書》,過去學者多認為內容為十卷,其實應為15卷。關於《西夏志略》,也並不像有些學者猜測的那樣是由學者獨立撰著的史學著作,它是清代學者將《古今圖書集成》和《續通志》中西夏史料彙編部分抄錄出來,內容上未作任何改動,合二為一后冠以《西夏志略》之名單行於世的。近代部分學者也編修了一批有價值的西夏專書,如戴錫章《西夏紀》、羅福頤《西夏文存》、羅福萇和羅福頤《宋史?夏國傳集注》、李鴻儀《西夏李氏世譜》等,這批文獻在相關章節也有考述。
成於宋、遼、金、元時期的漢文西夏文獻是研究西夏的基本文獻,明、清及近代的漢文西夏文獻基本上是對宋元時期文獻的重新輯錄和編修,較少補充新的西夏史料,部分已經亡佚的宋元時期西夏文獻幸賴明清及近代漢文西夏文獻而保存了下來。
近百年來,學者對漢文西夏文獻整理和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六類,即文獻綜述類、專書或專題考證類、專書整理類、文獻輯錄類、史料考辨類、海外訪書與書目編修類。對漢文西夏文獻進行整理和研究有重大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一)豐富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內容;(二)有助於西夏學研究的深入進行,有助於西夏學研究水平的提高,使相關研究成果更加科學、合理;(三)有利於西夏文獻學學科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