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振國

滕振國

滕振國,男,出生在河南汝州市農村,與許多農村的孩子一樣,他堅信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滕振國並沒有成為幸運兒,1988年到1990年,他三度參加高考,都未能如願。38歲時以農民工身份考上研究生引起轟動,但41歲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再次回到原點。2010年8月15日,好訊息傳來,廈門一所學校特意到汝州面試滕振國,並已下聘書。21日,滕振國,將奔赴廈門,繼續為自己的命運而拼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滕振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汝州市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研究生
  • 畢業院校:重慶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感動汝州十大傑出青年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人物生平,人物軼事,

人物簡介

2006年河南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滕振國
滕振國,男,1968年出生,河南省汝州市人。在河南平頂山,他入選了2006年的“感動鷹城(平頂山)十大新聞人物”和“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

主要經歷

1988年到1990年間,滕振國曾3度參加高考,三次失利。
1995年,他取得了自考的大專畢業證。2002年,滕振國成為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的主教學樓管理員。
滕振國滕振國
2005年,專科文憑的他報考了海南大學哲學專業的研究生考試,考試失利了。
2006年,滕振國報考了重慶師範大學。
2006年6月,滕振國收到了重慶師範大學哲學系倫理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費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2006年,因為38歲的滕振國,自考了大專文憑,又考上了碩士研究生。在故鄉平頂山,他入選了當年的“感動鷹城(平頂山)十大新聞人物”和“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
2007年春節放假,滕振國接連受邀給汝州市職業中專、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學生作了報告。
2009年8月,滕振國重新回到了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物業服務中心,工作是圖書館管理員。
2010年8月21日,滕振國正式簽約位於廈門的中德經貿學院,當一名老師,先從輔導員做起。
2010年9月4日,從中德經貿學院辭職,返回河南老家。

人物生平

18年苦學,造就“碩士農民工”
1988年,滕振國首次參加高考,差十幾分落榜。1989年,他第二次參加高考,再次差十幾分落榜。
作為六兄妹中唯一的高中生,滕振國“不甘心一輩子待在農村”,再次開始了復讀。
第三次高考,他的成績超出錄取控制線15分。但是,因為志願沒有報好,他第三次被大學拒之門外。
“這一回,我覺得萬念俱灰,簡直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滕振國說。
高考後幾個月,滕振國基本都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在村民眼裡,我就是一個沒用的‘書呆子’——地種得不好,大學也沒有考上,啥用也沒有。”
多年的學習,讓滕振國的眼睛高度近視。為了避免看到村民異樣的眼光,在萬不得已必須出門的時候,他也是一大早就出門,一出門就把眼鏡摘掉,在出村之後才戴上眼鏡。一回村,他就再次摘掉眼鏡。“這樣,即使熟人從身邊走過去,我也看不清。”
在農村待了兩年,一直種地賣菜的滕振國依然不甘心,還是做起了他的大學夢。1992年,他開始自考大專文憑。
1995年,父親臥床不起,希望臨終前能看到滕振國成家立業。於是,他與親戚介紹的一個女孩結了婚。
為了養家,他開始幹些體力活兒。清潔工、搬運工、建築工,他都乾過,但都不長久。家裡的日子總是過得很緊張。
婚後不久,滕振國拿到了自考專科文憑。可是,他拿著這個文憑,依然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滕振國滕振國
1996年,兒子出生,生活壓力更大。2002年,他離開兒子和妻子,來到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物業中心,和其他農民工一樣做了教學樓管理員,負責教學樓和多媒體設備的開關,工資開始是540元。一年後,妻子也來到了他工作的學校做清潔工,月工資400多元。
在美麗的校園裡,幹著這份收入不高但頗為穩定的管理員工作,滕振國又開始“不安分”了。他告訴妻子:“我要在這裡把自己失去的東西找回來。”2003年,他開始參加南京師範大學文秘自考本科考試。2004年,得知專科學歷也可以考研,滕振國又開始轉變計畫,計畫用5年考取研究生學歷。
回憶這段考研的經歷,滕振國本人都覺得太苦:在不足10平方米的臥室兼辦公室里,滕振國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有時候,他甚至一連好幾天都不出屋。為了省錢,他從來都捨不得吃肉。
生活上的苦只是一方面,因為當年高考時落下了神經衰弱症,每當學習壓力一大,滕振國就開始頭痛。“有時疼得整夜睡不著覺,有時還持續好幾天不停。”
2005年,他報考海南大學研究生,失敗。
2006年,他報考重慶師範大學哲學系倫理專業的研究生,成功。
這個成功,讓滕振國一時間成了“名人”,引起社會的強烈關註:在家鄉汝州市(縣級市),他被評選為“市十大傑出青年”;在家鄉平頂山市,他被評為“感動鷹城十大新聞人物”。他的故事還被改編為小品,出現在當年汝州市的春節聯歡會上。一時間,他有了一個響亮的外號——“碩士農民工”,眾多掌聲和敬佩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拿到碩士文憑依然難以高就
滕振國考的是公費研究生,不用交學費。生活費一個月需要600元左右,除了學校每月補貼的200元,他每月400元的生活費缺口和兒子讀國小的費用,都是由做清潔工的妻子補貼,生活非常艱苦。因為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滕振國幾乎放棄了任何兼職和勤工助學。
2009年,離畢業還有半年時,滕振國開始和同學一樣忙著找工作。他當時認為,眾多比以前好的工作,正在等著他。
因為曾被家鄉評為“十大傑出青年”,滕振國首先把希望寄托在家鄉政府上,想找個事業單位。他找到汝州市一位領導,但這位領導告訴他,汝州市的行政事業單位暫時沒有招錄計畫。即便有,他的年齡已經超過了標準,也不符合招錄條件。
此路不通,他又開始向河南的一些高校努力,想當個老師。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沒有一所學校向他“招手”。“我向平頂山、許昌和洛陽的幾所學校打聽,才知道人家不是嫌我年齡大,就是怪我專業不對口。”滕振國說。
後來,滕振國了解到,報考公務員基本上都要求在35周歲以下,而許多高校招聘輔導員等崗位,則要求碩士28周歲以下,博士32周歲以下。
最後,滕振國又把目標瞄向了企業,看能不能找個工資高的工作。托關係、投簡歷,但他得到的反饋基本都一樣——年齡偏大,不能用。
拿著苦苦攻讀來的碩士文憑,求職卻屢屢碰壁,滕振國的心裡突然“有點慌”。2009年8月,走投無路的滕振國只好又回到讀研前工作的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物業中心,繼續乾物業管理員的工作。
“我也知道,自己現在乾的這份工作,一個高中生就可以幹了。”滕振國非常失落地說,“這和當年高考落榜後回到農田幹活兒何其相似!好像又一次回到了起點。”
“現在,我該怎么辦?”
除了微薄的工資,更讓滕振國感覺失落的,是他因為苦讀而忽略的家庭。
由於滕振國常年專心苦讀,他的兒子7歲起就一直待在農村老家,由年過七旬的奶奶照顧。在孩子上學、成長的關鍵時期,他都在一心求學,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教育和關愛。
滕振國的兒子說:“我一個人待在老家的時間太長了!爸爸一年只回來兩次,每次待不到一個月就離開了。我寧願和小夥伴玩兒,也不願和他說話。”
滕振國說,初一時,兒子的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可後來,兒子迷上了網路遊戲,現在,馬上就要讀初三的兒子成績已經在班裡墊底了。“幾年前,他還能聽奶奶的話,現在動不動就頂嘴,有時甚至幾天都不回家。”談起兒子的現狀,滕振國滿臉憂慮。
在滕振國的妻子馮俊梅看來,丈夫結婚後不好好掙錢養家,就是不務正業。早在滕振國自學備考專科時,妻子就把他厚厚的一摞輔導書賣了廢品,來阻止他複習考試。
“他花了那么多錢、費了那么多時間讀研究生,有啥用?不還是乾跟以前一樣的活兒,拿一樣的工資?這么多年,他一看書我就跟他吵,可他就是不改。要不是看在孩子的份兒上,我才不待在他家裡。”提起丈夫一心考大學的事兒,馮俊梅至今仍滿腹牢騷。
在滕振國的記憶中,這十幾年和妻子“湊合和著過”的日子裡,除了拌嘴和吵鬧,他幾乎搜尋不出多少快樂的回憶。
“18年來,我努力自學、寒窗苦讀,追求我的大學夢。可現在,夢想與現實為什麼差別這么大?”如今,懷揣著碩士畢業證的物業管理員滕振國,已經徹底放棄了繼續考博士的想法,心中充滿了尷尬與困惑。
他不停地思考:“我到底錯在了哪裡?如果我高考之後不去考學歷,而是去學技術,當個廚師什麼的,現在又會是什麼樣子?現在,我該怎么辦?”
農民工研究生今後或授課
騰振國說:“從我的個人經歷而言,讀研就是改變了我的命運。如果我在學校發展得好,那會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我現在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如果我的命運無法改變,對於很多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人來說,會斷了他們的念想。”
“滕振國事件”主角滕振國,來到廈門,與廈門某職業學院簽訂了5年的契約。雖然是個“新人”,也沒有教學經驗,但他在學院享受的是副處級待遇。陪他前來就職的同學樊建偉說,滕振國的命運,肯定不會再壞到哪裡去,因為他努力、不放棄,他對知識,有渴求。
滕振國出生在河南汝州農村,學生時代的他就堅信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1988年到1990年,他三度參加高考,三度失利。1990年高考後,滕振國回家種菜、賣菜,他離開書香,戴著眼鏡當起了農民。

人物軼事

三次高考失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42年前,滕振國出生在汝州市農村,與許多農村的孩子一樣,他堅信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滕振國並沒有成為幸運兒,1988年到1990年,他三度參加高考,都未能如願。
“我一心想讀書、考大學,給了自己很大壓力,高考那3年過了春節就開始頭疼厲害,後來不參加高考了,症狀就消失了。”滕振國沒有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鬥中勝出,他說:“當時的升學率絕對不超過10%,我在班裡學習不是數一數二,但也是前十名,同學曾說我壓力不那么大,不那么用功,也許就考上了。”
1990年後,因為身體原因,滕振國沒有再選擇復讀,回到了家,做了一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種菜和賣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我的農活並不好,這不是我擅長的。” 滕振國外表純樸,握手時很有力量,臉上架著一副眼鏡,表情不多。
戴著眼鏡種地賣菜在滕振國看來很“滑稽”,他感覺到當時許多村民也在背後指指點點,“地種不好,大學也考不上,還戴著眼鏡種地,大家覺得我窩囊,不倫不類。”有理想的年輕人回到了農村,巨大的落差讓滕振國抬不起頭,在城裡時遇到同學都躲著走,回家時先在村口摘了眼鏡才敢進村。他說:“我的很多同學高考失敗後都回家種田了,有聯繫的很少,聯繫了也沒什麼意思,大家能說什麼呢?總之這些年,我很矛盾和糾結,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自考大專後妻子扔掉了他的書本
“這種自卑感直到2002年年底去江蘇打工後才開始逐漸消失,我也從來沒想過要種一輩子地,讀書的想法一直在心中掙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內興起自考後,滕振國從1992年8月份報了自考大專,“我們這裡文科只有兩個專業,就是中文和秘書,當時就想找個穩定的工作,我以為秘書好就業,就選了秘書專業,但後來發現也不怎么樣。”
自此,除了種地、賣菜和做一些體力活的臨時工外,滕振國每天都給自己安排出6個小時看書,直到1995年婚後考完最後一門拿到了自考大專學歷,他說:“許多人都覺得自考很難,但我當時並不覺得,我只是認真地看了書就過了。”
1995年,滕振國父親重病去世,為了給父親治病家裡花了不少錢,經濟狀況更糟糕了,老人的願望是能夠看到滕振國成婚,孝順的滕振國與親戚介紹的一位女孩見面後成了家,他說:“見面到結婚,一共就見過三次,前後一個月時間。”
自考大專畢業後,滕振國曾去報考當地公務員,但當時河南規定,自考畢業的大專生,沒有資格報考公務員。想到村上的國小去教書也未能如願。
大專學歷沒有換來穩定的工作,妻子對於滕振國讀書的願望並不理解,更不支持,滕振國說:“她是一個農村婦女,不認識字,覺得讀書也賺不來錢,當時把我的書都扔了,還燒了一部分。”直到2002年到江蘇打工前,7年的時間滕振國不再學習和考試,而是靠種田賣菜、當搬運工、建築工人等謀生。
生活依然拮据心態卻很平和
在滕振國家中,當年披在肩上的“感動汝州十大傑出青年”的錦幅已經被墊在了舊家具改的鞋架上,上面擺滿了鞋,“有人說我感動了汝州,甚至感動了全國許多人,卻感動不了任何一家用人單位。”滕振國看著鞋上的錦繡無奈地笑了笑:“這些都是虛名。”
滕振國與78歲的老母親住在一起,夫妻倆外出打工時,家中就剩下老母親和15歲的兒子,老母親看著兒子,笑著告訴記者:六個孩子裡最喜歡振國,因為他最孝順、最上進。
上周五晚上,剛剛從上海錄製完節目趕回家的滕振國又在聯繫第二天赴濟南錄製節目的車票,妻子回娘家了,一家的晚餐就是一鍋麵片、一小盤炒土豆絲。滕振國與妻子的房間只有十一二平方米,老舊的家具上擺著一排書,除了專業書籍,大多是人物傳記和講述“如何獲得成功”的。
滕振國家中還擺著八九個樣式各異略顯陳舊的行李箱,替代家具用來儲存物品,“這些都是我們從學校撿回來的,現在的學生不知道怎么了,好好的行李箱就扔了。”現在,滕振國的工資漲到了1850元,但生活還是很拮据,妻子和兒子的衣服也大都是學生淘汰的。
即便如此,滕振國也並不後悔讀研。他說,畢竟圓了自己的求學夢,“我喜歡現在的單位,領導和同事們對我也很好,如果沒有研究生學歷,工資可能只給我一千多一些,讀研還是改變了我的生活的,我現在心態很平和。”
兒子沉迷網路學習成績下降
現在最讓滕振國頭疼的是兒子的學習每況愈下,還迷上了網路遊戲,滕振國回家前,兒子曾失蹤了3天,“報了110,把整個汝州都找遍了,最後還是在網咖找到的。” 滕振國不打罵孩子,他與兒子促膝長談後,被兒子要輟學外出打工的想法震驚了。“他雖然沒有直說,但是從他的話語中我感覺出自己的經歷影響了他,他現在覺得讀書沒什麼用。”
明年,滕振國的兒子面臨中考,以目前的成績,肯定考不上高中。滕振國說:“我從來沒想過他考不上高中怎么辦,一定要考上!”
民辦學校發聘書從輔導員做起
上周,廈門一所民辦學校的負責人特意來到汝州面試滕振國,學校已經為滕振國發了聘書。“我對這個工作還是滿意的,計畫21日去廈門,到廈門再簽契約。”能夠找到工作,滕振國感覺要輕鬆了許多,“學校負責人說我沒有工作經驗,讓我從輔導員做起,我要努力工作和學習,爭取早日當上老師。”
對於能找到工作,滕振國感到很高興,他計畫自己先站穩了腳,再讓老婆也到廈門工作。他說:“不過老母親和兒子只能先在家鄉了,我還是很擔心他們的。”
在這所學校網站上看到,該學校是“依靠社會力量投資並引進德國職業辦學模式和教育資源,實施全日制職業技能教育與學歷教育相結合的高職院校。”此次找到工作離不開老同學樊建偉的努力,除這所學校外,也有其他單位曾表達對滕振國的興趣。
滕振國承認,此次找到工作有媒體報導的作用,他表示自己感謝關注自己的媒體和網友。但同時,他也坦言自已有一絲遺憾,他說:“其實,我更希望自己不是因為通過媒體的報導後找到了工作,我希望完全是憑自己的學歷和本事找到滿意的工作。”
決定命運的不僅是知識
記者:心中有沒有理想的職業,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滕振國:按照我的性格和喜好,我適合穩定的工作,其實我一直希望能夠進入機關,可以寫一些東西,做做聯絡的工作。研究方面的工作也比較適合我。
記者:有網友說你選擇的專業不好,哲學和倫理學本來就不好就業,當初選這個專業是否因為好考?
滕振國:有考慮到相對比較好考的因素,但主要還是我一直就喜歡哲學,而倫理學也是社會學的一個分支,我也經常思考這方面的問題。目前看來,這個專業是不好就業,不過我念之前的想法是,既然國家招生了就是有需求,如果沒需求直接不招生不就可以了嗎?
記者:投簡歷沒有效果,有沒有想過其他的方法,比如毛遂自薦,至少能有面試的機會。
滕振國:找不到工作確實也有我自身的原因,我的思想比較保守,沒有拿著簡歷去毛遂自薦過。而且我現在畢竟年紀大了,人家的要求本身能力達不到,跟現在的年輕人溝通有障礙,用人單位也有道理,不過我還是希望他們能給我一個機會,李嘉誠曾說願意用與工作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的員工,因為這樣員工會更付出、更用心提高自己,我願意努力。
記者:你後悔這些年來一直不斷的考學嗎?後悔考了研究生嗎?
滕振國:不後悔,讀書是我的夢想,大學校園的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我是求真務實派,我依然認定讀書提高了我的層次,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欣然,我圓了我的求學夢,我沒有什麼可後悔的。我沒有失去什麼,我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至少我的精神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因為我經常與高尚的人談話。如果說有遺憾的話,就是我沒有一個人生的職業規劃,走了很多很多彎路。
記者:現在如何看待“讀書無用論”和“知識並不一定會改變命運”的說法?
滕振國:我現在覺得說這個話的人有一定依據和道理,但也分不同情況,讀書還是有用的,可以增長見識,提高個人的素質,“讀書無用”情況的出現,也許是我們讀書的方式和內容錯誤了。不可能讓社會來適應我們每一個人,我們自己要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知識分很多類,如果是為了考學的知識我有可能不再學了,為了生活和工作,為了增長社會經驗,很多知識還是要學習的。
記者:有網友說,經過媒體報導,你應該可以找到好工作了。
滕振國:這讓我很不自在,我願意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現在許多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找不到工作,肯定不全是個人的原因。並不像有些人說的我們沒有能力、不願意吃苦耐勞,其實不少能力不如我們、學歷不如我們的人也做著體面的工作。除了知識,還有其他因素決定命運。
如果單純為了解決我個人的問題而作這些報導,那就沒什麼意義了。
兼職推銷保險經歷被老同學向媒體報料
“我一直有走出家門遠行的夢想,但父親病重和鄰居打工被騙的經歷讓我到2002年才走了出去。” 滕振國看來,如果自己早幾年到南方打工,也許境況會不同。
滕振國曾經想做一名銷售人員,雖然他了解自己的性格並不適合這一工作,但努力就有可能成功,為了讓家人改善生活,他還是兼職做了2年保險業務員,雖然業績不好,但他一直堅持著。10年前,他聯繫上了當年一起參加高考的老同學樊建偉,想推銷出一份保險。
1989年,滕振國與樊建偉同年參加高考,那一年,樊建偉考上了鄭州大學,滕振國名落孫山,只能選擇復讀。兩個起點相同的年輕人從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樊建偉如今供職於平頂山日報,早已有房有車。樊建偉說:“我也出身於農村,家裡條件也很苦,我理解滕振國。”
滕振國向這位老同學推銷保險時,樊建偉剛買完房子,手頭也不寬裕,這份保險一直也沒有推銷成功,但兩個人聯繫越來越緊密。
滕振國38歲時以農民工身份考上研究生,第一個報導的正是老同學樊建偉,畢業後重回原點提供線索的也是這位老同學。2009年9月,滕振國曾在自己部落格上以“夢想依然是個夢”為題寫下了自己找工作的種種不順,不過沒有人看到,滕振國坦言自己很少寫部落格,因為沒有觀眾。一年後,樊建偉再次將滕振國受挫的信息提供給河南當地媒體,樊建偉說:“滕振國有理想,他內心一直沒有安於現命,看到這位老同學受挫,我很著急。”
兩次報考研究生38歲時被錄取
2002年底,滕振國成為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的主教學樓管理員,每個月工資540元錢,他工作用心連續3年評為後勤先進工作標兵。隨後,他把妻子也接了過來,做了一名清潔工,學校的飯菜不貴,但兩口子經常自己做飯,因為這樣更省錢。
學校的生活,讓滕振國學習夢重新被點燃,2003年,他又開始了自考本科,學院內一位老師曾給滕振國介紹更高工資的工作,但滕振國推辭了,他說自己要學習,在學校工作工資低一點無所謂,這位老師被滕振國的求學精神打動,便建議他直接考取研究生,“那位老師說本科學歷依然不好就業,而且我年齡大了,有研究生學歷更有競爭力,有的學校規定本科過七門就可以報考研究生,所以本科畢業證我沒拿到就上了研究生。”
2005年,他報考了海南大學哲學專業的研究生考試,這一次因為專業課分數差一點,未能如願以償,第二年,他報考了重慶師範大學,2006年6月16日,38歲的滕振國收到了重慶師範大學政治與社會學院倫理學專業的公費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我當時從來沒想過考上研究生還會找不到工作,我覺得我的命運改變了。” 滕振國說,自己非常感謝江蘇技術師範學院,考研成功後曾想把常州當作第二故鄉,但是沒想到自己會再次回來做一名農民工。
從“范進中舉”到“無人問津”
以農民工身份考上碩士研究生,滕振國認為自己的命運將徹底改變,他覺得人生的轉折點到了,一切榮譽都來得很快,江蘇技術師院開了座談會,請他做報告,開了歡送會,領導親自開車送他到火車站。
在家鄉,他入選了“平頂山十大新聞人物”和“感動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並受邀到汝州市多所學校做報告,與市里領導見面通電話。他說:“現在走在大街上,還有人認出我,和我打招呼,當時電視裡經常演我。”
妻子也不再埋怨他,還花700元為他買了第一部手機。甚至汝州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炒藥工自學15年考上研究生,也被稱為“滕振國第二”,鮮花、榮譽、掌聲瞬間就包圍了滕振國,他說:“我有點范進中舉的感覺,感覺自己成為了榜樣性的人物,當時想給了我這么大的榮譽,安排一份理想的工作肯定沒有問題了。”
不過“風光”的日子很快過去,他並未等到理想的工作。如今在滕振國家中,他用藍色的研究生畢業證書夾起了自己的各種證書,包括高中畢業證、在常州獲得的模範員工證書、在重慶師範大學獲得的二等獎學金證書等等,也包括結婚證,還有那份一直沒有簽訂的《畢業生就業協定書》。
讀研二時,滕振國給汝州市里領導打電話,詢問自己畢業後能否到機關或學校工作,領導態度很好地告訴他,要“再研究研究,最近沒有招人的名額”。“我投過幾十份簡歷,但回復的很少,沒有人給我面試機會,回復都是年齡太大,專業不對口。” 滕振國沒有去過招聘會,因為去過的同學告訴他,對那裡“感覺不好”,“成功率很低”。一所他曾為學生做過報告的當地學校也婉拒了他的求職要求。
“公務員考試的條件,基本上都是35歲或30歲以下,我也沒法報,托人找過幾個企業和學校,也都因為年齡等問題沒有成功。”
研究生畢業後,滕振國就業問題遇到了尷尬,至今他還從來沒有參加過真正的面試,只在上海作節目時候與專家模擬面試、互動。
2009年9月,失望的滕振國在部落格中寫下博文《夢想依然是個夢》,“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結束了,研三就已經開始找工作了,但投出去的簡歷如石沉大海。40歲的中年男子,又是研究生,正是年富力強,幹事創業的黃金時期,怎奈用人單位只要年輕人……知識沒有改變我的命運,看來,讀書無用論是有根據的。”
此後,他再次回到了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後勤服務公司,做了一名圖書管理員,依舊是臨時工。
農民工拿到碩士學位求職屢遭碰壁
在高考落榜後,重新做起農民的他,刻苦自學18年拿到碩士學位。有人說他是“自考英雄”。
他拿到碩士學位時,已經42歲,沒能如想像般找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繼續做農民工。有人說這是“社會有問題”。
18年裡,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到了自學上,事業無成、孩子面臨輟學、妻子滿腹牢騷。有人說他是個“人生的失敗者”。
他叫滕振國,河南汝州人。在迎戰了3次高考、兩次自考和兩次研究生考試後,這位“碩士農民工”目前正面臨人生中最大的尷尬處境,無所適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