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桑河山:江河萬古》以簡明扼要的文字,講述了我國主要河流與湖泊的自然與人文的歷史地理變遷。《滄桑河山:江河萬古》同時介紹了與這些大江大河相關的主要風景名勝、歷史傳說、著名戰爭、經濟文化活動,以及民間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滄桑河山:江河萬古
- 出版社:長春出版社
- 頁數:306頁
- 開本:32
- 品牌:長春出版社
- 作者:傅林祥 葛劍雄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522762, 75445227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滄桑河山:江河萬古》由長春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言
第1章萬里長江
從青海到上海
江源之謎
先秦文明
虎跳峽
都江堰
九曲荊江
文武赤壁
港口城市
第2章千古黃河
河源之爭
九曲彎彎向東流
上中游的變遷
遷徙無定的下游
傳說中的戰爭
水利工程
第3章北國龍江
造源流跨三國
悲慘的歷史
五大連池
興凱湖
第4章嶺南珠江
珠江三源
秦建靈渠
荔枝美味
海上絲路
西學東傳
第5章塔里木河
多變的河道
和田出美玉
張騫出使
鳩摩羅什
法顯西行
唐僧玄奘
第6章湯湯淮河
淮源與淮神
南北分界線
失去的下游
災荒連年降
劉邦與項羽
自古是戰場
朱元璋故里
第7章青海湖
候鳥的樂園
祭海儀式
西王母故居
第8章鄱陽湖
形成過程
候鳥過冬
滕王閣
朱元璋大戰陳友諒
第9章洞庭湖
演變過程
詩人屈原
君山傳說
岳陽樓
第10章太湖
形成原因
東西洞庭
水鄉勝景
江南古鎮
第11章洪澤湖
瀦水成湖
水淹泗州
第12章消逝的湖泊
雲夢澤
圃田澤
大野澤與梁山泊
羅布泊
第1章萬里長江
從青海到上海
江源之謎
先秦文明
虎跳峽
都江堰
九曲荊江
文武赤壁
港口城市
第2章千古黃河
河源之爭
九曲彎彎向東流
上中游的變遷
遷徙無定的下游
傳說中的戰爭
水利工程
第3章北國龍江
造源流跨三國
悲慘的歷史
五大連池
興凱湖
第4章嶺南珠江
珠江三源
秦建靈渠
荔枝美味
海上絲路
西學東傳
第5章塔里木河
多變的河道
和田出美玉
張騫出使
鳩摩羅什
法顯西行
唐僧玄奘
第6章湯湯淮河
淮源與淮神
南北分界線
失去的下游
災荒連年降
劉邦與項羽
自古是戰場
朱元璋故里
第7章青海湖
候鳥的樂園
祭海儀式
西王母故居
第8章鄱陽湖
形成過程
候鳥過冬
滕王閣
朱元璋大戰陳友諒
第9章洞庭湖
演變過程
詩人屈原
君山傳說
岳陽樓
第10章太湖
形成原因
東西洞庭
水鄉勝景
江南古鎮
第11章洪澤湖
瀦水成湖
水淹泗州
第12章消逝的湖泊
雲夢澤
圃田澤
大野澤與梁山泊
羅布泊
序言
《滄桑河山》叢書於2007年出版後,頗受讀者歡迎,現在經過作者的修訂,即將再版了。作為主編,我自然感到欣慰,因為這說明了作者們的努力得到了讀者的肯定,產生了預期的社會影響。這當然是全體作者和編者辛勞的結果,但更主要的,是因為這套書所要告訴讀者的內容是大家所需要的,又是很容易接受的。
不久前,有網友在微博上問我,為什麼古代一些關會起那么大的作用呢?難道真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嗎?這樣的問題,我不止一次被問過,特別是在現場。我到過中國大部分名關,還到過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國史上曾經赫赫有名的關隘,每次都會被同行者問到類似的問題。因為多數人到了現場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與他們讀過的史書中的描述,與他們吟誦過的名句名篇,與他們想像中的雄關險隘差距太大了。記得2007年深秋,我們“重走玄奘路”的車隊在-烏茲別克斯坦南行,在進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經鐵門關。當我們停車攝影時,我甚至找不到一個稍顯險要的地點,但見公路通過一個並不狹窄的山口,兩邊雖有逶迤的山嶺,但並不陡峭,更談不上巍峨。在公路兩旁轉了一圈,我甚至想像不出當初的關隘和城牆是建在哪裡的。
如果我們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觀察和分析,這樣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歷史自然地理方面,由於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氣候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觀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於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來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礙或防衛作用;因水土流失,溝壑發育,險峻的土峽深溝已成寬谷;原始植被消失後,山川一覽無遺,已無藏身之地。
而歷史人文地理方面的變遷更大,由於今天的人類所具備的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前人的想像,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復原出當初的人文景觀,站在當時人的立場,肯定是無法理解的。例如,用工業化後和熱兵器時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關隘等軍事設施,似乎都不堪一擊;當公路甚至高等級公路取代以往迂迴曲折的道路,千年雄關早已被從頂越了。有的關城雖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製造一架梯子絕無可能,而如果要從數百里外運來,又談何容易。長途用兵最難的還是糧食保障,一座關隘只要能阻滯敵軍,即使他們毫髮無傷,也會因為糧食耗盡而束手待斃,最終只能鎩羽而歸。
其實,我們今天能考察、觀賞到的其他自然遺產和歷史文化遺存,無論是巍巍五嶽、浩浩四瀆、淼淼五湖、茫茫大漠,還是通都大邑、宮闕樓台、金城雄關、巨津廣梁、郵路驛站、古剎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們的歷史地理背景,不僅能了解歷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識,也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這就是我們希望提供給各位的,也是本套叢書再版的目的。
不久前,有網友在微博上問我,為什麼古代一些關會起那么大的作用呢?難道真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嗎?這樣的問題,我不止一次被問過,特別是在現場。我到過中國大部分名關,還到過今天已在境外而在中國史上曾經赫赫有名的關隘,每次都會被同行者問到類似的問題。因為多數人到了現場都有些失望,甚至是大失所望——與他們讀過的史書中的描述,與他們吟誦過的名句名篇,與他們想像中的雄關險隘差距太大了。記得2007年深秋,我們“重走玄奘路”的車隊在-烏茲別克斯坦南行,在進入阿富汗的前一天途經鐵門關。當我們停車攝影時,我甚至找不到一個稍顯險要的地點,但見公路通過一個並不狹窄的山口,兩邊雖有逶迤的山嶺,但並不陡峭,更談不上巍峨。在公路兩旁轉了一圈,我甚至想像不出當初的關隘和城牆是建在哪裡的。
如果我們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加以觀察和分析,這樣的疑惑大多能迎刃而解。
在歷史自然地理方面,由於地形、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氣候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觀早已今非昔比。例如,由於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原來的河道已起不到阻礙或防衛作用;因水土流失,溝壑發育,險峻的土峽深溝已成寬谷;原始植被消失後,山川一覽無遺,已無藏身之地。
而歷史人文地理方面的變遷更大,由於今天的人類所具備的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前人的想像,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復原出當初的人文景觀,站在當時人的立場,肯定是無法理解的。例如,用工業化後和熱兵器時代的尺度去衡量古代的關隘等軍事設施,似乎都不堪一擊;當公路甚至高等級公路取代以往迂迴曲折的道路,千年雄關早已被從頂越了。有的關城雖然不高,但要在一片戈壁荒漠上找到或製造一架梯子絕無可能,而如果要從數百里外運來,又談何容易。長途用兵最難的還是糧食保障,一座關隘只要能阻滯敵軍,即使他們毫髮無傷,也會因為糧食耗盡而束手待斃,最終只能鎩羽而歸。
其實,我們今天能考察、觀賞到的其他自然遺產和歷史文化遺存,無論是巍巍五嶽、浩浩四瀆、淼淼五湖、茫茫大漠,還是通都大邑、宮闕樓台、金城雄關、巨津廣梁、郵路驛站、古剎名寺、洞天福地,了解它們的歷史地理背景,不僅能了解歷史,理解文化,掌握知識,也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這就是我們希望提供給各位的,也是本套叢書再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