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文木牌
- 所屬朝代:清朝
- 民族:滿洲貴族
- 現存木牌狀況:留存極小,現滿文木牌共28塊
木牌簡介,現存木牌狀況,
木牌簡介
木牌系隨時削木而成,不加修飾,長短不同,形式各異,有的削製成薄片,兩面記事;有的削製成長方體,四面記事。長者尺余,短者17厘米;寬者4厘米,窄者2厘米。木牌一端有孔,四五片為一組貫以皮條或麻繩編綴,以便於傳遞與保存。根據楊賓《柳邊紀略》記載:“邊外文字多書於木,往來傳遞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貯年久者曰檔案,曰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掛壁若檔故也。然今文字之書於紙者,亦呼為牌子檔子矣。”這種木牌使用較久,直到1645年(順治二年)才令“名衙奏事,俱繕本章,不許復用木籤”。
現存木牌狀況
滿文木牌留存極小,現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滿文木牌共28塊,木牌字型為無圈點老滿文與加圈點新滿文兩種,此木牌是清武英郡王阿濟格軍中遺物,上面記載了阿濟格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率滿、蒙、漢八旗進入關內,在京畿周圍與明兵作戰,攻克城堡和俘獲什物數目以及統兵之王、貝勒下達的命令等。這些木牌對研究清初史料及滿洲文字史,頗多裨助。
滿文木牌是清代以木牌為載體書寫的滿文文書檔案,為中國古代簡牘文書之遺續。清入關前,稟報事宜,常將文字書寫於薄木之上,往來傳遞,曰牌子。木牌形式各異,大小不一,為隨時削制而成。每隻木牌上端有一小孔,用牛皮將多枚木牌穿在一起,稱做檔子,至康熙時,木牌仍有使用者:“本朝用簿板五六寸,作滿字其上,以代簿籍。”當今存於世的滿文木牌僅二十餘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