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里的中國--藏在漢字里的古代風俗史》是一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字里的中國--藏在漢字里的古代風俗史
- 作者:許暉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1日
- 頁數:310 頁
- 定價:68.00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22368119
《漢字里的中國--藏在漢字里的古代風俗史》是一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暉。
《漢字里的中國--藏在漢字里的古代風俗史》是一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暉。1內容簡介本書作者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常常被漢字最初的美麗形態所打動而深感震撼。這本書從個人的視角精選了96個最能展現古代風俗史的漢字...
《字解中國:這個字,原來是這樣意思》是2017年5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暉。內容簡介 這是四本專談漢字趣聞、掌故的書。每本書所遴選的100個漢字,都是我們所常見的漢字,如兵中寺社等。作者從漢字字形入手,從漢字的源起到如今的字義及用法,梳理出了漢字字義的演變軌跡,一窺漢字的文化變遷。全書...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歲、團圓飯、貼年紅、掛燈籠等習俗,流傳,經久不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25年起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因為從2025年開始直到2029年,連續五年的除夕都是“大年二十九”。節日修訂 2008年1月1日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3號,...
漢字文化圈,指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歷史和文字上受中國及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新加坡、日本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越南語、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字有六成源於漢字。漢字在漢朝時傳入越南地區,使用至12世紀,13世紀時出現喃字與漢字一併使用,17世紀法國傳教士用拉丁字母設計出了“國語字”...
南朝的齊代,沈約等人據佛經梵音拼法,創漢字四聲發音,正式建立起聲律論,文人開始有意識地利用聲律來寫詩,有意識地互動安排平仄聲,從而形成一種高低長短交替的節奏。這是中國“格律詩”的開端。唐代留給後世最偉大的藝術遺產當屬文學藝術,詩又為其中翹楚,唐詩傳今有五萬首。唐初的詩歌仍然傳承了六朝時期華麗柔美...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對於人類的偉大貢獻: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共同構成中國文化的基本內容。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中,書法、繪畫、唐詩、宋詞無疑是突出的代表。(僅以書法為例進行分析:)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
圖文 商務名片圖案應簡單;文字宜選用簡體漢字,不要把兩種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最好在兩面分別以簡體漢字和另一種文字印相同的內容。標準商務名片的內容:本人所屬單位(企業標識、供職單位、部門)、本人稱呼(姓名、職務、職稱)聯絡方式(單位地址、電話、傳真、郵編,也可列上單位的網址、本人信箱或手機...
2010年祖國大陸出版了一本《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絕大多數漢字姓氏,數量竟達23813個。其中,單字姓6931個,複姓和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中國姓氏文化的豐富內涵 回顧中國姓氏文化史,...
”猜燈謎是中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著眼於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春秋戰國時代,宮廷和墨客中出現了“隱語”、“文義謎語”等文字遊戲,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燈謎。那時一些遊說之士出於利害考慮,在勸說...
本書為葛兆光講義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國文化講義》的重訂增補本。本書凡十三講,涉及漢字、婚禮喪儀、家族和社會、儒佛道、陰陽五行、民間信仰、傳統的世界觀等。本次重訂,對內容進行了大量增補修訂,增添相當數量的配圖,還在每講後面增加了閱讀文獻和參考論著,以供讀者延伸閱讀。本書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生動的古...
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又受到宗法制的影響注重孝道,因此中元節祭祖節俗得以紮根民間。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
冠禮,是中國漢族男子的成年禮,嘉禮的一種。冠禮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娶,並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可以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也稱成丁禮)一般由氏族長輩按照禮儀流程舉行。歷史 冠禮起源於周代,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冠禮具體濃郁的中國味,在漢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禮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嫁,...
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漢歷(農曆)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
中國南方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大面積水域和它的水源地都有可能是水稻文化的發祥地。由於“儺文化”是農耕時代的意識形態,它只能依附農耕文化才能生存。因此,它也應發祥於上述地區。儺字介紹 要知道什麼是儺文化,首先得了解什麼叫“儺”。“儺”這一名稱,“儺”是漢字中最神秘的字,在數量龐大的漢字字型檔中...
古彝文是彝族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一種原生的文字,它不是借用和摹仿漢字的產物。彝文典籍的內容涉及範圍非常廣泛,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醫藥、算術、地形、地貌、生物、農牧等無所不包,其中還蘊含著大量的生產與生活的技能和智慧,是彝族人民開發利用所在地自然資源的經驗總結和科學的結晶。由於多種原因...
里(拼音:l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里和它的繁體字“裏”(異體作裡)原是兩個不同的字。“里”是會意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古字形從田從土,本義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里又是古代地方行政組織,引申指街坊、家鄉。里又是長度單位,上古時一里等於三百步,現代一市里等於一百五十丈...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基於索本求源(指...
掃墓祭祖習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於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有些地方掃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方掃墓主要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唐宋後清明掃墓才開始在全國範圍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並擴大到全國各地。南方很多地方在重陽、清明或冬至掃墓,如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老寨苗文是在新中國建立後由花垣縣麻栗場鄉老寨村的苗族藝人石成鑒創製的,用於記錄茁歌和寫作苗劇。這種苗文的創製思路,既有與板塘苗文和古丈苗文相同的一面,又有它自己的獨到之處。其相同的一面是仿造漢字,老寨苗文有相當一部分也是利用漢字的形、音、意對漢字進行拆組而成。雷公山苗文 20世紀30年代,苗族...
孝(拼音:xiào)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個孩子攙扶老人,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引申轉指晚輩在尊長去世後要在一定時期內遵守的禮俗,又引申指孝服。字源解說 會意字。早期金文(圖1)的“孝”,是一個小孩兒(“子”)在老人的手下攙扶著老人走路的形狀,用...
閆、閻二姓同源,很多閆姓的族人祖輩墓碑上用“閻”,但也有寫“閆”的,原因就是“閆”字是古已有之的異體字,並非解放後才發明,古代就有“閆”姓存在,只是解放後因推行《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而導致“閆”姓者增加了,所以現在“閆”和“閻”同時出現在《百家姓》。遷徙分布 閻氏是一個歷史悠久、多民族...
水書的文字元號體系獨特,既有類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種漢字,也有眾多的象形文字元號,還有段落表義的圖畫文字。其字數少(僅數百字)、文字元號體系獨特,文本不能獨立表達意義,而要依靠有師承關係的水書先生,即能看懂讀通和會使用水書的“祭師”(全部為男性)。據水書所載相關條目,結合口傳內容作出解釋才能具有...
唐宋以來,壯族民間曾流行“土俗字”,這種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利用漢字的音、義組合而成。根據1989年廣西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出版的《古壯字字典》(初稿)統計,共有10700多個字,其中定為正體字的有4918個。這些字都是從上百年或數百年前出版或手抄的牒訴、券約、師公唱本、山歌本、故事...
根據相關戶籍登記制度,中國從1983年開始,姓名用字一律使用簡體漢字,繁體除特殊情況不再使用。名字用字規範問題國家即將出台一個《漢語人名用字規範表》,以規範人名用字。此表目的,就是要根據人名用字規律,考察已有的人名狀況,確定合適的人名用字數量,減少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通過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比方,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而利用漢字的諧音做比喻者更是隨處可見: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
語種 漢語 文字 漢字 信仰 祖先崇拜、儒、釋、道 分布地區 中國、東南亞、北美洲等 目錄 ...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為中國的繁榮富強作出了巨大貢獻。漢族在古代...“天下觀”對天下秩序的現實反映,具體表現在不同族類在禮儀、風俗、服飾、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等文化...
由於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商人促銷伎倆 古時候沒有紙,字刻在竹板上,很不方便。傳說,有個叫蔡倫的人,發明了紙。人們爭著買紙寫字,他的生意做得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看上了這項利,就讓丈夫蔡莫去找...
“郎”、“駱”是古代越人對“郎”氏族王、官、領袖或頭人首領的音譯。最早見於《華陽國志·南中志》和《後漢書·西南夷列傳》,相傳“夜郎”出自“竹子”(即竹筍),長大後有德於西南夷,是為夜郎王。子孫相沿,以“郎”為首領或當官的。今布依、壯語仍稱竹筍為“ranz”,譯成漢字就是“郎”。明清稱“...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李斯等人的倡導下,雖然對戰國時期“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文化現狀進行了改革,但這項工作並非像戰爭那樣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改變,而是要經過較長時期的潛移默化才能夠使八方文化融為一體,諸子百家互相滲透,最終凝聚成――漢文化。漢字、漢語、...
元宵節:陰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