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亭鎮

漁亭鎮

漁亭鎮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位於東經117°93′~117°99′,北緯29°47′~29°86′之間,東臨休寧縣齊雲山鎮、南枕祁門縣鳧峰鄉、西依祁門縣金字牌鎮、北靠黟縣碧陽鎮。據《黟縣誌》載,漁亭為新安江水運最西的碼頭,自古為湖廣與江浙貨運的中轉站之一,有“七省通衢”之美譽。宋太平興國年間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中記載:“魚亭山在縣南三十五里,每歲西江魚船至祈門縣,舍舟登入止此東水,次淹留待船,故曰魚亭焉”,“魚”與“漁”通假,被普遍認為是漁亭的地名來源。宋代設漁亭里,明代改為漁亭鄉,解放後設漁亭區,至1984年改名漁亭鎮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漁亭鎮
  • 外文名稱:Yuting Town
  • 別名:黟縣七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黃山市黟縣
  • 下轄地區:1個社區6個村
  • 政府駐地:安徽省黃山市黟縣326省道漁亭鎮附近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245511
  • 地理位置:大約 E 118°,N 29°30’
  • 面積:72.49平方公里
  • 人口:8269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桃源洞、漁亭橋、復岩山、潯陽台
  • 機場:黃山機場
  • 火車站:黟縣站
  • 車牌代碼:皖J
  • 名人:金邦正、歐陽道達
鄉鎮簡介,經濟概況,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漁亭交通,地理位置,水運,公路,鐵路,教育情況,教育歷史,黟縣漁亭中學,漁亭中心國小,主要景點,漁亭特產,漁亭方言,漁亭名人,金邦正,歐陽道達,攝影漁亭,漁亭榮譽,大事記,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民國,解放後,詠頌詩詞,

鄉鎮簡介

漁亭鎮隸屬於黃山市黟縣,位於黟縣南部,距屯溪41Km,縣城12Km,黃山風景區49km,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11Km、宏村24Km。土地總面積72.49平方公里,轄6個村,1個社區,47個村民組,山場面積80400畝,森林覆蓋率達82%,耕地面積10400畝,總人口8269人(2017)。
漁亭鎮區照片漁亭鎮區照片
集鎮座落在漳河與漁亭河匯合處的河谷平原間。南北長約1.8公里,東西寬約0.6公里,海拔160米,地形起伏,丘陵環抱,北有海拔210米的漁亭山,南有海拔413米的復岩山。
交通便捷,位置優越。省道慈張線貫穿東西,省道S218線和漁瑤公路連線南北,皖贛鐵路縱貫全境,黟縣火車站座落其間,新建的黃祁景高速公路在境內設有上下口。歷史上是府縣官路必經之道、商家必爭之地,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譽。自2007年以來,全鎮的財政收入連續四年突破千萬元大關,固定資產投入達到2.6億元,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856元。199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心鎮,後又被列入黃山市特色村鎮建設試點鎮,2009年度被省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鄉鎮黨委標兵稱號,被省環境保護廳和省生態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命名為“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經濟概況

漁亭鎮一直以打造“工業重鎮、商貿重鎮”為發展目標,自啟動漁亭工業園區建設以來,已引進雅弘電器、恆廈商品混凝土、金田米業、蓮花齋工藝品、金坑源、宏村山茶油等6家企業入園,園區外雙馬磁業、千磨竹業、杏楓工貿等企業也不斷的發展壯大,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張,順林竹針、金秋碳業先後獲得“安徽省地方標準”稱號。下一步漁亭鎮還將依託全縣大旅遊發展契機和便捷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圍繞旅遊服務、商貿服務、園區服務做足文章,不斷發展新型服務業態,繁榮鎮域經濟。

城鎮建設

漁亭鎮是黟縣的南大門,也是黃山市村鎮改革建設試點鎮,該鎮不斷加大城鎮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城鎮配套功能,鎮自來水廠、鎮區人行道、農民新村、喇叭口公園、下湖安置小區,老街道路及排水設施改造等城鎮建設項目相繼完成。鎮綜合文化站、垃圾中轉站、中學教學樓及宿舍樓敬老院擴建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城鎮公共服務功能日益完善。
漁亭鎮區主要街道有:漳河東路、漳河西路、里街、鹽街、正街、上街、營盤山弄、楊家弄等
漁亭鎮
漁亭鎮

新農村建設

全鎮47個村民組,“村村通”工程已經覆蓋達95%以上,村莊亮化、環境美化等方面得到明顯加強,農家書屋、村級醫療室等相繼完成並投入使用,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大幅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發展迅猛,楠瑪、團結、考川三個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的新的跨越,先後發展了楠瑪農民創業園、團結苗木基地、考川新村等項目,下阜、汪村、桃源三個村級集體經濟也實現零突破。

漁亭交通

地理位置

漁亭距屯溪41Km,縣城12Km,黃山風景區49km,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11Km、宏村24Km。
漁亭鎮地圖
漁亭鎮,位於黟縣城南13公里處。《太平寰宇記》載:"魚亭山在縣南三十五里,每歲西江魚船至祁門縣,舍舟登入止此東水,次淹留待船,故云魚亭焉。""魚"與"漁"通假,鎮以山名。該鎮坐落在漳河與漁亭河匯合處的河谷平原,地形起伏,丘陵環抱,北倚漁亭山,南靠復岩山,自北南流的漳河穿鎮而過。
《太平寰宇記》截圖《太平寰宇記》截圖

水運

漁亭到屯溪,航道約40公里。1950年以前,有木船往來。1950年之後,由於河道淤積,漁亭到屯溪通公路,水運停航。
漁亭鎮

公路

在沒有公路之前,寧池古道從漁亭通過,由界首村入漁亭,沿著漳河向黟縣方向,由石山出漁亭。全程均為石板路,1957年公路開通,全線拆除。
漁亭的公路有:慈張公路8.8公里、漁瑤公路10.3公里、漁際公路8公里、漁亭火車站公路0.7公里。
在建的黃祁高速公路,在漁亭設有出入口。
漁亭鎮

鐵路

1985年5月31日18點,皖贛鐵路正式通車。
漁亭境內從界首到楠瑪嶺,界樁273K至281K,線路長8公里,1981年設四等車站漁亭火車站,隸屬於上海鐵路局蕪湖段,開始辦理客、貨運業務。2000年之後,改名為黟縣火車站。2005年之後,降為五等車站,停辦客運業務。
漁亭鎮

教育情況

教育歷史

漁亭鎮的教育歷史悠久,從《黟縣誌記載》可以看出以下信息:
“漁亭上街有山,土名道學院,又名大學院。相傳宋時崇尚道學,建院其上。今院廢已久,山坡平衍,仍延舊名。”自宋代開始,就有講學學堂,這是可以考證的最早教育記錄。
“遺經樓,在七都霞阜。元儒汪泰初建,貯經籍。延倪道川先生講學處。明羅倫有遺經樓詩卷,後序見藝文志。”這是元代的漁亭教育記錄。
“七都魚亭有中天書院,明諸儒講學處。”這是明代漁亭教育的記錄。
“第三區第一國民學校,校在漁亭鎮鹽舍,民國九年開辦”,因漁亭中心國小原校址在漁亭鹽街,故有可能這個第一國民學校就是漁亭中心國小的前身,這一點,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黟縣漁亭中學

漁亭中學,建於1960年代,初期為漁亭農業中學,後取消高中部,現有國中三個年級,坐落於營盤山。
營盤山位於漁亭鎮區河西,處漁(亭)祁(門)公路與漁(亭)流(口)公路交匯處內側。山不高,範圍不大,頂部卻有一塊不小的平坦地。因處咽喉之地,歷為兵家防守據點。清朝鹹豐年間,曾國藩指派部將駐守此山。昔日兩軍嘶殺陣地,今日卻建成了培育一代新人的教育陣地。
漁亭鎮

漁亭中心國小

漁亭鎮中心國小座落在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南大門——漁亭鎮內,地處黟縣、休寧和祁門三縣交界處,多條過境公路穿越鎮區,地理位置優越,自古素有七省通衢的美稱。鎮中心國小始建於1938年,1951年正式更名為漁亭中心國小,是國有公辦寄宿制國小。是黃山市首批“農村示範中心國小”。學校現轄三個完小、兩個教學點、一所幼稚園和八個村辦幼兒班,學校共有15個國小教學班,學生510名,教師30人,教師學歷全部達標,教師結構合理,是一支年輕而富有朝氣的隊伍。學校占地面積為12644平方米,建築面積4791平方米。學校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環境優雅。內部設施完備,設有教學樓、運動場、微機室、實驗室、圖書室、簡易多媒體教室及師生生活區。
漁亭鎮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規範加特色學校,育合格加特長人才”為辦學宗旨,堅持“德育領先、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方向,把“團結、拼搏、求實、奉獻”作為校訓。創建了現代化的辦學條件,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正朝著省級農村示範中心國小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在古黟這塊尊師重教的沃土上,漁亭中心國小培養出許多國家有用之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得到空前的重視,教育改革日新月異,學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全縣教學評估中,一直位居前列。學校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也重視開設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特長的第二課堂,特長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同樣有不俗的表現。
由於全體教師的努力,學校多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是省電教一類學校、省家教名校,先後被評為黃山市文明學校、黃山市電教先進學校,是徽州師範學校中心國小,是省農村遠程教育試點學校,在試點工作上認真紮實,安徽省教育廳程藝廳長在視察學校此項工作時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主要景點

一、“十里桃花源長廊”──“十里桃花源長廊”全長8公里,其中漁亭鎮境內6.5公里,漳河彎延流轉其間,沿線崖壁峻峭、谷深林密、山清水秀,風光秀美,有駱駝峰、桃源洞、潯陽台、海底火山噴發溶岩遺址和岱嶺、石墨嶺、羅漢灣等許多名勝古蹟和景點,是黃山—齊雲山—西遞、宏村旅遊黃金圈中的必經之路。
漁亭鎮
二、復岩山(駱駝峰)── 位於漁亭鎮,石峰突起、峻峭壁立、覆蓋山頂,海拔490米,適於開發攀岩體育項目旅遊。
復山,又稱復山,一名為復岩,又名阜岩。位漁亭鎮西南方,處岩下村與岩山村之中,海拔700餘米,周二十餘里,一峰獨秀,氣勢磅礴!高峰裸岩,呈駱駝狀,故謂駱駝峰。《方興志》記載:山甚孤峻,兩旁皆石,檀中有溝,繞五、六尺許,水甚懸迅山翠激流,為群山之秀。石壁四絕,反通線路。因此,也有一線天、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之喻。山頂建有廟宇,供有觀音老母、二十八星宿。據考廟宇始建於南北朝,歷代煙火不斷。廟宇曾毀於安史之亂,後又毀於太平天國戰火。據傳普慕(李正張)高僧九十四歲園寂於清道光22年(1842年),坐缸葬於廟右側,經百餘年不朽爛。石壁上刻有“雪中觀瑞”的匾額。下面刻有大清乾隆丙子冬月汪復山重修石記。絕壁處有泉,常流不竭。傳有鄉民被寇堵于山頂,欲持之以困。鄉民以生魚投下示之,寇逐離去。
漁亭鎮
三、復岩石刻── 復岩位於漁亭鎮岩下與岩山村之間。氣勢磅礴,呈駝峰形狀,上有“一線天”、“二天門”等字。石壁上刻有“雪中觀瑞”、“靈鷲”等題詞,下款為“清乾隆丙子冬月”字樣。山頂原有廟宇、已圮。
四、漁亭橋 ── 坐落漁亭鎮漳水出口處,西岸舊有石橋稱永濟橋,東岸原系木橋稱通濟橋,兩橋之間隔有中洲。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改建為石橋,現存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重建的七孔石拱橋,全長114米,寬5.6米,高8.2米。欄桿全用長方塊石壘成,高大雄偉,為黟縣最大的石拱橋。
漁亭鎮
五、桃源洞 ── 《黟縣誌》云:自城東南石墨嶺“東行為樵貴谷”,“山峻谷深,林越秀明,實勝境也”。自石門山南行為桃源洞,山骨秀出,臨水道鑿石入三尺許,石崖凸出處為屋,即門題之為“洞府”,清詩人吟詩描繪道:“洞門深鎖白雲隈,洞口桃花歲歲開”。建國後,黟漁公路經過桃源洞,原洞口被毀,但下瞰溪潭,流水桃花的景色猶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光年游此,揮筆題了“桃源洞”三個大字,現石刻於壁。
漁亭鎮
六、潯陽台 —— 又稱“太白釣台”,相傳李白聞“十里桃源,萬家酒店”而來,並游吟於此,作有《釣台》詩一首:“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靄峰尖似尾,堪畫不堪書”(載《李太白全集》),迄今仍保有“潯陽台”三字的石刻嵌於石壁之上,字型律嚴氣壯。相傳李白曾在此飲酒垂釣,故因“李白嘗釣”而聞名於世。
漁亭鎮
七、岱嶺 ── 別名寶塔嶺,位於黟漁公路西側的松川境內,海拔380米,清乾隆年間,在山巔建有文峰塔,至今遺址尚存。
漁亭鎮
八、石墨嶺 ── 位於漁亭鎮桃源村境內,潯陽台東側,因產石墨而得名,相傳李白曾有詩云:“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
漁亭鎮

漁亭特產

漁亭糕
漁亭糕是徽州地區一種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食品。其做工精緻、配料考究,入口香酥鬆脆、口感細膩、食用時以黃山綠茶相佐,齒頰留香。每當臘月歲末幾天,當地幾乎家家都有製做漁亭糕的習俗。
漁亭鎮
覆盆子
山上的一種特產,可直接採食。
漁亭鎮

漁亭方言

漁亭話,是徽州方言黟縣話中的一種,有n、l的區分,但區分不明顯,受休寧、婺源、祁門、安慶等多地方言影響,與黟縣話有所不同。
漁亭由於處在皖、贛、浙三省交界的山區,又是黟縣、休寧、祁門三縣交界,語言混雜。在漁亭較為多見的方言有:黟縣話、休寧話、屯溪話、祁門話、婺源話、安慶話、四川話、淳安話等

漁亭名人

金邦正

金邦正(1886—1946),字仲藩,金慶慈次子,出生於安徽省黟縣漁亭鎮 瑪川村。少時在天津嚴范孫氏家塾、北京稅務學堂求學。嚴氏家塾後改為敬業中學堂,即南開中學。1909年秋,考取公費留美學生,進入美國康乃爾大學和李海大學,專攻森林學。1914年畢業,獲林學碩士和理學士學位。期間,與留美學生胡適、任鴻雋、楊杏佛、過探先等發起組織“科學社”,並出版《科學》月刊,向國內介紹留學生情況及西方科學知識。回國,任安徽省立農業學校校長、農業實驗場場長、森林局局長。1917年任北京國立農業學校校長。1920年出任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校長。1922年率華北農民赴法國、比利時學習玻璃製造技術,繼而創辦秦皇島耀華平板玻璃廠,任副總工程師。後,又任北平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經理。1946年逝世,終年61歲。
漁亭鎮

歐陽道達

歐陽道達(1893~1976) 原名歐陽邦華,黟縣漁亭鎮人。19 歲入蘇州東吳大學預科學習,後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任北大預科講師和研究所助教。
漁亭鎮
民國13 年(1924 年)11 月,參加“清室善後委員會”的清點清宮文物工作。民國22 年底,調任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科長,後調任南京分院主任。“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為了文物的安全,把最有價值的文物19557 箱,分五批運抵南京,歐陽道達為押運文物負責人之一。
民國26 年7 月,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再次分三隊轉移文物第二隊由歐陽道達負責。從南京啟運,溯江而上,直至四川省樂山縣安谷鎮,歐陽道達任駐樂山辦事處主任。樂山7 個文物庫房,在他的嚴密防護下,珍貴的歷史文物未曾受到損壞和遺失。抗日戰爭勝利後,全部運回南京。
解放前夕,國民政府將2972 箱文物,分三批運往台灣,歐陽道達留守南京庫房。當第三批文物剛出庫後,歐陽道達立即組織人力將文物庫門用鋼筋混凝土封閉,保證了一萬多箱文物的安全。南京解放,《新華日報》發表專題,表彰他保護國家文物的功績。
建國後,歐陽道達任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辦事處主任。1954 年調回北京,任故宮博物院檔案館主任。後故宮檔案館改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設編輯研究組,由歐陽道達兼主任。同年12 月,加入九三學社。1959 年退休,擔任顧問。1976 年在北京逝世。

攝影漁亭

摘錄自中國黟縣網站

漁亭榮譽

2013月3月,漁亭鎮被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全國第二批“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街道)”榮譽稱號。漁亭鎮始終把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作為深入推進“工業重鎮、商貿重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從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實際出發,大力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工作,樹立了文明執法的良好形象,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打造“陽光計生”和“誠信計生”, 堅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與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了人口計生工作穩定、持續、健康發展。

大事記

唐代

1.大中三年,漁亭霞阜村建成阜口院,後改名延慶院
2.天寶年間,李白到訪漁亭潯陽台

宋代

1.設黟縣新政鄉漁亭里
2.太平興國年間,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出現關於“魚亭”的地理描述

明代

1.明代,設立漁亭急遞鋪;建成中天書院和桃源書院;又稱黟縣新政鄉七都
2.洪武10年,設立漁亭驛
3.洪武24年,漁亭延慶院歸併廣安寺
4.天啟年間,中天書院塌毀

清代

1.清初,漁亭驛廢除;桃源書院塌毀
2.乾隆年間,縣人王轂等捐資開通漁亭古道石山以下沿河道路
3.乾隆24年,縣人楊乃賢捐資修建永濟橋(河西岸)
4.乾隆27年,知縣孫維龍倡議捐資,將通濟橋改為石橋(河東岸)
5.乾隆53年,西遞胡學梓及漁亭士商捐資修接永濟橋和通濟橋
6.鹹豐四年,清軍皖軍都司周天守、江長貴、許尚達部駐漁亭
7.鹹豐五年正月,太平軍三十六檢點范汝傑與清軍在漁亭激戰,斬道員徐榮、都司許尚達
8.鹹豐七年五月,太平軍與清軍江長貴部在漁亭激戰
9.鹹豐10年,清軍鮑超部駐漁亭
10.同治二年,設立漁亭腰站(驛站的中間站);清軍湘軍左營總兵丁長勝、副將王公明部駐漁亭;漁亭厘卡升為漁亭厘卡分局,總管徽州各地厘卡
11.光緒16年3月,漁亭狂風夾冰雹,大似鵝蛋,房屋倒塌多幢,麥苗被砸毀。
12.光緒22年,屯溪同德仁藥店在漁亭設立分店
13.光緒29年,重修漁亭永濟、通濟七孔石拱橋
14.光緒34年,設立漁亭郵政局
15.宣統二年,漁亭永濟、通濟七孔石拱橋竣工

民國

1.民國10年,休寧縣成立屯溪至黟縣漁亭水運快利公司
2.民國12年,皖北潛山李氏來黟,擇漁亭青嶺山竹源,生產表芯紙;4月,黟縣縣長許復慫恿漁亭鹽商抬高鹽價,藉機牟利,激起民眾義憤
3.民國15年,漁亭為三等郵政局
4.民國18年4月2日,東流縣朱富潤(朱老五)率部170餘人,由祁門至漁亭。翌晨,將漁亭益泰當鋪焚毀,並殃及益達布店、鼎新衣莊、同德仁藥鋪。
5.民國19年,漁亭設有3所私人中西醫診所
6.民國23年,漁亭為三等乙級郵政局,設立漁亭電報代辦處,屯溪至漁亭的長途電話開通;7月,慈張公路動工修建,年底通車;建立漁亭汽車站,辦理客、貨運輸業務
7.民國24年,漁亭開辦中山民校
8.民國26年,漁亭與休寧璫金街電話聯通;天主教傳入漁亭,在漁亭設立天主教堂分堂
9.民國27年,漁亭劃為三等郵政局
10.民國28年,改名黟縣第二區;國民政府將在漁亭已建成的皖贛鐵路路基和橋涵破壞
11.民國30年1月,成立黟縣食鹽公賣處漁亭分處
12.民國31年,國民黨第三戰區二十三集團軍五十軍唐式遵部駐漁亭;設立交通部漁亭電報局;創辦私營啟新紡織工場
13.民國33年,漁亭電報局改為電信局
14.民國34年,私營啟新紡織工場停產
15.民國35年,縣政府勘測籌建漁黟公路,拆除漁亭至英川古道石板;休寧至漁亭設有交通部經辦的長途電話線路,漁亭為進線局;
16.民國36年,改名黟縣漁亭鄉;漁亭安裝電話備換載波電路;10月15日,中共南進工委查富德率領黃西總隊一部,夜襲漁亭鄉公所;漁亭國小罷課抗議拖欠生活補助費
17.民國38年4月26日,中共休寧齊雲區游擊隊解放漁亭

解放後

1.1950年6月21日,撤鄉設區,成立漁亭區
2.1956年2月,撤區,改設漁亭鄉,是月,漁黟公路築路委員會成立
3.1957年1月1日,漁亭至黟縣公路正式通車
4.1959年4月18日,黟縣與祁門縣合併辦公,漁亭公社併入祁門縣金字牌公社
5.1961年7月17日,黟縣恢復之後,區劃調整,成立漁亭公社;8月23日,東源、漁亭地區民眾誤食野蕈,發生食物中毒事故3起,中毒45人,死亡7人
6.1964年9月4日,下午5時,漁亭公社楠瑪、汪村等地突降暴雨夾冰雹,連續45分鐘,部分農作物受害
7.1967年8月25日晚,漁亭公社武裝部的槍枝、子彈被搶
8.1972年11月,縣衛生部門組織醫務人員在美溪、漁亭等地設治療點,對血吸蟲病患者進行集中治療
9.1974年11月9日,鐵道部第四工程局,與黟縣農水局、漁亭公社簽訂《關於皖贛鐵路通過黟縣境內有關水利設施協定的紀要》
10.1980年3月,徽州地區血防工作考核組來黟,對柯村、宏潭、碧山、漁亭血吸蟲病疫區的螺情、疫情檢查考核,認為已達到消滅血吸蟲病標準
11.1984年11月9日,漁亭鄉改為漁亭鎮,當年,漁亭興辦敬老院
12.1985年1月,漁亭考川林場宋灶新赴蘭州,出席全國青年造林先進代表會;當年,漁亭考川青年林場被共青團安徽省委授予省新長征突擊隊稱號

詠頌詩詞

1.
釣台
(唐)李白
磨盡石嶺墨,潯陽釣赤魚;
靄峰尖似筆,堪畫不堪書
2.
漁亭驛
(南宋)呂本中
竹密如雲不見天,好山無數簇溪田;
只因黟縣溪山勝,盡在漁亭驛舍前。
3.
潯陽夜月
(明)江既入
幾年吏隱小桃源,石壁猶傳勝跡存。
隔代桑麻藏晉魏,上方鐘磐映晨昏。
苔雲桂碧長封徑,澗水流紅獨款門。
知是武陵渾末讓,漁郎幾許誤仙村。
4.
漁亭曉發
(清)孫維龍
日出四山低,山中鳥亂啼。
野橋依依雨,新筍綻春泥。
牧笛炊煙外,漁竿碧柳西。
停鞭無限思,草色況萋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