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雞骨常山

滇雞骨常山

滇雞骨常山,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植物雞骨常山Alstonia yunnanensis Diels的根或枝葉。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截瘧,清熱解毒,止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瘧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滇雞骨常山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夾竹桃科
  • :雞骨常山屬
  • :雞骨常山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枝葉。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截瘧,清熱解毒,止血消腫。

主治

瘧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瘡毒,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治骨折:雞骨常山葉適量,搗爛外包。並用雞骨常山根和莖60g,泡酒,每服20ml,每日服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使用注意

《廣西本草選編》:“孕婦及體虛者忌服。”

採集加工

根秋、冬季採挖,葉夏季采,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雞骨常山,又名雲南鴨腳樹、雲南雞骨常山、雲南糖膠樹。直立灌木,高1-3m。多分枝,具乳汁,枝條具白色突起皮孔。葉3-5片輪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葉片薄紙質,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窄楔形,全緣,長6-18.5cm,寬1.3-4.8cm,葉面深綠色,葉背灰綠色,兩面被短柔毛,葉腋間及葉腋外密生腺體。花紫紅色,數朵組成頂生或近頂生的聚傘花序,被柔毛;花萼片披針形,長約1.5mm,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邊緣有緣毛;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長1-1.3cm,中部膨大,外面無毛,內面被柔毛,裂片長圓形,長2-6mm,寬1-3mm;雄蕊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花葯長圓形,內藏,長約2.5mm;子房高1.5mm,無毛,花柱6mm,柱頭棍棒狀,先端2裂;花盤由2枚舌狀鱗片組成,與心皮互生。蓇葖果2枚,離生,線形,先端具尖頭,長3-5cm,直徑約4mm,無毛。種子多顆成鑲嵌式排列,兩端被短緣毛。花期3-6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2400m的山坡或溝谷地帶灌木叢中。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根呈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長10-25cm,直徑1.5-3cm,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皮部薄,常脫落,木部白色。質堅硬,難折斷,折斷面裂片狀,類白色。氣微,味苦。
枝多切成厚約1mm的斜片。老枝直徑6-8mm,外皮灰褐色,具縱紋,皮孔細小,突起,斷面中心髓部細小而中空,木部白色;嫩枝較細,青灰色,外皮易剝離,髓部中空較大。葉輪生,多皺縮捲曲,展平後呈橢圓狀或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全緣。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

1、利尿降壓。
2、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消腫,治局部紅腫。又有降壓作用。”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解毒,截瘧,消腫止痛。主治瘧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腔炎,跌打腫痛,骨折,癰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