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漠地林鶯上體包括兩翅的
覆羽概呈沾灰的沙色,至下腰及尾上覆羽轉為磚紅色;小翼羽褐色,靠外側的
飛羽外緣以淡黃色的狹邊,至內側的
飛羽幾乎呈純紅褐色,而僅存褐色羽乾紋;中央一對尾羽磚紅色,具褐色羽乾紋;最外側的一對尾羽純白,最外側的第2對尾羽褐色,
外翈及
內翈先端白色,其餘尾羽呈褐色而具磚紅色的邊緣。下體乳白色,兩脅及尾下覆羽稍沾粉紅色。雌雄兩性羽色相似。
大小量度:體重♂7-11g,♀7-9g;體長♂117mm,♀115-120mm;嘴峰♂9-12mm,♀10-12mm;翅♂56-61mm,♀54-59mm;尾♂49-53mm,♀49.5-55.5mm;
跗蹠♂19-20mm,♀18-20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漠地林鶯棲息于海拔300-1600米防護林帶林緣灌叢、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的灌木叢間,或僅有零散灌木或沙地植物生長的戈壁沙灘、裸露多石山丘和荒漠以及沙漠腹地極為乾旱的草叢、柳灌叢、梭梭林等地。
生活習性
夏候鳥,每年4月中旬遷往繁殖地,9月末遷離。單獨或成對活動,性活躍,常在灌木枝葉間飛來飛去、跳上跳下、忙忙碌碌地尋覓食物。飛行能力弱,不作長距離飛行,僅在灌木間作短距離飛行,且飛得很隱蔽,不易被發現。繁殖季節,雄鳥常站在灌木頂端不斷鳴叫。鳴聲似
白喉林鶯,但較凌亂,間雜有刺耳聲及似百靈的顫音,叫聲為乾澀的吐氣音"drrrrrrrrrrrr”,重音在"d”、音調下降、直至消失;也作顫抖的"chee-chee-chee-chee” 聲。
分布範圍
世界
原產地:阿富汗、亞塞拜然、巴林、中國、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衣索比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約旦、哈薩克斯坦、科威特、蒙古、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索馬里、蘇丹、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茲別克斯坦、葉門。
旅鳥:保加利亞、賽普勒斯、丹麥、芬蘭、德國、義大利、馬爾他、荷蘭、葡萄牙、俄羅斯聯邦(歐洲區)、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國。
中國
新疆(西部喀什、阿克蘇、若羌、東部羅布泊地區、哈密、北部準噶爾盆地)、寧夏(中衛)、內蒙古(阿拉善)(繁殖鳥)。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荒漠、半荒漠的灌木上。巢呈杯狀。主要由細的枯枝、枯葉和枯草構成,內墊有細的草莖和植物纖維。巢的外徑10-12cm、內徑5-6厘米、高8-13厘米、深5-7厘米。每窩產4-5枚卵,偶爾多達6枚。卵呈白色,綴以褐色或灰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4.6-18毫米×11.4-13.3毫米。雛鳥由雙親共同育雛,雛鳥晚成性。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1 | 漠地林鶯非洲亞種 | Curruca nana deserti | Loche, 1858 |
---|
2 | 漠地林鶯指名亞種 | Curruca nana nana | Hemprich & Ehrenberg, 1833 |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