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五味子(學名:Schisandra neglecta A. C. Smith)是木蘭科、五味子屬木質藤本,小枝具葉柄的基部兩側下延而成縱條紋狀或有時呈狹翅狀;葉紙質,邊緣膜質下延至葉柄成狹翅,葉肉具透明點;葉痕圓形,花單性,雌雄異株,單生於葉腋或苞片腋,花絲細長或短,藥隔狹窄或稍寬,雄蕊群長圓柱形、短圓柱形、卵圓形、球形或肉質球形、扁球形;雌花離生,種子腎形,種臍明顯,種皮淡褐色,脆殼質。
產於四川南部、雲南西部和西北部、西藏南部。生於海拔1 200-2 500米的山谷叢林或林間。印度東北部、不丹、尼泊爾、錫金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玉溪。
種子入藥,代五味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當年生枝紫紅色,內芽鱗倒卵形或近圓形,徑約1厘米。
葉紙質,狹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至葉柄成極狹的膜翅,邊緣具胼胝質齒尖的淺齒,或近全緣,上面乾時欖褐色,有凸起的樹脂點,下面灰綠色或帶蒼白色,側脈每邊4-6條;側脈和網脈乾時在葉背面稍凸起;葉柄長1-2.5厘米。
花黃色,生於新枝葉腋或苞片腋。雄花:花梗長3.5-5厘米,花被片6-8,大小近相似,寬橢圓形、倒卵形或近圓形,外面的近紙質,中輪最大1片直徑約7-9毫米,最內面的近肉質,較小;雄蕊群倒卵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3-5毫米,花托橢圓狀卵形,頂端伸長,柱狀,具盾狀附屬物,雄蕊20-35枚,藥室長0.7-1.5毫米,內側向開裂,藥隔倒卵形,頂端寬,寬0.5-1毫米,有腺點,花絲長0.2-0.8毫米;上部雄蕊貼生於盾狀附屬物,無花絲。雌花:花梗長3-6厘米,花被片與雄花相似;雌蕊群近球形,直徑5-6毫米,雌蕊25-40枚,斜橢圓體形,長1.5-2.5毫米,柱頭長0.3-0.9毫米,下延伸長成長圓形、長0.7毫米的附屬體。
小漿果紅色,長圓狀橢圓體形,長5-8毫米,具短梗。聚合果托長6.5-11.5厘米,寬2-3毫米。種子橢圓狀腎形,長3.5-4.5毫米,種皮褐色,具明顯的皺紋,種臍凹入,長約為種子的1/2。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 200-2 500米的山谷叢林或林間。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南部、雲南西部和西北部、西藏南部。印度東北部、不丹、尼泊爾、錫金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玉溪。
主要價值
種子入藥,代五味子。
【彝藥】俄巴斯略,有惹斯覺,大血藤:果實、葉或根皮主治跌打傷,風寒感冒,咳嗽無痰,遺精遺尿,神衰頭昏《彝植藥續》。【藏藥】達智:果實治消化不良,腸炎腹瀉,嘔吐呃逆,氣痛,昏厥眩暈,四肢麻木無力《藏本草》。【基諾藥】缺羞乃少:根泡酒治風濕性關節炎;水煎服治感冒,頭痛,發熱《基諾藥》。
果實:雲南西北部地區作五味子入藥,功效同五味子。莖藤:舒筋活血,止痛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