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學派

滎陽學派

滎陽學派是北宋呂希哲所創立的學派。呂希哲其父呂公著是哲宗朝宰相,因此,希哲少時即得以遍交當世著名學者。初學於廬陵學派歐陽修弟子焦千之,繼而同濂溪學派弟子程頤一起從學於安定學派胡瑗,為大學同舍學友,後心服程頤之學問,甘拜為師。接著又學於泰山學派孫復、百源學派邵雍、“新學學派”王安石等。其學雖出人數家,而後歸宿於程氏。又與程顥、張載、石介、李覯、孫覺、李常交往甚密,切磋學問,集益眾家,“至廣且大”,因形成自己的學術派別。

呂希哲從學子孫及弟子甚眾,著名者有:呂好問、呂切問、呂本中、汪革、汪莘、黎確、謝逸謝薖、趙演、饒節、顏岐、汪大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陽學派
  • 創始年代:北宋
學術主張,主要著作,評論,

學術主張

滎陽學派為學,“不主一門,不私一說”,泛讀百家之書,但仍以《六經》等儒家經典為主,尤其重視“易學”。集眾家議論,確立自家“修身為本”之學說,特別注重個人修養。謂“人君之學,不在於遍讀雜書,多知小事,在於‘正心誠意”。認為只有“正心誠意”,才能“天下自化”,如果“身不能修,雖左右之人,且不能喻,況天下乎!”主張個人修養當以“正心誠意”為主,致力於“克己”,“自攻其惡,日夜且自‘族檢,絲毫不盡,即不謙於心矣”。
除主張“克己”自修以外,他們也重視教育,認為“中人以下,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未之有也。”認為經過自我修養和教育,“人皆可以為堯舜”,以為“世人喜言‘無好人’三字者,可謂自賊者也”,說“子產言民不可逞、度不可改”,是沒有“君子氣象”。希哲晚年從高僧游,盡究其道,認為“佛氏之道,與吾聖人吻合”,與其師門程氏之學相背。(《宋元學案》卷二十三《滎陽學案》)

主要著作

滎陽學派主要著作有:呂希哲《呂氏雜誌》、《滎陽公說》、《發明義理》,汪革《論語直解》、《青溪集》,汪葷《歸愚集》,謝逸《溪堂集》,謝薖《竹友集》等。

評論

此派為學“不主一門,不私一說”,成為呂氏家學傳統,對後世影響很大。南宋朱熹則認為其學“博而雜”。“流於異學”,以“佛與聖人合”,尤為“錯謬”。
清人全祖望認為此派出人數家,“而歸宿於程氏,集益之功,至廣且大。然晚年又學佛,則申公(呂公著)家學未醇之害也。要之滎陽之可以為後世師者,終得力於儒。”(《宋元學案》卷二十三《滎陽學案》)此派門人呂本中另創“紫微學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