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感理論

滿意感理論是指關於工作滿意程度的學說或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需求滿足理論。認為滿足感取決於個體對工作或工作環境所帶來的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成果的滿意程度。滿足不僅與已經獲得的成果有關,同樣與那些期望獲得或可能達到的成果有關。(2)差異理論。認為滿足感取決於個體感覺到他從工作中獲得的結果與他希望從工作中獲得的相符程度。其代表性的理論是c.莫爾斯等1953年提出的差異模式。他們認為,滿足感就是“差異的水平”。期望得到的與實際得到的相差越大,滿足感越小。(3)社會參照群理論。認為個體的平衡是參照一個群體中別人的觀點與特徵。特別是別人的特徵在個體的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即與個體同類型的另一些人的某些特點(如工資水平)常常成為某個體平衡自己的一種社會指標。

多層面的滿意模式。勞勒爾1973年綜合公平理論與差異理論提出。該模式認為,個體的滿意感取決於三個方面:(1)得到的與期望得到的成績之間的差異程度;(2)個體認為取得的成果與工作要求取得的差異程度,(3)個體感覺自己應該具備的特徵(包括技術、經驗、訓練、年齡、表現等)與工作的要求(如水平、難度、責任感等)之間的差異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