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軒垂釣偶作

《西軒垂釣偶作》是北宋詩人蘇舜欽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垂釣時的感觸,前兩句回憶往昔進退,宦海風雨,作者進亦憂,退亦憂,進退往往身不由己;後兩句更顯出矛盾心態,一腔報國熱血,卻無處施展才華,只能與幼童一起閒池垂釣。兩相對比,蘊藉深厚,作者的悲憤、抑鬱與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軒垂釣偶作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舜欽
  • 作品出處:《全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軒垂釣偶作
曾以文章上石渠,忽因讒口出儲胥
致君事業堆胸臆,卻伴溪童學釣魚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垂釣:釣魚。偶作:偶然有感之作。
⑵“石渠”句:詩人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上疏論事,為范仲淹舉薦任集賢院校理。石渠,漢代宮廷藏書的館閣名,此代指宋代的集賢院。
⑶“忽因”句:詩人在朝任集賢院校理時,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招致守舊派的反對。恰於這年秋,詩人又用賣掉廢紙的錢舉辦賽神聚會。這本是其時慣例,但守舊派因詩人為范仲淹所舉薦,遂藉機彈劾以打擊范仲淹等人。詩人遂以“監主自盜”的罪名被革職。出儲胥(xū),指自己被排擠出集賢院事。儲胥,漢宮殿名,用以代指宋朝廷。
⑷致君事業:指自己胸懷壯志,有意輔佐皇上成就堯舜之事業。此處暗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詩句意。堆胸臆(yì):放在心上。
⑸溪童:溪邊兒童。

白話譯文

曾靠著文章任職於石渠閣,忽因讒言含冤離宮被排擠。
壯志凌雲心懷輔君濟世志,不料卻伴溪邊孩童學釣魚。

創作背景

蘇舜欽在政治上屬於范仲淹為首的改革派,這首詩是作者因遭守舊派誣陷,被革職廢居蘇州時所作。蘇舜欽是一位愛國憂民的詩人,對政治對國事抱著一種近乎天真的熱情與痴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時時震撼著他的心靈,此詩即為郁忿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垂釣時的感觸。前兩句回憶往昔進退,宦海風雨,作者進亦憂,退亦憂,進退往往身不由己;後兩句更顯出矛盾心態,一腔報國熱血,卻無處施展才華,只能與幼童一起閒池垂釣。兩相對比,蘊藉深厚,作者的悲憤、抑鬱與無奈之情溢於言表。
垂釣溪邊,未嘗不是人生一大悠閒快慰之事。然而,這畢竟是清閒者所為,而對於像蘇舜欽這樣一位被讒廢斥者而言,卻是一樁令人感慨之事。這原因就在於詩人本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本應該在集賢院施展自己的才華,而沒有在溪邊垂釣,消磨時光的雅興。可是風雲變幻,險惡的政治鬥爭使他濟世之志一旦落空,不得不也來伴著兒童學釣魚。因此這一垂釣之舉,對於心懷壯志,功業未成的志士來說,實在是一件令人悲傷而無可奈何之事。詩人即抓住了這一點,將“致君事業”與“學釣魚”兩相對比,用一“卻”字把自己極為失落、悲憤的心情表現出來。這一充滿牢騷的悲憤之情,在詩人“心曾許國終平虜,命未逢時合退耕”(《覽照》)的詩句中也得到相同的抒發。南末詞人辛棄疾《鷓鴣天》詞“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也與此許同一意旨。

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教授吳兆路《中國學研究》:儘管內心對於仕途的復出充滿期待,但是“命未逢時合退耕”(《覽照》)所以,正如其在《西軒垂釣偶作》所言:“致君事業堆胸臆,卻伴溪童學釣魚。”這對於蘇舜欽來說顯然是無奈的。

作者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年),字子美,號滄浪翁,參知政事蘇易簡之孫。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人,遷居開封。景祐進士。曾任大理評事。慶曆中,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岳父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對派傾陷,被勤除名,退居蘇州滄浪亭,以詩文寄託憤懣。詩與梅堯臣齊名,風格豪健。文多論政之作,辭氣慷慨激切。又工書法。著有《蘇學士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