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答吳子似總斡和章

宋代詞人,辛棄疾所作。漢宮春為詞牌名。作者借詞向故人回答之機,抒發了自己的胸懷。

基本介紹

概況,原文,註解,作者,

概況

【作者姓名】辛棄疾
【創作年代】
【作品體裁】

原文

達則青雲,便玉堂金馬,窮則茅廬。逍遙小大自適,鵬鷃何殊。君如星斗,燦中天、密密疏疏。荒草外,自憐螢火,清光暫有還無。
千古季鷹猶在,向松江道我,問訊何如。白頭愛山下去,翁定嗔予。人生謾爾,豈食魚、必鱠之鱸。還自笑,君詩頓覺,胸中萬卷藏書。

註解

1、吳子似:《安仁縣人物誌》:“吳紹古字子嗣(似),通經術,從陸象山游。授承直郎,荊湖南路提舉茶鹽使幹辦公事。”
2、總乾:謂持盾。總,持也;乾,盾也。引申為掌握、控制軍務的長官。
3、和章:謂酬和他人的詩章。一般只和其意,非必和其韻。
4、達:顯達。諸葛亮《出師表》:“不求聞達於諸侯。”
5、青云:比喻高官顯爵。
6、玉堂金馬:玉堂殿和金馬門的並稱。玉堂殿,原為漢未央宮的屬殿;金馬門,原為漢宮宦者署門。均為學士待詔之所。後亦沿用為翰林院的代稱。揚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聖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群賢同行,歷今門,上玉堂,有日矣。”
7、窮:困頓,指不得志。屈原《涉江》:“固將愁苦而終窮。”
8、茅廬:茅舍;草屋。
9、逍遙句:《莊子》篇名。篇中借用大鵬和小鳩﹑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觀環境,主張各任其性,放棄一切大小﹑榮辱﹑死生﹑壽夭的差別觀念,便能逍遙自在,無往而不適。後用以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遊玩。 逍遙, 悠然自得的樣子。 10、自適,自我滿足。 鵬鷃,鴳鳥和鵬鳥,常用以比喻物有大小,情志懸殊。鵬,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由鯤變化而成。鷃,同鴳,鴳雀,鶉的一種。殊,不同。
11、燦:光彩耀眼。
12、中天、高空中,當空。
13、密密疏疏:有多有少。
14、季鷹:《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張翰),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菇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15、向松江二句: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問訊,問候;慰問。
16、山下去:出山,到山外去。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17、嗔:怪罪:嗔怪。
18、予:我。
19、謾爾:聊復爾爾之意。
20、豈食魚二句:《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
21、君詩二句:杜甫《贈韋左丞丈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作者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