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滿庭芳·京口感懷
- 作者:湯式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出處:《全元散曲》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品別名:中呂滿庭芳·京口感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中呂】滿庭芳·京口感懷
殘花剩柳,摧垣廢屋,新冢荒丘。海門天塹還依舊。滾滾東流,鐵瓮城橫刺著虎口,金山寺高鎮著鰲頭。斜陽候,吟登舵樓,燈火望揚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中呂:宮調名,即中呂宮,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滿庭芳:曲牌名。如中呂宮,亦入正宮、仙呂宮。套數、小令兼用。全曲十句九韻。句式為四四四七四七七三四五。
⑵京口:今江蘇鎮江,是長江下游的重鎮,古都金陵的門戶。
⑶海門:長江鎮江以下江面開闊,古人稱之為海,其地成為海門。
⑷鐵瓮城:《至順鎮江志》卷二:“子城,吳大帝所築,周逥六百三十步,內外固以磚壁,號鐵瓮城。”
⑸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金山之上,又名“龍游寺”“天禪寺”等。
⑹舵樓:船上掌舵處的船樓。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滿目殘花剩柳,處處是被摧毀的斷牆破屋,還有那新墳和荒丘。海門天塹依舊在,江水滾滾東流。那鐵瓮城橫攔在虎口,金山寺依然高高地壓著鰲頭。斜陽時候,吟著詩登上舵樓,趁著燈火遙望揚州。
創作背景
此曲所作的具體時間已難以確證。湯式生當元末明初,根據曲中透露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的心境,若此曲作在元末,則朝代更替之跡象已甚明;若此曲作在明初,則湯式對新朝的嚮往,國家振興的希望自不待言。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曲題名京口感懷。京口這個地方閱歷了許多王朝的興廢,戰爭的烽煙,在宋金、宋元的對時中,一直是雙方爭奪的對象。辛棄疾在任鎮江知府時,曾寫下《永遇樂》《南鄉子》等感懷之作,湯式此曲與稼軒同調,然又自具意蘊。
開頭的“殘花”三句展現了一派滿目瘡痍、淒涼頹敗的景象,這是經歷了元末動亂後,民生凋敝的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三句鼎足對不僅對偶工切,且各句中又自成對仗。即所謂當句對,形成累累如貫珠的氣勢,有動於傾吐胸中的積怨哀傷。三句由六種形象構成,由花柳到屋舍,再到墳墓,其筆觸由自然而及人事,由生者而及死者,傳達出老杜所謂的“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的深沉感慨。“海門”一句將這三句作一收東,語勢為之頓挫,“還依舊”三字透出強烈的今昔之慨。鎮江以下江面開闊,古人稱為海,其地稱為海門,滔滔滾滾的長江,萬古奔流,作為歷史的見證它常常激發起人的今昔興亡之感,讓人的思緒在時空的廣闊天地中馳騁。在前三句鋪敘的基礎上,以“天塹依舊”作一襯墊,更令人感到塵世變近之巨大,油然而發喟嘆。以大自然之永恆反襯人世的短促匆忽,是古代詩詞中的常見手法。如劉禹錫云:“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西塞山懷古》);韋莊云:“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提”(《台城》)。與湯式同時代的薩都剌也唱出了“到如今只有蔣山青,秦準碧”(《滿江紅·金陵懷古》)的傷心語。而曲家所以要突出“天塹依舊”,正是為抒發其興亡之感“天”歷來是軍事上的天然屏障。東吳曾以長江之塹,用火攻擊敗曹操東又曾以長江之,暫得一時之安寧;南宋則藉以偏安一隅以百年。然而,天重終難敵“人謀”。以下數句,曲家便就此而作進一步發揮,以突出“懷古”感興亡之主目。“滾滾東流”承“海門天塹”而來,暗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之意。“鐵瓮城”一聯對偶,是對“天塹”的進一步申張,意境雄渾,音節響亮。“橫刺”狀其開闊,“高鎮”顯其雄峙,“虎口”與“鰲頭”在修辭上都增添了豪壯的色彩。
最後三句為擒控題旨之筆。在夕陽西斜中,作者吟唱著登上舵樓,放眼眺望,對岸的揚州已是燈火一片了。慷慨浩蕩之情融入了沉沉暮靄。全曲以江上晚景作結,那逐漸濃重的暮色和感慨今古的情思相交融,產生了一種濃郁的歷史沉思的氛圍,啟人遐想。陳師道《後山詩話》引楊蟠《金山詩》云:“天末樓台橫北固,夜深燈火見揚州。”是為湯式此句所本。但值得深思的是,此曲以“燈火揚州”與篇首“摧垣廢屋”“新家荒丘”遙接相對比,似乎在暗示:已往之陳跡不可復興,而目今之現實卻將延續下去。然而,暮色蒼茫中,那星星燈火或許是在映照著作者心底的一線光明。曲中蘊含的“往者已矣,來者可追”的心境十分耐人尋味。
名家點評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趙興勤:“本曲起伏跌宕,悲涼豪壯。”(《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叢書·元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湯式,元末明初散曲作家,字舜民,號菊莊,象山(今屬浙江)人。元末曾補象山縣吏,不得志,落魄江湖。入明不仕,但據說明成祖對他“寵遇甚厚”。為人滑稽,所作散曲甚多,名《筆花集》,今存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