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概況,歷史遺存,
基本概況
西段原稱滄浪亭前。南段原名三家村,1956年改稱支農村。1980年統稱今名。沿街景色優美,西口“滄浪勝跡”石牌坊聳峙,街南沿滄浪池楊柳依依,風光旖旎,隔水即宋代名園滄浪亭及蘇州美專舊址羅馬大樓(今蘇州美術館暨顏文梁紀念館);街北則是可園(在今蘇州大學醫學院內),其東為解放軍一OO醫院,是結草庵、近山林、正誼書院故址。原為彈石路面,1982年翻建為小方石路面,同時墊高路基,長562米,寬2~8米。
歷史遺存
滄浪亭街西首,原有一南禪寺,始建於836年(唐代開成元年),是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建造的。白居易有記云:“先是郡太守居易發心,蜀僧清閒矢謨,吳僧常敬、弘正、神益等……太和二年秋作,開成元年春成,費緡巨萬。”寺建成後,內藏經卷5058冊。白居易的著作《長慶集》共抄錄三本,一本藏家裡,一本藏廬山東林寺,一本就藏在南禪寺內,可見白居易對南禪寺的看重了。可惜,寺在南宋時毀於兵火。以後雖有修建,未復原貌。在民國年間,占為傷兵醫院。 1956年建立文化宮時,寺被拆。在滄浪亭街東首北側,原有一結草庵,亦名大雲庵,街首的大雲橋與此有關。庵建於元代,此庵前後綠水環繞,庵在水中央,宛如在小島上,環境極為幽靜。據史籍記載,明代,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等常在寺中讀書、作畫。清代,詩人沈德潛也在寺內讀書、選詩。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尚有殿宇四十間,佛像四十尊。 1978年一OO醫院擴建時殿宇盡行拆除。但尚有遺蹟可循,放生池依然存在,池上有七孔石板平橋,保持著舊時風貌。原寺內兩棵白栝及白皮松,蒼勁挺拔,枝葉茂盛,顯示出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