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蝸角虛名

滿庭芳·蝸角虛名

《滿庭芳·蝸角虛名》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片由諷世到憤世,下片從自嘆到自適,展示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後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表現了詞人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全詞以議論為主,夾以抒情,情理交融,肆意不羈,用語率真自然,風格奔放舒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庭芳·蝸角虛名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滿庭芳:詞牌名。又名“鎖陽台”,《清真集》入“中呂調”,雙調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⑵蝸角:蝸牛角,比喻極其微小。《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⑶蠅頭: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義。
⑷著甚乾忙:白忙什麼。著,猶今言“著急”“著慌”之“著”。甚,什麼。乾忙,白忙。
⑸些子:一點兒。
⑹“百年”三句:語本李白襄陽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渾:整個兒,全部。
⑺思量:盤算。
⑻“憂愁”二句:意謂一生日子中,心情和天氣不好者分占一半。
⑼抵死:拚命。
⑽苔茵:如褥的草地。茵,墊褥。
⑾雲幕:如幕之雲。
⑿鐘:酒器。

白話譯文

微小的虛名薄利,有什麼值得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由因緣,失者未必弱,得者未必強。趕緊趁著閒散之身未老之時,拋開束縛,放縱自我,逍遙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時光,我也願大醉三萬六千場。
沉思算來,一生中要有一半日子被憂愁風雨干擾。又有什麼必要一天到晚拚命地說短說長?不如面對這清風皓月,以青苔為褥席鋪展,把白雲當帳幕高張。江南的生活多么美好,一千鐘美酒,一曲優雅的《滿庭芳》。

創作背景

這首《滿庭芳》詞的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但從詞中表現的內容和抒發的感情看,須是蘇軾受到重大挫折後,大致可斷為寫於貶於黃州之後,當是宋神宗元豐三年(1082)之後幾年內所作。有人認為作於元豐五年(1084),也有人認為作於元豐七年(1086)。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嚴羽譏彈宋人“以議論為詩”,有一定道理,蘇軾就好在詩詞里發議論。但是他多數作品能作到情景並行,而不是一味叫噪怒罵。這首詞就是以議論為主的典型例子。
此詞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同時也有強烈的抒情色彩。詞人以議論發端,用形象的藝術概括對世俗熱衷的名利作了無情的嘲諷。他一開始就引用《莊子》中的一個寓言故事,以蔑視的眼光,稱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進而以“算來著甚乾忙”揭示了功名利祿的虛幻,並由世俗對名利的追求,聯想到黨爭中由此而帶來的傾軋以及被傷害後的自身處境,嘆道:“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謂此事自有因緣,不可與爭;但得者豈必強,而失者豈必弱,因此也無須過分介意。以上幾句,既是對營營苟苟世俗觀念的奚落,也是對政治派系內部傾軋的厭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作者感到人世間名利場的角逐如同夢幻,所以,“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試圖在醉中不問世事,以全身遠禍。一“渾”字抒發了以沉醉替換痛苦的悲憤,一個憤世嫉俗而又渴求擺脫塵世羈絆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過片“思量、能幾許”,承上“百年里”說來,謂人生能幾;而“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輾轉流遷,命運多舛,飽經憂患。這幾句是作者的人生自敘,隱含著身受慘禍、壯志難酬的沉痛哀嘆。“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是因“憂愁風雨”而徹悟之語。此句憤激地表達了詞人對於憂患人生的失望和悵惘,讀來令人感慨萬千。下面筆鋒一轉,以無際的綠茵、高張的雲幕,與浩大無窮的宇宙合而為一,求得了內心的寧靜。結尾“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情緒豁達開朗,充滿了飄逸曠達、超凡脫俗的閒適至樂之情,表明作者終於擺脫了世俗功名的苦海,獲得了精神的超脫與解放。正如有人所說,詩詞固然以“主性情”為主,但是“主議論”的詩詞如能做到“帶情韻以行”,同樣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這首《滿庭芳》詞的成功便說明了這一點。
稱這首詞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議論,應當是恰如其分的。詞中的議論不僅直接表現思想,也能痛快淋漓地表達感情。作者寫此詞時,大約是經歷了烏台詩案、謫居黃州的眾多坎坷,因而大有退避之心。此詞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現身說法,真抒胸臆,既充滿飽經滄桑、憤世嫉俗的沉重哀傷,又洋溢著對於精神解脫和聖潔理想的追求與嚮往,表達了作者在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尋求超脫的出世意念,可謂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覺醒和呼喚。

名家點評

元代陳秀明《東坡詩話錄》:《玉林詞選》云:東坡《滿庭芳》詞一闋,碑刻遍傳海內,使功名竟進之徒讀之可以解體,達觀恬淡之士歌之可以娛生。
明代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評正》卷三:月讀一過,身世都忘。
明代李攀龍《新刻題評名賢詞話草堂詩餘》卷四:細嚼此詞而繹其義,自然胸次廣大,識見高明,居易俟命,而不役於蝸名蠅利間矣。
明代潘游龍《精選古今詩餘醉》卷十五:坡老此篇專在喚醒俗人,故不著一深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祐進士。宋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貶謫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等,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時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縱橫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很有影響。擅長行書、楷書。能畫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集有《東坡樂府》。
蘇軾像蘇軾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