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師範學院物理電子信息系

滄州師範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系始建於1958年,原名稱為滄州師範學院物理系,設物理教育專業,是建校時設定的第一批專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州師範學院物理電子信息系
  • 創建日期:1958年
  • 原名:滄州師範學院物理系
  • 恢復時間:1978年
學科專業基礎,專業設定,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和科研情況,實驗設備、圖書條件,課程設定,物理學,電子信息,產學研基地建設,辦學質量,課外活動,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教研科研規劃,實踐教學條件建設,教學管理,

學科專業基礎

1962年因政策調整學院停止招生,1978年學校恢復辦學時物理系物理教育專業復辦,1984年定名為滄州師範專科學校物理系,是我院辦學歷史最長的系之一。隨著電子電氣、電子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為滿足滄州及周邊地區對套用電子、電子信息技術人才的需要,1993年增設套用電子技術專業,2003年增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2004年物理系更名為物理與電子信息系(簡稱物電系),設有物理教育(2013年後停止招生)、電子信息類(含三個專業方向:套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二類專業。2010年學院升本時,我系物理學專業是首批升為本科的六個專業之一,並與當年9月招收了我院歷史上首屆本科生63人。

專業設定

物電系現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三個專業, 11個教學班,在校生550人。主要培養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內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和從事電子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和通信、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物電系設有6個教研室(力熱、電光原、電工電子、高數與公共普物、物理教法、微機與信息)、一個物電實驗室(含36個分室)和一個研究所(中學物理新課程研究所),承擔著我系及全校理工科專業的普通物理類課程的教學任務。物電系有穩定的教育實習基地(滄州市十四中學、滄州市第十中學、師院附中等)。

師資隊伍

物理與電子信息系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專業教師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高級實驗師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3人,客座教授2人。教師平均年齡為39.8歲,整體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和學歷結構都較為合理。

教學管理和科研情況

物電系始終堅持從嚴治教,嚴格教學管理,課程建設紮實有序,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該系學風端正、教風嚴謹,教學管理規範化、標準化、制度化、現代化。該系承擔了1996 -2002年河北省“物理學高師本科函授” (兩期)的課程教學、承擔了2004-2008年與河北師範大學聯合承辦“網路工程”本科函授(三屆)的管理和部分課程教學、承擔了1999-2003年河北師範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班滄州站”的管理,物理教育專業教師講授了物理學本科的主要專業課程(包括高中物理教法、高等數學2、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近代物理實驗等),為承辦本科專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
多年來,物電系始終堅持“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方針,重視科研與學術活動,鼓勵支持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積極組織學術報告會。曾先後邀請北師大劉遼教授、北大陳秉乾教授、北師大梁紹榮教授、北大陳熙謀教授、山西大學李德明教授、鋼鐵研究總院朱明剛教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陳光紅教授等著名專家來物電系進行學術講座與學術交流;70多人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近五年來,該系教師發表論文342篇,其中核心期刊87篇,SCI、EI收錄11篇,主編和參編大學通用教材多部,承擔多項國家、省級立項科研課題,主持省級以上課題14項,獲省級以上各種科研成果獎勵28項,研究方向涉及大學物理教學、凝聚態、粒子物理、天體物理等領域,研製的“衝擊擺實驗儀”被國家教育部指定為專用教學實驗設備。

實驗設備、圖書條件

現有的物電實驗大樓能夠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驗場地和充足的實驗設備,能夠完全滿足所有專業的實驗教學要求。實驗樓西區總建築面積4368平方米,使用面積3500平方米,現有實驗室36個以及必備的配套儀器庫房,設備總值451萬元,其中800元以上設備1180台(件),價值389.4萬元。除傳統物理學所需的實驗設施外,還先後建成了數電實驗室、模電實驗室、高頻電子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光纖通信實驗室、現代移動通信實驗室等多個實驗教學場地,可為電信工程專業提供實驗教學的實驗室已達18個,形成了一套綜合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
物理與電子信息系始終重視實驗教學、實驗研究和實驗室建設。1980年以來,該系開發定型物理教學儀器10餘種,尤其是研製生產的J2136衝擊擺實驗儀、J2214型受迫振動演示器均屬國內首創,J2214型受迫振動演示器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J2135型碰撞實驗器獲全國質檢總分第一名,J2136衝擊擺實驗儀插圖編入高中物理教科書(全日制十年制課本356-358頁);1994年物理實驗室被評為建功立業先進單位;1998年全省實驗室評估,物理實驗室被評為優秀實驗室;1996-2002年期間承擔河北省“物理學高師本科函授” (兩期)近代物理學實驗課程。2006年起,先後多次承擔滄州市中學物理教師的實驗培訓任務。
學院圖書館現有物理與電子信息類圖書3萬餘冊,期刊50餘種。物理與電子信息系資料室現有相關專業圖書4200餘冊,期刊41種。豐富的圖書資料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與保障。

課程設定

物理學

主要專業課程及主要專業實驗:
課程:套用數學、數學物理方法、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等。
實驗: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實驗。

電子信息

主要專業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普通物理、電路理論、電子線路、脈衝與數字電路、高頻電子線路、微機原理與套用、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EDA技術、移動通信、計算機網路、電子測量等。

產學研基地建設

物理學和物理教育專業已與滄市十四中、十中、師專附中等市屬中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確保了師範類學生的教學實習活動的保質保量開展,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已與京東方、華為集團、滄州市電業局、滄州協同機電製造有限公司、滄州科技事務司法鑑定中心開展合作研究,提供學生實習實訓場所和技術指導,並派遣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為改進辦學模式,提升套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的實際科研水平創造了良好條件。

辦學質量

物電系自建立以來,已向國家輸送了3898名畢業生,其中物理教育專業畢業生3351人,畢業生專升本756人,近五年錄取人數占參加考試人數的71%;據統計,通過進一步深造獲取碩士學位49人,博士16人,(物理教育專業1983屆畢業生鄭以松,現任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SCI論文45篇,論文被引用370多次)。省級以上優秀教師27人;優秀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科級以上58人,其中副處級以上23人,該專業畢業生在推進滄州教育發展、企業改革與創新、行政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先進工作者、技術骨幹和中堅力量。物電系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雖然辦學歷史較短,但因在適應社會需求方面切入點的選擇以及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質量,從一開始就出現畢業生良好的就業形勢,累計就業率達98%,畢業生大都被京東方、華為電子、聯通公司、中國電信等知名企業聘用,並很快成為技術骨幹力量。
物電系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過程,是整個學院發展的一個縮影,為滄州市乃至河北省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課外活動

物電系現有《物電風采》系報、酷我社團、永博棋社、乒羽飛揚等8大社團,每學期都有多項課外活動把學生的“第二課堂”充實的豐富多彩,為學生特長發展提供良好平台。

發展規劃

物理專業是基礎學科專業,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按照最新的專業規範要求,使該專業的學生掌握物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作為新興的朝陽專業,我們將堅持套用型培養方向,在掌握紮實的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把讓學生掌握實實在在的操作能力作為重點內容。通過凝鍊學科方向,鍛造學科梯隊,打造學科特色,構築學科基地。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與基地平台建設結合起來,注重彰顯學科特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相結合,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
按照學校發展定位,結合專業實際,堅持以培養師範生和電子信息類套用人才為主,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核心,以師資隊伍為關鍵,凸顯專業辦學特色,把物理教育專業建成滄州地區基礎教育人才基地,把電子信息專業建成滄州乃至全省的電子類套用領域的技術人才基地。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加強管理,強化教風、學風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本專業綜合辦學實力和競爭力。
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從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入手,積極穩妥推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面向市場、面向行業、面向地方經濟建設,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質量求生存,強化實踐教學,以產學研為途徑,通過2~4年的努力,在校學生達到600人,力爭建設成為全省示範性專業。確保更多的學生畢業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師資隊伍建設規劃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最終要靠教師來具體實現。教學思想和學術水平的高低,知識面的深度、廣度及治學的作風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只有一批事業心強,教學、科研水平高的隊伍才能促進專業建設,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培養能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新型師資隊伍,形成專業複合、專兼聘結合的雙師素質隊伍。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引進培養、交流等,提高師資素質,合理配置師資資源,計畫“十二五”末達到專業教師 40人左右的規模,職稱比例國中高為 2:3:5,其中教授爭取達到20% ,雙師型教師達到90% ,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達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3-6人。

教研科研規劃

充分調動教研科研骨幹的力量,造就教科研氛圍,引導教師進入研究狀態,引導教育進入變革狀態,實施“科研興教,科研興校”,通過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教科研意識、理論素養、研究能力,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形成以骨幹教師為核心的教師隊伍。爭取五年內能獲得 1-3項 省級以上教研科研成果獎,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質量獲大幅增長,其中核心期刊占到60%以上。系統地規劃好本專業的教材建設工作,做到內容先進、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專業配套、保證質量,適應專業教學需要。

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構建具有本專業特色的實踐實訓教學體系,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進一步健全完善由實驗教學、實訓教學、見習、實習、教師技能訓練、特長培養活動、科研訓練、畢業論文、專業調查和社會實踐等多個模組組成的實踐實訓教學體系,完善各實踐環節的工作規程,確定各實踐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考核辦法和評價標準等,努力提高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管理

加強教學檔案建設,充分發揮系教學督導組和教研室的職能作用,加強對教學運行過程的組織、檢查與管理。進一步完善聽課評課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教學工作期初、期中、期末檢查和日常抽查制度、考試巡查制度、教學觀摩研討制度等教學管理制度,杜絕教學事故發生,提高教學質量。建立並完善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進一步完善科學合理的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和教師教學工作考核制度、教師評學和學生評教制度,改進考試方式,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習風氣的改善。逐步建立包括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實踐教學指導、輔導工作評估制度、教學工作規範評估制度、師德教風評估制度、教學管理效率評估制度。建立並完善教學信息反饋制度。疏通教學信息反饋渠道,注重教學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建立並完善教學信息通報和學生信息反饋制度,及時把握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