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杜林石橋

滄縣杜林石橋

在杜林鄉有一座建於明朝的古石橋——杜林石橋,原名登瀛橋,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它承載著數代村民的記憶,維繫著這裡的民情世態與鄰里情誼。歷經百年風雨侵蝕,難掩藝術魅力,把歷史、文化、使用和科學價值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於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縣杜林石橋
  • 外文名:Cangxian Dulin stone
  • 橋長:66米
  • 橋面寬:7.8米
  • 橋孔跨徑:11.3米
簡介,位置,特點,現狀,歷史,保護,

簡介

滄縣杜林石橋,原名登瀛橋,是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

位置

杜林石橋坐落在杜林村中心,東西橫跨滹沱河上,距滄州市區13.5公里。橋為三孔空腹石拱橋,橋長66米,橋面寬7.8米,橋孔跨徑11.3米,建於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為滄縣河間往來必經之重要橋樑。

特點

橋長66米,橋面寬7.8米,橋孔跨徑11.3米。橋面石欄、石柱上的浮雕畫面和姿態各異的石猴、石獅等動物,精雕細鏤,栩栩如生。

現狀

杜林石橋造型美觀,結構別具一格,橋體分為三大拱、兩小拱。兩小拱懸臥於三大拱連線拱間處。下有大石墩,呈箭頭型,以利分水導流,中拱拱頂兩側各有一龍頭,探出橋體,張牙舞爪,有呼之欲出之狀,左右二拱,各有一石雕獅子頭,暴目裂眥,虎視眈眈。兩小拱拱頂,各有一搖頭擺尾的神水獸。橋頂兩側各裝有24根石欄柱和23塊石欄板,欄柱上雕有姿態各異的石猴4隻,廟宇10座,石獅子28隻及其他石雕。橋下有綠色斑斕的河水緩緩流淌,遠遠望去,整個橋型顯得穩重、雄偉,長虹中跨,體勢騰輝。
走上石橋,可以看到橋兩側的石欄板上畫面萬千,刻有花鳥禽獸、山水景物、神話傳說、佛門故事及傳統戲曲劇目的片斷。各種圖案,精雕細鏤,神態畢肖,栩栩如生。由於年代已久,這些石欄板和石欄桿柱多有毀損,雖然有的已殘缺不全,有的模糊不清,但仔細觀察,仍難掩其藝術魅力。

歷史

據長蘆鹽運使阮尚賓《新建登瀛橋記》和王蔭桐《重修登瀛橋記》載,杜林原名登瀛鎮,跨滹沱河兩岸,順河行北可抵京、津,由此往來之商賈行旅,摩肩接踵,自古雖有舟渡,但客貨往來十分不便。明萬曆年間,鹽運使阮尚賓、瀛州太守劉毓寬慨然捐助,在地方紳商和好善樂施人們捐資和幫助下,於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耗白銀2萬兩建成此橋。清光緒年間,滹沱河水泛濫,衝陷橋兩端大小兩孔,不能通行。鄉人王蔭桐矢志多方籌措修橋款,歷經6年重修登瀛橋。

保護

針對杜林石橋的保護工作,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籌劃,加大對該文物的保護力度。2011年4月,開始對橋體進行搶險加固,當年8月份完成施工。2012年2月,省文物局專家驗收組對工程進行了詳細勘察和技術驗收。2013年5月,杜林石橋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保護單位。【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