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志,作者是熊祖詒,出版於清光緒23年[1897]
滁州志,作者是熊祖詒,出版於清光緒23年[1897]
滁州志,作者是熊祖詒,出版於清光緒23年[1897]...... 滁州志,作者是熊祖詒,出版於清光緒23年[1897] 責任者熊祖詒出版者出版時間清光緒23年[1897]...
湖州貢生尹夢璧於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在滁州任通判時,將滁州秀麗風光的最佳景致歸為滁州十二景。當年,尹夢璧曾將所繪的圖畫,配以詩文,勒刻於石碑。碑石共有6...
拱極門位於滁州市老城區北部,北湖公園內,據《光緒·滁州志》載,清代滁城有東、南、西、北4個大城門樓,其中北門稱作“拱極門”,原址已毀,現根據歷史記載復建...
滁州古城遺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區。東晉為頓邱縣城,東魏為南譙州城。唐以前州城羅城東臨廣惠橋(亦名泓濟橋,今西橋),設臨清門;南抵龔家園(今古馬路街南)...
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在滁州南譙區(原滁縣)已有近千年栽培歷史。清朝曾作為貢品,故稱滁州貢菊。與杭菊、亳菊、黃山貢菊合稱四大名菊。俗稱甘菊、白菊。其乾燥或...
琅琊寺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處被稱為“陸上蓬萊”的琅琊山。...... 琅琊寺位於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處被稱為...《滁州志》、《高僧傳》 建於 大曆年...
錢山,字靜夫,明代滁州人。明朝成化二年丙戌科進士,官拜監察御史。為侍母,改南道地方官,任浙江僉事。丁艱服闋,任江西僉事,以本司副使致仕。...
詩中所說的表義豐碑,是指同治四年(1865年)吳棠在滁州所建的忠義祠。鹹豐皇帝光緒《滁州志》收錄了吳棠“因灑淚而為之記銘”的《滁州新建忠義祠碑銘》,該銘記...
從而匯總為《滁州琅琊山碑石志》書稿。既可以作為基本文獻資料使用,又能夠以此作為加強琅琊山石刻文物保護工作、推介滁州、提升滁州人文品位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本書...
腰鋪鎮位於滁州南部,古名仁義鋪。清光緒《滁州志》載:“蒲州人崔韜,投宿仁義鋪,遇虎脫其皮變女結為夫妻…..”後人據傳聞稱此地為“妖鋪”,諧音腰鋪。腰鋪...
歷代古志上對滁河多有記載,摘錄二段。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編印滁州志載:“滁河源出瀘州舊梁縣蜃母池,東南行百餘里入全椒縣界,又四十里入含山界,黃山之...
1330年(元至順元年) 忻都任滁州達魯花赤,奉議大夫(見康熙滁州志)。 忻都為雲南左丞(三史同名錄) 1331年(元至順二年) 忻都為湖州達魯花赤(見萬曆湖州府志)...
赤湖城遺址,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關山村赤湖鋪莊,距州城市區7.5公里。清光緒《滁州志》載:“赤湖城在州西20里,今名赤湖鋪。...
上水關·水下關·廣惠橋位於滁州市老城區,時代為宋、明。...... 上水關位於滁州市西大街南側,自北向南橫跨西澗之水。據清光緒23年熊祖詒《滁州志》,上水關建於...
嘉靖四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卒於官,年六十四,贈太子少保,謚恭肅。有《滁州志》、《唐宋元名表》、《胡恭肅集》等。詞條標籤: 政治人物 , 官員, 人物 ...
道標禪師 生卒年不詳。唐德宗建中年間(780—783年)住持寶應寺。滁州刺史韋應物敬其為人高尚,以五言詩贈之:“白雲埋大壑,陰崖滴夜泉,應居西石室,月照山蒼然...
法琛禪師 生卒年不詳。唐代宗大曆六年(771年)春法琛奉滁州刺史李幼卿之命,在琅琊山中興建寺院,繪圖上呈代宗,得御賜“寶應寺”額。法琛時為該寺的住持。...
忻都任滁州達魯花赤,奉議大夫(見康熙滁州志)。忻都為雲南左丞(三史同名錄)1331年(元至順二年)忻都為湖州達魯花赤(見萬曆湖州府志)。...
滁菊是菊目,菊科的植物。滁菊主要產於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為緊密的一種。滁菊偏肝陽,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高血壓中醫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