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鑿時間
石門是漢中太守鄐君於漢永平六年至九年(公元63—66),承修褒斜棧道過程中開鑿的。漢建和二年(148)《石門頌》記:“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斜,鑿通石門”。永平四年明帝下詔,經過一年準備,漢中太守鄐君組織兩千多人於永平六年開工,永平九年完成。北魏永平二年(509)王遠《石門銘》記:“此門蓋永平中所穿”。《漢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載:“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開通褒斜道”。
形制與開鑿
石門是褒斜道的重要遺蹟,作為1900多年前完成的一項偉大工程,它的開鑿技術是值得注意的。1960年前後,文物部門現場勘察,並已上報國務院備案的“褒斜道石門及其石刻”的檔案中記載:“石門隧道東壁長16.5米,西壁長15米;北道口高3.75米,寬4.1米,南道口高3.45米,寬4.2米;南北高度不等,由南向北高差30至50厘米”。石門內壁並無斧、鑿、鑽之類的工具所留痕跡,岩面修整平順。清人羅秀書等人記載,石門為火燒、水激或醋激後敲擊而成。《褒谷古蹟輯略》所載梁清寬書
賈漢復《修棧道歌》中有“積薪一炬石為圻,錘鑿既加如削腐”的詩句,說明石門採用火燒
水淬的辦法破石開鑿的。
文物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於1961年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門自東漢
永平年間開通後,過往的仕官商賈、文人墨客,在飽覽勝跡之餘,記事詠物,抒懷為文,鐫刻於石門內外的崖壁上,世代不絕。這樣就形成了蔚為壯觀的
石門摩崖石刻。據1960年文物普查統計,在石門故址的石刻有104種,僅石門內壁就有34種,上自漢魏,下至明清。琳琅滿目,儼然一座石刻寶庫。在眾多的石刻中,以13種漢至南宋時代的石刻出類拔萃、蜚聲古今。其中的精品石刻是漢代以來書和刻兩者的最高藝術結晶,早在唐宋時就負盛名,譽滿全國,更為歷代考古家、
書法家所推崇。
20世紀70年代初,國家修建石門水庫,為保護文物,不至於淹埋於水庫之下,將這批石刻中十三件精品鑿遷下來,現陳列於
漢中市博物館寬敞明亮的展覽大廳內。
在
古漢台的碑廊里,嵌鑲著一塊黑色大理石碑刻。上面8個行書大字“漢中石門,日本之師”,是由日本著名書法家種穀扇舟先生題寫的。題詞中的“漢中石門”是指陳列在(古漢台)漢中市博物館的
摩崖石刻精品——
石門十三品。可以想見,石門十三品在書法藝術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地圖信息
地址: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南湖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