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頭裡,為歷史沿用名稱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漈頭裡
- 所在區域:福建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Jìtóulǐ
漈頭裡,為歷史沿用名稱的地名。
漈頭裡,為歷史沿用名稱的地名。地名含義舊時稱此名,故名。歷史沿革地名已取消。1...
漈頭村是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鎮下轄行政村,位於屏南縣城關以東省道303沿線4.5公里處。漈頭村肇基於唐朝僖宗皇帝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屏南自清代建縣以來“四大書鄉”的領銜之地,曾有“屏南好漈頭”之美譽。漈頭村總面積3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000餘人(含城關蝙蝠嶺),本村常住人口500...
漈頭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的東北部,在秀麗的筆架山麓東面,盆地之龍漈溪之中,東與村洋村接壤,西鄰三峰村,南與月洲村交接,北與長慶鎮尾洋村交界,距鎮區10公里。村落面積35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 10個村民小組。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漈頭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
漈頭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葛坑鎮下轄村,位於葛坑鎮東部,與桂陽鄉涌溪、洪田、彭坑村,楊梅鄉安村村毗鄰。歷史沿革 史載,李乾龍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從永泰溪峙遷入繁衍族居之傳33代,至今全系李姓。村內古蹟有古倉,位於下尾洋拱橋內,石狀似倉,高丈系,半鑿小洞塞一石,搖之能動不能出,傳為李公...
漈頭村做扁肉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清朝中葉,但由何人最先做起無證可稽。據當地的老人講,目前還在村內經營這生意的且歷史最悠久最為出名的是一張姓人家。從這家人的曾祖父掌握這門手藝開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老人當年在屏南境內的小吃行業里,名聲很響。他在垂暮之年,雖然兒孫已能獨掌門面,但還是割捨不下這...
漈頭溫是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自然村,為平陽縣朝陽鄉中心學校所在地,曾是平陽縣朝陽鄉人民政府駐地,原屬朝陽鄉豐格村轄區,後經行政區劃調整,現歸屬平陽縣水頭鎮朝陽社區新聯村管轄。村莊概況 漈頭溫位於朝陽山主峰大尖山東南麓,絕對地理位置為東經120度20分56秒,北緯27度34分19秒。兩條發源於大尖山的溪流穿...
清代光緒廿年(1894年),漈頭庠生例贈雍進士張傳陛為首募捐重建,總理為張傳陛,里汾溪村貢生徐居盛,棠口村監生周林耀,降龍村附貢韓啟登;主繩為寧邑秀坑村張茂鈺、張茂秀、張茂春;石匠為棠口村周奕谷、周奕長;瓦匠為睢溪徐居寶。2002年6月,漈頭張書巡牽頭修繕百祥橋,主修為周寧縣秀坑村張昌泰,同年...
程家洋村位於鑒江鎮西部山區,與寧德三都澳東南端山區交界,海拔500—900,是羅源縣較偏僻山區村之一,轄區內有;漈頭(含茶坪)、新溪、紀坑、花宅、鑼鼓岩、外厝、里厝、田壟里、上坑、北山、柴橋頭、圓潭面、嶺頭門共13個自然村。因生產落後,多數村莊壯年外出謀生,僅剩留守老人;因為這樣,值得一提的是...
仙山村仙源里東南側 里牛欄 1006.5 漈頭村茶嵐里北側 乍洋鄉 後山岡 1029.5 寶鑑宅村吳厝里北側 天頂岡 1006.5 橫亭村東南側 石印頂 1198.2 乍洋村西南面 石頂岡 1205.1 留水村西側 王武山 1061.4 洋里村北面 天波老 1052.6 天波老村西側 第二尖 1023.9 新厝村西側 東源鄉 東山 1375 仙后村西側 尖峰頂...
莒江溪,位於泰順縣莒江鄉,發源於文成縣桂山鄉吳地村南面山麓,海拔800米,溪流向北行,至吳地村轉向西行,經過聯雲水電站,至南浦新廠以下,從左岸納入華桐溪,經過南嶠外村,至庫嶺腳於左岸納入朱岙溪,至潘垟村於右岸納入漈頭坑來水,至莒江村西頭,與左岸玉溪來水匯合,向北流至江口村右岸納入橫溪,流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