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麥28
- 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1
- 作物名稱:小麥
- 申請者:河南溫農豐華種業有限公司
- 育種者:河南溫農豐華種業有限公司
- 品種來源:周麥16(母本)、新麥18(父本)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精細整地,測土配方施肥,土壤和種子處理,適期適量播種,田間管理,適時收穫,
選育過程
2004年組配“周麥16×新麥18”,組合號為04(18),F1代收狀25個單株;F2代按單株編號單粒擺播25個小區,經田向觀察第2個小區中有表現矮稈、抗倒、結實性好的單株,該年選擇66個單株經室內考種保留32個單株;F3代在32個株系中選擇13個單株經室內考種全部保留;F4代在04(18)-2-6-9、04(18)-2-6-10、04(18)-2-6-11、04(18)-2-6-12、04(18)-2-6-13等5個株系中選擇100個單株經室內考種保留49個單株;F5代在49個株系用中發現04(18)-2-6-13-2、04(18)-2-6-13-8、04(18)-2-6-13-33等3個系,抗性好,中熟,莖稈粗壯,強抗倒,整齊一致;2010年、2011年三系同時參加品系鑑定,其中04(18)-2-6-13-2表現最好,產量均居49個品系的第1位;2011年以溫0418為名參加河南省區試,同時繼續進行純系選擇。2014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豫審麥2014021。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溫麥28屬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種,生育期225.3~235.0天。幼苗半直立,葉片較窄,葉色濃綠,苗勢壯,冬季耐寒性較好;分櫱力較強,畝穗數較多,穗層較厚。春季生長穩健,兩極分化快,苗腳利索,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成株期株型較緊湊,穗下節短,旗葉及下部葉片小,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好,株高72~75厘米,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紡錘形穗,結實性較好,穗粒數中等,矮稈。籽粒長圓,偏角質,飽滿度好,容重高,黑胚率全。田間自然發病輕。根系活力強,後期葉功能好,耐高溫,熟相好。灌漿中後期長勢好,綜合抗性優,豐產穩產性好。高水肥條件更有利於其產量潛力的發揮。
- 品質分析: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14%, 容重816克/升,濕麵筋含量30.9%,降落數值381秒,沉澱指數48毫升,吸水量61.0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9分鐘,穩定時間1.6分鐘,弱化度190F.U.,硬度63Hl,白度72.8%,出粉率69.9%;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15.08%,容重798克/升,濕麵筋含量31.1%,降落數值268秒,沉澱指數45毫升,吸水量59.6毫升/100克,形成時間2.7分鐘,穩定時間1.4分鐘,弱化度204F.U.,硬度62HI,白度72.3%,出粉率71.3%。檢測結果顯示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
- 區域試驗: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組區域試驗,14點匯總,13點增產,1點減產,增產點率為92.9%,平均產量為7092千克/公頃,比對照周麥18增產2.4%;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區域試驗,13點匯總,10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為76.9%,平均產量為7579.5千克/公頃,比對照周麥18增產2.2%。
- 生產試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組生產試驗,16點匯總,15點增產,1點減產,平均產量8443.5千克/公頃,比對照周麥18增產6.0%。
適種區域
溫麥28適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麥區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種植,高產田更能發揮其增產潛力。
栽培技術
精細整地
播前整地應深耕細耙,耕深30厘米左右,耕後及時細耙,粉碎坷垃,踏實土壤,保住底墒,達到上虛下實,保證播種時土壤含水量不低於18%,為種子發芽出土創造良好的條件。
測土配方施肥
前茬玉米收穫後及早粉碎秸稈,耕翻人土,秸稈切碎長度不大於10厘米;同時澆塌墒水,踏實土壤,並補施氮肥,調整碳氮比,促進秸稈腐熟分解。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養分測定結果、產量目標和所施用肥料中各營養元素含量確定氮、磷、鉀元素的配比和具體用量。一般施純氮210~240千克/公頃,五氧化二磷90~135千克/公頃,氧化鉀90~120千克/公頃,鋅肥22.5~30千克/公頃。底肥中的氮肥施入量占全生育期總施肥量的60%~70%,磷肥和鉀肥全部做底肥施人。有條件的應犁前撒施優質有機肥45~75立方米/公頃,氮肥撒犁溝深施,磷肥撒垡頭分層底施,鋅肥與有機肥混勻或拌細土撒施。
土壤和種子處理
耕前進行土壤處理。病害嚴重發生地塊,可用50%福美雙45千克/公頃+細沙土300千克/公頃混勻,撒垡頭耙勻;地下害蟲嚴重發生地塊,可用辛硫磷或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7.5~45千克/公頃,或用毒死蜱乳油4.5~7.5千克/公頃+細沙土千克/公頃混勻,撒垡頭耙勻。
播前進行種子處理,適樂時20毫升+40%甲基異柳磷10毫升+水200~250克,可拌麥種10千克,進行人工拌種,要求拌種均勻。
適期適量播種
適期播種是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的重要前提,根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狀況適期適量播種。溫麥28為半冬性品種,播期一般為10月5日~20日,以10月10日左右為最佳,高肥力地塊適宜播量為120~150千克/公頃,中低肥力地塊適當加大播量。如延期播種,每推遲3天,以播量增加7.5千克/公頃為宜。小麥播種要儘可能選用精播機或半精播機,以保證下種均勻,深淺一致。
田間管理
- 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以促為主,主要是促根增櫱育壯苗,協調生長與養分積累之間的矛盾,確保幼苗安全越冬。壯苗指標:主莖6葉一心,單株分櫱5~6個,群體總莖數1050萬/公頃左右,單株次生根10條左右,葉色濃綠。
- 查苗補種,疏苗移栽:小麥出苗後及早進行查苗補種,對缺苗斷壟10厘米以上地段,力爭在出苗後3~5天補齊。沒有及時補種的麥田要採用疏苗移栽,從麥苗開始分櫱到土壤封凍前均可進行,就地剔稠補稀,去弱留壯,邊移邊栽。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宜。栽後捺實,缺墒時適量澆水,以利成活。無論補種或移栽,要確保品種相同,以免造成混雜,影響純度。
- 區別苗情,分類管理:群體適宜的壯苗麥田要及時中耕除草,增溫保墒;生育期提前的旺長麥田,要採取鎮壓、深中耕結合粑耱或化控技術控制旺長,穩定群體;群體較小長勢偏弱麥田,要根據苗情,及早促弱轉壯,以利安全越冬。
- 澆水追肥: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3~5攝氏度時,對0~20厘米土壤含水量低於20%的麥田進行冬灌。禁止大水漫灌,澆水量不宜過大,但要澆透,以澆水後當天全部滲人土中為宜。對於底肥不足、麥苗發黃的田塊,可結合冬灌補施純氮75千克/公頃左右。澆越冬水後,一定要在墒情適宜時及時劃鋤,破除板結,保持墒情。
- 中期管理
- 適時中耕:開春後要及時進行中耕,可破除板結,鬆土保墒,提高地溫,促苗早發,消滅雜草,抑制春櫱過量滋生,確保麥苗穩健生長。
- 追肥澆水:對於土壤墒情和麥苗生長正常的麥田,春季灌溉可推遲到拔節末期進行,一般在3月中下旬,此時基部第一節間固定、第二節伸長1厘米以上。結合灌溉,施純氮75~105千克/公頃。
- 病蟲害防治:小麥起身期進行紋枯病預防,用20%三唑酮乳油0.75升/公頃,對水750千克/公頃均勻噴霧,兼防小麥白粉病、小麥條鏽病。拔節期用三唑酮乳油0.75升/公頃,或用12.5%烯唑醇可濕粉300克/公頃,對水750千克/公頃均勻噴霧,防治小麥白粉病、小麥條鏽病。雜草嚴重的地塊,一般在2月上旬進行春季化學除草,方法和冬前相同。
- 預防霜凍:小麥拔節以後若遇日最低氣溫0~-2攝氏度的寒流天氣預報,應在寒流來臨前立即澆水,預防霜凍。
- 後期管理
- 澆好灌漿水:小麥生育後期如遇乾旱,應在小麥孕穗期或籽粒灌漿初期進行小水澆灌,以利於提高小麥籽粒品質。澆水時要注意天氣,一定要無風搶澆,有風停澆,防止因倒伏而造成減產。一般不澆麥黃水。
- 葉面噴肥:抽穗期用小麥多元微肥進行葉面噴灑,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2.25千克/公頃,對水600~750千克/公頃,進行葉面噴灑,預防乾熱風和提高籽粒品質。
適時收穫
小麥成熟前15天左右進行一次田間去雜,拔除雜株。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是蠟熟末期,此時小麥千粒重和產量最高,收穫過早或過晚,均會導致產量和千粒重降低。小麥蠟熟末期的長相是麥葉、麥穗及穗下節全部變黃,莖稈還有一定彈性,大部分籽粒變硬,已呈現光澤。聯合收割機收穫時,應嚴格按品種單收、單曬、單貯。收割機換品種時,要清淨機器,防止機械混雜,提高小麥品質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