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滸坑鎢礦志》是《滸坑鎢礦志》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滸坑鎢礦志
- 作者:《滸坑鎢礦志》編輯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08年7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陳天桂、蔣錫叨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求真求實”的方針。以經濟為重點,以生產建設和改革發展為主線,簡略地追述武功山礦區、較系統地記載滸坑發現鎢礦以來的建設發展過程及其成果,力求體現出社會發展和經濟規律。 二、本志上限始於1950年,下限止於2007年末,部分章節內容只記述到2007年6月。
作品目錄
封面
滸坑鎢礦志
《滸坑鎢礦志》編輯委員會
《滸坑鎢礦志》辦公室
《滸坑鎢礦志》編輯人員
題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題詞
國務院原副總理方毅題詞
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費子文題詞
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副局長高德柱題詞
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朱雷題詞
江西省文聯原副主席、滸坑鎢礦原黨委書記張濤題詞
圖片
滸坑鎢礦礦區
滸坑鎢礦交通及地理位置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原有色南昌公司經理郭聲琨(左三)到礦視察
中共江西省委原副書記盧秀珍(左一)在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原中共宜春市委書記舒曉琴(左二)陪同下視察宜春微晶玻璃廠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凌成興(前左二)到礦視察
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朱雷(左一)到礦調研
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鐘曉雲(右一)到礦調研
2007年7月礦黨政班子成員合影
礦職工代表大會
主要榮譽
鑿岩
裝岩
運礦
豎井井架
主平隆
手選
破碎
重選
浮選
磁選
尾礦庫
光譜分析
離子交換
蒸髮結晶
產品包裝
渣漿泵鑄造
微晶玻璃晶化
黑陶雕刻
金剛石壓制
種養
香爐山鎢礦主平隆
鎢系列產品
渣漿泵產品
黑鎢礦石標本
工藝美術產品系列
發電機組
機械加工
空壓機
變電站
礦辦公樓
中心廣場
工人俱樂部
教陪中心
文化活動中心
招待所
工人療養所
職工住宅樓
子弟學校
語音教學
幼稚園
醫院門診樓
手術室
住院部
有線電視自辦節目採訪
廣播站
圖書閱覽室
電視信號接收天線
文藝演出
籃球賽
老年活動
扇舞
1951年洗砂間場景
現選礦廠一角
1951年礦區中心
1975年礦區中心
2007年礦區中心
江鎢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滸坑鎢礦原礦長吳林滸(右二)陪同外貿部門領導到礦考察
法國歐洲鎢公司客商來礦考察
外商參觀工藝美術廠陳列展
日本客商關注原礦品質
日本新金屬株式會社負責人來礦考察
離礦老領導2007年6月在南昌審查礦志時合影
全體編志人員合影
武功山風光
目錄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五十八年的發展
第一節 三年恢復時期(1950年至1952年)
第二節 “一五”時期(1953年至1957年)
第三節 “二五”時期(1958年至1962年)
第四節 調整時期(1963年至1965年)
第五節 “文革”時期(1966年至1976年)
第六節 “五五”時期(1976年10月至1980年)
第七節 “六五”時期(1981年至1985年)
第八節 “七五”時期(1986年至1990年)
第九節 “八五”時期(1991年至1995年)
第十節 “九五”時期(1996年至2000年)
第十一節 “十五”時期(2001年至2005年)
第十二節 “十一五”時期(2006年至2007年)
第一章 礦區地理、地質
第一節 自然地理
第二節 礦區地質概況
第二章 管理體制
第一節 隸屬關係
第二節 領導制度
第三節 機構設定
第三章 地質、測量工作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礦區地質調查
第三節 礦床勘探
第四節 礦床地質研究工作
第五節 礦山地質管理
第六節 礦山測量
第七節 采場貧化損失管理
第八節 井巷工程質量管理
第四章 礦床開採
第一節 開採簡史
第二節 開採方法
第三節 開採機械
第四節 井下開採工藝系統
第五章 選礦
第一節 選礦簡史
第二節 選礦工藝
第三節 技術改造
第四節 技術裝備
第五節 耗水與耗電
第六節 產品
第七節 廢石、尾礦的輸送與堆存
第八節 技術檢驗
第九節 理化檢驗
第十節 選礦試驗
第六章 鎢品冶煉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原料性質
第三節 水冶工藝
第四節 技術裝備
第五節 附屬設施
第六節 產品
第七章 輔助系統
第一節 發電供電
第二節 供水供風
第三節 炸藥生產
第四節 機修生產
第五節 公路修建與汽車運輸
第八章 多種經營
第一節 抗磨件廠
第二節 香爐山鎢礦
第三節 宜春玻璃製品廠
第四節 養殖場
第五節 製劑廠
第六節 掛毯廠
第七節 人造金剛石廠
第八節 京九鐵路老營盤隧道工程
第九章 行政管理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文秘
第三節 保密工作、檔案管理
第四節 通訊(電話)
第五節 印刷、打字
第六節 招待所
第七節 小車隊
第十章 計畫統計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計畫工作
第三節 統計工作
第四節 基礎工作
第五節 方針目標管理與經濟責任制
第十一章 生產技術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採掘技術計畫
第三節 技術措施計畫
第四節 生產調度
第五節 技術管理
第六節 科學研究與技術革新
第七節 科技情報及檔案
第十二章 安全環保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安全教育
第三節 安全制度
第四節 通風防塵
第五節 勞動保護
第六節 災害與事故
第七節 歷年工傷事故統計
第八節 歷年因工傷亡事故
第九節 文明生產
第十節 工業環保與“三廢”治理
第十三章 質量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推行過程
第三節 質量教育
第四節 質量管理小組活動
第五節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第六節 標準化工作管理
第七節 計量工作管理
第十四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職工隊伍
第三節 勞動管理
第四節 工資管理
第五節 職工分流
第六節 社會保障
第十五章 財務與審計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經濟核算
第三節 成本管理
第四節 資金管理
第五節 利潤與稅金
第六節 審計工作
第十六章 設備能源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設備管理
第三節 能源管理
第十七章 物資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物資管理
第三節 倉庫管理
第四節 產品銷售
第十八章 基建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基建工程的發展概況
第三節 設計管理
第四節 工程管理
第五節 土地使用
第十九章 教育事業
第一節 職工教育
第二節 幼稚園
第三節 國小
第四節 中學
第五節 職業高中
第二十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醫療隊伍
第三節 衛生防疫
第四節 疾病診治
第五節 職業病情況
第六節 醫療設備
第二十一章 生活福利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職工住房及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節 食堂、澡堂、更衣室
第四節 生活用水、用電
第五節 生活物資供應
第二十二章 社區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退休人員和退養職工管理
第三節 老年人活動
第四節 下崗職工停薪留職職工管理
第五節 撫恤和定補工作
第六節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七節 計畫生育工作
第八節 人民調解工作
第九節 生活環境管理
第十節 殯葬管理
第二十三章 集體經濟
第一節 家屬生產隊及“五·七”農場
第二節 礦區服務社
第三節 青年服務公司
第四節 建築安裝公司
第五節 工藝美術廠
第二十四章 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黨的代表大會
第三節 宣傳工作
第四節 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節 幹部管理
第六節 紀檢工作
第七節 統戰、僑務
第八節 落實政策
第九節 重大決策
第二十五章 工會
第一節 組織的建立和發展
第二節 職工代表大會、工會會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 廠務公開制度
第四節 勞動競賽
第五節 先代會
第六節 勞保工作
第七節 女工工作
第八節 文藝體育
第二十六章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一節 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團的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節 出席上級會議
第二十七章 武裝保衛與礦業整治
第一節 人民武裝
第二節 公安保衛
第三節 礦業整頓
第二十八章 企業榮譽錄
第一節 先進集體
第二節 先進個人
第三節 礦歷年勞動模範、生產(工作)標兵表彰名單
第四節 產品及科研獲獎
第二十九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黃裕生
平益楚
李三湘
李志祥
劉烈光
第二節 人物表錄
第三節 歷年因工殉職人員和矽肺病已故人員名單
第三十章 學術團體
第一節 江西有色金屬學會滸坑鎢礦分會
第二節 滸坑鎢礦企業管理協會
第三節 滸坑鎢礦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
第三十一章 援外工作
第一節 出國援助
第二節 國內支援
第三十二章 重要檔案摘錄
附錄:滸坑鎮黨政機構、企事業單位及農村
修志始末
《滸坑鎢礦志》提供書面資料、撰稿、審稿人員一覽表
滸坑鎢礦志編輯人員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