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性腹瀉

滲透性腹瀉

引起此類腹瀉的原因,除了高滲性藥物如硫酸鎂外,大多由於對食物的消化和分解不完全所引起。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中必須經過消化過程,尤其是酶的催化作用,變成簡單的成分後,才能被腸黏膜吸收。當存在先天性酶缺乏(如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胰液分泌不足以及膽汁分泌減少或排出受阻時,不完全消化的食物及未經消化的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留在腸腔內成為不能吸收的溶質,由於他們本身的滲透效應阻礙了腸壁對水和電解質的重吸收,為維持腸腔內的滲透壓與黏膜細胞內滲透壓之間的滲透壓梯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滲透性腹瀉
  • 外文名:Osmotic diarrhea
  • 病理:消化不良
  • 缺失:先天性酶
簡介,病因病理,特點,危害,機理,

簡介

滲透性腹瀉的發生,是由於腸腔內含有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質(非電解質),腸腔內有效滲透壓過高,阻礙腸壁對水和電解質的吸收所致。

病因病理

可發生於腸腔中有過量的不吸收的水溶性溶質,此時腸腔內可有水瀦留。糖不耐受,包括由於乳糖酶缺乏導致的乳糖,或套用難於吸收的鹽類(硫酸鎂,磷酸鈉)作為輕瀉藥或抗酸藥時可發生滲透壓性腹瀉。

特點

①禁食後腹瀉停止;
②腸腔內的滲透壓超過血漿滲透壓;
③大便中含有大量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
④糞中電解質含量不高。
⑤糞便滲透壓差(stool osmotic gap)擴大。所謂糞便滲透壓差是指糞便滲透壓與糞便電解質摩爾濃度之差。由於糞便在排出體外時,滲透壓一般與血漿滲透壓相等,因此,可用血漿滲透壓代替糞便滲透壓。計算公式為:糞便滲透差=血漿滲透壓-2×(糞-Na+]+糞[K+]),血漿滲透壓取恆數即290mOsm/L。正常人的糞便滲透壓差在50~125mOsm/L之間,滲透性腹瀉患者糞便滲透壓主要由不被吸收的溶質構成,Na+濃度往往少於60mmol/L,因此糞便滲透壓差>125mOsm/L。

危害

1、 腹瀉導致貧血。出現腹瀉時,患者正常消化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體內對於蛋白質及其他造血元素的吸收功能就會有所下降。這樣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便血的情況,指甲、皮膚等發白且身體出現倦怠乏力、頭暈耳鳴是貧血的主要症狀。
2、 營養不良。人體吸收胃腸道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胃腸道,當出現腹瀉時,人體對於營養的吸收就會產生障礙。能量供給不足時很容易出現頭暈目眩、心慌氣短等症狀。對於兒童來說,如果出現長期腹瀉,會對患兒的正常發育產生嚴重的影響。
3、 維生素缺乏。長期腹瀉會使身體對於維生素的吸收產生影響,很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的情況。如果出現皮膚頭髮乾燥、無光澤、眼睛視力受損,則說明缺少維生素A;如果是嘴角發炎、舌炎等症狀,則是缺乏維生素B的表現。

機理

⑴先天性(congenital)或繼發性乳糖酶缺乏症(secondary lactasede ficiency)患者常在進食牛奶或羊奶後,出現腹瀉症狀,如果發生在小兒,一般多為先天性,或乳糖酶缺乏,或因乳糖酶產生不足。發生在某些成年人,則以繼發性較為多見,即是由於腸道慢性感染後引起的該酶缺乏或不足,停服乳品後,症狀可自行消失。
⑵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腹瀉型(diarrhea type)患者由於胰腺長期炎症受損,其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脂肪酶分泌明顯減少,出現脂肪瀉(steatorrhea),大便呈桔色油狀物,這種油性物質多數成分是未被消化的甘油三酯,在體溫狀態下呈液態,通過腸道時吸收了糞便和食物中的色素故呈桔色。
⑶肝病或膽道梗阻性疾病正常生理狀態下,膽汁能降低脂肪滴的表面張力,加上腸道的蠕動,可將脂肪乳化成直徑很小(0.5一1.0微米)的微滴,從而促進其進一步消化。如果膽汁分泌減少或缺乏,就不能完成這一過程。此類疾病患者常有膽汁的分泌受阻或減少,影響了脂類物質的乳化、吸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