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崖,又名碧落崖。位於赤城縣東南45公里處。是南北走向的四十里長嵯的最南端。該崖拔地而起,高可千仞,光滑如砥,色澤丹赤,氣勢逼人,有“幽燕第一峰”之稱。這裡山奇水秀,景色通幽;亭台樓閣,峰迴路轉;佛洞仙泉,鬼斧神工。號稱步步有迷人之景,景景含動人傳說。它的主要景點有滴水崖、天柱、朝陽觀和千佛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滴水崖·朝陽觀
- 地理位置:赤城縣東南45公里處
- 著名景點:泰山殿、三官殿等
- 始建:明嘉靖三十年
景區簡介,歷史沿革,
景區簡介
滴水崖頭泉眼無數,泉水沿崖壁直下,盛夏碧水漣漣;寒冬滴水凝冰,勢若飛龍蟠舞,玉柱通天,實為寒外奇觀。
正如明代吳禮嘉詩碑所描述的:“絕塞何緣得此奇,蓬壺疑自海天移。丹崖壁立三千尺,碧水珠懸十二時。觀宿雲層霄漢迥,徑廻曲澗薜蘿欹。朝陽不獨晴光好,玉樹清尊雪更宜。”崖的正中是一方形石洞,洞東刻“關外名山”,洞西側刻“壁立萬仞”,頂額為“懸塞奇觀”。
朝陽觀,位於滴水崖底,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整個建築由東西天柱、大雄寶殿和千佛洞三部分組成。天柱東刻“天柱”,西刻“乾坤柱石”兩天柱之間的峭壁上鑲嵌著八座寶殿,寶殿分為泰山殿、三官殿、三教殿、三皇殿、真武殿、三清殿等,瓊宇玉樓,格外壯觀;千佛洞位於大雄寶殿的半崖上,有大小石窟三個,在千佛洞的石壁上整齊地排列著1008尊千姿百態高浮雕小佛,個個栩栩如神,令人目不暇接。朝陽觀以其天賦的秀麗峰巒,神工鬼斧的石雕古剎和美麗動人的傳說,令古今文人墨客稱奇。
歷史沿革
舊縣誌云:"滴水崖,是京城較遠的肩背、按天區分野屬中央,是鎮星的精氣體現,是北極星所照耀的地方。這裡儲存了精氣而且繁衍了它的枝幹,它像長大的繩索控制著北方而又使京城一帶振興發達。這裡是"為帝之瑞、秘而不宣"的地方。由於滴水崖奠定了京城的風水,因此被歷代封建帝王所看重。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宣府官員吳欽遊覽到此,看中了這塊寶地,在羽士李演琦的遊說下決定修建道觀。經過五年的大規模開鑿,終於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初竣工(《初建朝陽觀長春洞碑記》)。據說,施工的人們光食鹽就吃掉48石(折合1.44萬斤),可見耗資之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