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順路社區,原叫滄台路社區,俗稱“下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順路社區居委會
- 原叫:滄台路社區
- 俗稱:“下街”
- 位於:李滄區的最西端
社區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狀況,優勢產業,社區建設,社會事業,
社區由來
據史料記載,大明年間,嶗山道士在此建倉庫,天啟年間,即墨縣令許鋌義奏朝廷在此開口通商,因倉名口,為之“倉口”。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膠濟鐵路通車後,“滄”字也正是在出版物中出現。“下街”定名為“滄台路”社區的名稱也就叫“滄台路社區”,後經過兩次拆遷改造,社區人口不斷增多,為方便管理,在2004年社區居委會第八次換屆選舉時,以滄廣路為界,將原來的滄台路社區分成了“滄順路社區”和“滄怡路社區”。
政區人口
位於李滄區的最西端,西瀕膠州灣,與紅島隔海相望,膠州灣高速公路從這裡穿過;北靠板橋坊河;東邊是膠濟鐵路;南面以滄廣路為界與滄怡路社區為鄰。社區現有居民樓39座,居民1986戶,人口5958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546人,直管黨員59人。
經濟狀況
轄區現有大中小型企事業單位22家,還有遍布在社區的大大小小的便民超市,小賣部等構成轄區的經濟產業鏈,推動了轄區經濟的增長,2004年年產值26577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4397萬元,完成稅收1103萬元。
優勢產業
轄區內擁有青島橡膠行業的龍頭企業“青島黃海橡膠集團”;該企業是由原“青島橡膠二廠”為主組建起來的產業集團,主打產品是“子午線輪胎”,兼營橡膠機械製造、包裝印刷、國內外貿易等多種產業的企業集團,是李滄區的主要納稅大戶之一。轄區內還擁有“山東博信鋁業”、“青島美特容器”等大中型企業,其中“美特容器”年收入超過億元。
社區建設
“下街”原來只有一條滄台路,居民們住的是一片片低矮的小平房,由於地勢低洼,每到下雨天必遭水淹,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區兩級政府的關懷下,於1994年和1999年經過兩次棚戶區改造,現在的“下街”除了滄台路、滄海路以外,又衍生出了以“滄”字為開頭的“怡、和、順、興、安、居、廣、廈”為名的八條道路,為了縮小南北差距,改善李滄區西部居民的居住條件,政府還在這裡建設了熱電公司,不久的將來,居民們也將用上集中供熱,如今的社區,道路縱橫交錯,實現了亮化、綠化、美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經成為一處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新型現代化社區。曾被評為全國“棚改示範小區”。
社會事業
為了能讓社區的老年人有一個活動場所,在福利彩票的資助下,社區建成了240餘平方米的“星光老年之家”,設有健身室、圖書閱覽室、棋牌娛樂室等活動場所,免費為老年人提供休閒娛樂活動;還專門為殘疾人建起了專用的康復室;為轄區的小學生建起了島城第一家“雷鋒”書吧,豐富了小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社區為546名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免費為他們查體;為45名4045人員辦理了非正規就業崗位;為62戶低收入家庭辦理了“城市低保”救助;為豐富居民的文化體育生活,社區成立了“舞蹈隊”、“武術隊”、“交誼舞隊”等民間社團組織,引導居民自娛自樂,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