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外來文明研究(石雲濤著歷史學著作)

漢代外來文明研究(石雲濤著歷史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代外來文明研究》是石雲濤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10月。

《漢代外來文明研究》是第一部專門系統探討漢代外來文明的專著,在全面蒐集、整理和研究漢代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對漢代輸入的域外文明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該著作在早期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漢代外來文明研究
  • 外文名:A Study of Foreign Cultures in Han Dynasty
  • 作者石雲濤
  • 首版時間:2017年10月
  • 類別:歷史學
  • 字數:758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評價,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書除緒論和餘論外,共分十章,對漢代外來文明及其對漢代中國物質文化生活的影響進行分類探討。緒論部分說明學術界關於漢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現狀和不足,明確該書研究的學術價值、重點和難點。

作品目錄

緒論
-
-
第一章 動物篇
一 域外良馬的輸入與漢代社會
二 獅子入貢與獅形藝術的產生
三 犀牛入貢與王莽宣示威德
四 象、象戲的輸入及白象的政治寓意
五 符拔與天祿的關係
六 安息雀的文化寓義
七 駱駝的輸入及其用途
八 沐猴與“沐猴而冠”
九 孔雀及其在詩賦中的意象
十 越裳獻白雉王莽托古自頌
十一 翡翠與翠羽
十二 “九真之麟”是否長頸鹿
十三 鸚鵡和文士懷才不遇的寄託
十四 其他禽畜野獸
小結
-
第二章 植物篇
一 葡萄、葡萄種植與葡萄酒的輸入
二 伴隨天馬而來的苜蓿
三 從波斯傳來的安石榴
四 胡麻的引種及其文化意義
五 胡桃與胡桃宮
六 醫食兩用的胡荽
七 西域傳來的胡蒜、大蔥
八 豌豆、蠶豆、豇豆皆為胡豆
九 可以作燕脂的紅藍花
十 好一朵外來的茉莉花
十一 與茉莉花並稱的耶悉茗花
十二 指甲花不是金錢花
十三 胡瓜改名為黃瓜
十四 荔枝龍眼橘柑薏苡甘蔗
十五 幾種相傳漢代傳入的域外作物
-
第三章 器物篇
一 胡床的引入與漢人坐姿、坐具的改變
二 玻璃、琉璃、料器和玻璃器
三 金、銀和金銀器
四 其他金屬和金屬製品
五 域外影響與馬具鎧甲的改良
六 古代東北民族與中原政權關係中的楛矢
七 貊弓、檀弓和角端弓
八 天文知識、渾天儀、日晷與漏刻
九 續弦膠與切玉刀
-
第四章 毛皮與紡織品
一 毛皮製品
二 毛製品
三 火浣布
四 棉花與棉織品
-
第五章 香料、醫藥與醫術
一 來自異域的香料
(一)概說
(二)胡椒傳入及其文化意義
(三)乳香與“乳香之路”
(四)鬱金香
(五)蘇合香
(六)其他香料
二 異域醫藥與醫術的傳入
(一)漢代醫學文獻所見異域藥物
(二)伴隨佛教傳入的印度醫術和藥物
(三)漢代醫藥學中的東南亞、中亞、西亞元素
(四)邊疆民族地區療疾養生的醫藥和偏方
第六章 珠寶篇
一 概述
二 貝紫貝文貝
三 玳瑁及其背甲的套用
四 作為寶石的翡翠
五 琥珀的迷霧
六 聚焦取火之火齊珠
七 神秘的琅玕
八 瑪瑙不是“馬腦”
九 西海海底之珊瑚
十 犀角文犀通犀
十一 南越國的非洲象牙
十二 從“車渠”到硨磲
十三 青金石
十四 珍珠的來源與用途
-
第七章 人工飾珠
一 概述
二 蝕花肉紅石髓珠
三 蜻蜓眼式玻璃珠
四 印度—太平洋珠
五 金珠飾品
六 裝金玻璃珠
-
七 象生造型珠
(一)壺形珠
(二)獅形珠
(三)人面紋珠和人頭墜子
八 玉珠
-
第八章 佛教的初傳
一 佛教傳入中國的傳說
二 佛教從西北陸路傳入
三 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問題
四 孔望山摩崖造像的佛教因素
-
五 佛典的早期漢譯
(一)《四十二章經》的作者、譯地和翻譯時代問題
(二)漢末譯經之大小乘傾向
六 漢地最早的佛學著作《理惑論》
七 漢代人眼中的佛道
-
第九章 藝術篇
一 樂器樂曲
(一)箜篌
(二)琵琶
(三)篳篥
(四)羌笛
(五)其他樂器
(六)樂曲樂舞
(七)佛教音樂藝術
二 雜技魔術遊戲
(一)雜技
(二)魔術
(三)樗蒲遊戲
三 佛教建築藝術
(一)佛塔
(二)佛寺
(三)石窟
四 各類造型藝術
(一)織物圖案
(二)雕塑
(三)胡人俑
(四)畫像石和畫像磚
(五)銅鏡紋飾
(六)繪畫
第十章 詩賦中的外來文化因數
一 漢代詩賦中的外來文明意象
二 漢代詩賦中的胡人形象
三 漢代詩賦中和撫四夷的天下觀
-
餘論
參考文獻
索引
-
-

作品思想

首先,《漢代外來文明研究》全面檢閱兩漢時期的歷史文獻,捕捉和蒐集漢代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的信息和資料,系統地考證、探討漢代域外文明的傳入及其影響,課題研究主要立足於傳統史學研究方法,運用實證的方法探討漢代外來文明的內容,揭示其來源、傳播途徑及其在漢代社會的影響。
其次,儘可能地利用新發現的史料補正過去研究的不足,特別是考古新發現大批新的文獻材料和實物資料,有關漢代文化交流的如簡帛文書、石刻類史料、畫像石、畫像磚、胡人俑、玻璃器、漢墓壁畫等,皆可與漢代文獻記載相印證,或補充其不足,大大豐富和擴展了讀者對漢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認識。
第三,運用跨學科視野和全球史觀,深入探討漢代外來文明的文化意義。該書的內容涉及漢代外來文明的方方面面,既有物質文明,也有精神成果,舉凡外來的動物、植物、器物、醫藥、香料、珠寶、毛皮、紡織品、佛教以及藝術、文學中的外來因子等等,皆在論列範圍。研究這些問題,涉及到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地理學、傳播學、醫藥學、宗教學、民族學、民俗學、語言學、圖像學、文學、藝術等多領域的知識。
第四,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該書中始終注意了解、吸納前人過去的和新的成果,以充實自己的論述。

作品評價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永平:這是一部研究中外關係史和漢代外來文明傳播史的重要論著,它代表了目前有關漢代中外文明交流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相信該書的出版對於進一步推動中外關係史和漢代外來文明交流史研究,繁榮當前的學術文化必將起到極大的作用。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歷史文化與旅遊系副教授黃彥震:《漢代外來文明研究》是一部資料紮實、饒有趣味的漢代生活百科全書,彌補了漢代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之不足。

作品影響

2020年4月,《漢代外來文明研究》獲得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漢代外來文明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年10月

作者簡介

石雲濤,男,1957年2月生,河南太康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會員,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理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新疆建設兵團西域文化研究會理事,河南省許昌學院兼職教授,洛陽白居易研究學會特邀研究員,《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學術顧問,孔子新漢學計畫中方推薦導師,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學術委員。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唐代文學、中外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以及對外漢語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