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靜吟

《滄浪靜吟》是北宋詩人蘇舜欽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前四句描繪滄浪亭的環境,突出其“靜”,營造出澹泊閒靜的意境。後四句用典,將詩人遭貶謫但仍能隱居滄浪亭與歷史人物的悲慘遭遇相比,表現詩人離實遠禍、自得其樂的生活情趣,這首詩寫“靜中情味”,閒適放曠,寫景蒼涼,用事憤激,也隱隱流露出他憤恨的情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滄浪靜吟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蘇舜欽
  • 作品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滄浪靜吟
獨繞虛亭步石矼,靜中情味世無雙。
山蟬帶響穿疏戶,野蔓盤青入破窗。
二子逢時猶死餓,三閭遭逐便沉江
我今飽食高眠外,唯恨醇醪不滿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滄浪:滄浪亭。在今江蘇蘇州市。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錢元璙後人的池館。蘇舜欽以四萬錢購得,築亭其中,取名滄浪。園內假山曲水,多草樹花竹,現為蘇州園林著名景觀之一。
⑵虛亭:山亭,即滄浪亭。虛:土石。石矼(gāng):石橋。
⑶二子: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初,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伯夷不受,後二人棄位奔周。後反對周武王進軍伐商,武王滅商後,他們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
⑷三閭(lǘ):指屈原,他曾任三閭大夫之職。
⑸恨:遺憾。醇醪(láo):清酒。醪,本指汁滓混合的酒,即酒釀。缸:可盛十升的酒器。

白話譯文

繞過空亭,步上石橋,我獨自閒步,覺得這靜謐中的情趣舉世無雙。
山林的蟬兒,邊叫邊飛穿過空疏的門戶;野生的青藤曲屈盤繞,伸入破敗的小窗。
伯夷叔齊恰逢周朝盛世尚且餓死,三閭大夫屈原遭貶放逐自沉汩羅,我如今飽食終日,高枕無憂。
唯一的遺憾便是這清澄的美酒太少,不能盛滿大缸。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概作於慶曆六年(1046)夏秋間。蘇舜欽由范仲淹推薦入朝當官,他的岳父杜衍是朝中大臣,與范仲淹一道想改革政治,反對者為了打擊改革派,便對蘇舜欽加以誣陷,於是他被貶離朝,退居蘇州滄浪亭。這首詩是作者閒居滄浪亭時寫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題為“靜吟”,全詩也環繞一個“靜”字,極力描寫環境的靜和心情的靜,實際上卻是不能平靜的,詩中就隱隱流露出他憤恨的情緒。
詩的前兩聯即描寫滄浪亭的靜謐。首先詩人安排了“靜”的背景,營造出“靜”的意境:“獨繞虛亭步石矼”。“獨”“虛”二字表明詩人此時是獨自一人在滄浪亭中散步。偌大的園林,四處靜謐無聲,或許有人會感到冷清孤寂,而詩人卻專愛這“靜中情味世無雙”的空靜淡雅的氛圍。靜謐中的心情和滋味獨一無二,頷聯就此進一步展開,加以具體詳細的描寫和說明。
“山蟬帶響穿疏戶,野蔓盤青入破窗”,前一句以動寫靜,後一句化靜為動,更顯出“滄浪亭”的幽靜和詩人此刻平和自樂的情緒。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以動寫靜的名句當屬六朝梁代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鳴蟬的鼓譟聲,飛鳥的清鳴聲,才更反襯出林間山中的靜寂、清幽。“靜”的意境極難表現,歐陽修在《六一題跋》中論畫道:“飛走遲速,意近之物易見,而閒和儼靜,趣遠之心難形”。意即畫面容易表現實物的形狀動感,難以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而營造出澹泊閒靜的意境則是難上加難。詩畫同源,二者在藝術表現手去上頗有相通之處。因此,中國古代詩人多採用寂中有音、動中見靜的手法,利用能引發人們特殊感受的聲響和動態來反襯靜境和靜意。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寂靜之幽深者,每以得聲音襯托而得愈覺其深”(《管錐篇》)。這裡的“山蟬帶響”也正是利用蟬聲來突出環境的清幽寧靜,韻噪相映,反襯其靜,給人以極為真實貼切的感受。此外前人詩中也常運用化靜為動的表現手法,六朝宋代謝靈運“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的詩句,不僅將相對靜止的白雲、綠竹擬人化,同時賦予二者以動感,這種擬人手法和化靜為動手法的的運用,更能雄現出平中見奇、似動實靜的特色。此詩中“野蔓盤青入”便是將藤蔓這一靜物動態化,寫出了它在盤旋迴繞中偷偷伸進破舊窗子的“動”的過程,這種“動”,更深化了滄浪亭中安靜的氣氛。胡仔評價蘇舜欽說:“真能道幽獨閒放之趣”(《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此聯可作為典型的一例。
頸聯聯引用兩個典故,將它們與詩人的情況相對照,以此來表明詩人平靜恬淡的心情。“二子逢時猶死餓”是寫伯夷和叔齊的故事。一般認為,周朝開國初年可謂太平盛世,兩人生而逢時卻因不食周粟而死;“三閭遭逐便沉江”是寫三閭大夫屈原的故事,他遭人構陷,放逐湖南湘江一帶,而後自投汩羅江。詩人與屈原一樣受人毀謗而遭貶,與伯夷、叔齊一樣適逢政治革新的年代,但卻無所作為。即使這樣,詩人並未意志消沉投江而死,也並未“拒依周粟”忍飢而亡,而是每天尚能“飽食高眠”。因而詩人頗覺心滿意足,歡欣慶幸。與歷史人物的悲慘遭遇相比,詩人遭貶謫但仍能隱居滄浪亭算是十分幸運。所以他在滄浪亭的靜謐環境中深切地感受到了離實遠禍、自得其樂的生活情趣,“跡與豺狼遠,心隨魚鳥閒”(《滄浪亭》),因而他覺得“靜中情味世無雙”。
詩人的心境當然不像滄浪亭的靜景一樣平靜如水。蘇舜欽以遷客身份退居蘇州,內心愁怨交集,萬分感慨。他本是“慷慨有大志”的志士,以“出手洗乾坤”(《夏熱屋寢感詠》)為已任,結果卻是“予年己壯志未行”(《對酒》),蒼生有難未能濟,只能隱居園林,聊以度日。對於他這種“致君事業堆胸臆”的人來說,“卻伴溪童學釣魚”(《西軒垂釣偶作》)的閒居生活極為壓抑。

名家點評

作家張放《羽箋隨筆》:不難看出,這首《滄浪靜吟》正是蘇舜欽心態的寫照。他不僅白吟自嘲白娛,還把自己超脫塵世的選擇與屈原的選擇相對照:“三閭遭逐便沉江”,而我蘇舜欽卻“唯恨醇醪不滿缸”。這種超脫、坦蕩、飄逸、大徹大悟的胸襟,是多么令人羨慕口啊!

作者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年),字子美,號滄浪翁,參知政事蘇易簡之孫。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人,遷居開封。景祐進士。曾任大理評事。慶曆中,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岳父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對派傾陷,被勤除名,退居蘇州滄浪亭,以詩文寄託憤懣。詩與梅堯臣齊名,風格豪健。文多論政之作,辭氣慷慨激切。又工書法。著有《蘇學士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