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劑精製

溶劑精製

萃取的方法除去原料(或半成品)中所含雜質和非理想組分的工藝過程。在石油煉製過程中它是石油產品精製常用的方法之一。早期,用於除去煤油中的芳烴,以改善煤油的燃燒性能;20世紀30年代以後,大規模用於潤滑油餾分的精製,以除去其中的雜質和非理想組分。在中國,1955年糠醛精製裝置投產,目前絕大多數的潤滑油都是通過溶劑精製生產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溶劑精製
  • 方法萃取
  • 對象石油產品
  • 流程:萃取和溶劑回收
過程原理,工藝流程,發展趨勢,

過程原理

各種來源的潤滑油餾分,通常含有多環短側鏈類,硫、氮、氧化合物以及膠質、瀝青質等雜質和非理想組分。這些物質的存在會影響潤滑油的粘溫性、抗氧化安定性和顏色的穩定性等(見潤滑油)。在潤滑油溶劑精製過程中,所選用的溶劑對潤滑油中的雜質和非理想組分的溶解度很大,而對油中的理想組分的溶解度則很小。通過液相萃取將非理想組分除去。當所用潤滑油餾分中蠟質含量較高(如石蠟基或中間基原油得到的潤滑油料)時,除了進行溶劑精製外,尚需經溶劑脫蠟加氫精制(或白土精製);對膠質、瀝青質含量較大的潤滑油原料(如減壓渣油),需先經溶劑脫瀝青再進行溶劑精製、溶劑脫蠟與加氫精制(或白土精製)。潤滑油精製常用的溶劑有糠醛、苯酚和Ν-甲基吡咯等。
溶劑精製

工藝流程

一般包括萃取和溶劑回收兩部分。以糠醛精製為例(見圖),原料與糠醛在萃取塔(以往用填充塔,近期採用轉盤塔)內逆向接觸,在一定的溫度(一般為60~130℃)與溶劑比(一般為1~4:1)條件下,分成兩相。非理想組分存在於下部的萃取液中,為了既保證萃余油質量,又不降低產率,萃取塔應保持較高的塔頂溫度和較低的塔底溫度(一般溫差為20~50℃)。原料進萃取塔前需脫除空氣,以免糠醛氧化。糠醛進萃取塔前需經乾燥,以免降低其溶解能力。
萃余液中含糠醛較少,採用一次蒸發及汽提回收糠醛;萃取液中含糠醛較多,採用多效蒸發及汽提回收糠醛以降低能耗。糠醛的熱穩定性較差,因而溶劑回收的加熱溫度不應超過230℃。
含水糠醛的回收流程,是根據下述特點制定的,即糠醛和水的共沸物蒸氣冷凝並冷卻至一定溫度後,能分成含少量糠醛的水溶液相與含少量水的糠醛溶液相。

發展趨勢

為提高溶劑精製的技術水平,降低其能耗,各國正在進一步尋找選擇性更好的溶劑,發展高效的萃取設備,改進溶劑回收的流程和操作條件等。此外,對性質很差的潤滑油原料,採取加精製,代替溶劑精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