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鳴劍(1907—1990),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紅光村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將領。曾先後在同化國小(原生才國小)和梅州中學就讀。1925年,他考入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他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六十七師副師長,參加了長沙會戰;1941年,中國政府派溫鳴劍任中、英、美中國戰區陸空聯軍總司令部中將副參謀長。1942年春,中國十萬遠征軍出征緬印,初戰失利後又誤入野人山而損失官兵大半。1942年冬同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為培訓中國遠征軍,指名要求溫鳴劍出任中國遠征軍的副總參謀長。1943年任第三戰區參謀長,1944年任青年軍第二○九師師長。後調任徐州第九軍官訓練處中將主任。
海南島解放前夕,溫鳴劍經澳門赴瑞士。1980年,葉劍英通過中國駐瑞士大使館文化專員參贊廖練迪,致函溫鳴劍,評贊:“溫鳴劍將軍是解放海南島的功臣之一。希望他在適當的時候回中國大陸參觀考察,繼續致力振興中華,為促進祖國台海兩岸的和平統一事業作出貢獻。”受葉劍英邀請,溫鳴劍於1980年秋,第一次攜夫人同行,回國探親參觀,足跡遍及大江南北。葉劍英曾在從化溫泉接見他們夫婦二人。此後,溫鳴劍經常回國探訪,尋根祭祖,探親訪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鳴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梅州市梅縣區丙村紅光村
- 出生日期:1907年
- 逝世日期:1990年
- 職業:中國戰區陸空聯軍總司令部中將副參謀長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潮州分校
人物簡介,立志報國,抗日名將,回國探親,
人物簡介
溫鳴劍(1907—1991),名洪生,字明敬,號佐慈,廣東梅縣丙村鎮紅光村人。自幼聰明好學,酷愛武術。1925年在梅州中學就讀高中二年級時,正值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革命思潮高漲,溫鳴劍毅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學習。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某部指導員,參加第二次東征。1928年考入廣州中山大學,1930年轉考入北平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國民黨第一集團軍總參謀部中校參謀。後應國府陸軍大學校長黃慕松的邀請,到南京任該校教官。在“陸大”,由學校保送到美國西點軍校深造。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溫鳴劍奉召回國任十八軍六十七師副師長,參加長沙對日作戰,立下戰功,擢升少將師長。後因六十七師與新四軍在補給上有聯繫,溫鳴劍被調第三戰區將校訓練團任教育長。1939年10月升任國民黨八十軍副軍長。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英、美中國戰區陸空聯軍總司令部成立,中國政府派溫鳴劍為總部中將副參謀長,駐加爾各答。1年後奉命回國,調第三戰區任參謀長。不久,任第九戰區第二十師師長。1944年5月,日軍大舉攻湘,溫鳴劍率部參加長沙、衡陽戰役。是年,國民政府發動“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溫鳴劍被任命為青年軍二○九師師長。時梅縣有1400多名知識青年從軍,連同在外的梅縣籍青年共1600多人。這批青年被編入溫鳴劍的二○九師,集中到福建上杭集訓。
1945年8月抗戰結束,青年軍解散,溫鳴劍調任徐州第九軍官訓練處中將主任。1948年調任國民黨陸軍步兵學校校長兼國防部第四廳廳長。後隨步校南下海南,任海南警備副司令兼步校教導師師長。海南島解放前夕,奉派出國考察,經澳門赴瑞士,在聯合國某總部工作。
1950年6月,韓戰爆發。10月,中國人民組成志願軍赴朝鮮抗美援朝。當時,美國軍方擬派溫鳴劍赴朝鮮戰場任軍事顧問,溫鳴劍不願中國人打中國人而拒絕參加,去瑞士定居。在瑞士期間,曾受聘於英國牛津大學、瑞士日內瓦大學任中國史教授。1951年,美國陸軍學校校長請他作關於韓戰問題的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這場戰爭的最後結果,絕不會是中共的失敗。會場上有人提問:“你還是蔣介石的將軍嗎?”他鄭重地回答:“我是中國的將軍!”中瑞建交後,溫鳴劍每年均應邀出席中國駐瑞士大使館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招待會。1983年、1985年、1987年先後3次應邀回國觀光,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熱情接待,曾在天安門台上觀禮和參觀軍事演習等。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
1991年11月27日因腦溢血在瑞士日內瓦湖畔寓所病逝,終年84歲。
立志報國
溫鳴劍,1907年出生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井塘以實堂(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溫生才的“胞衣跡”)。1925年正在梅州中學讀書的溫鳴劍為回響孫中山先生反封建反帝、民主共和的號召,考入了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畢業後,他參加過東征、北伐。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革命陣營的國共兩黨分裂內戰,溫鳴劍毅然拋棄少校官銜,離開國民革命軍,考入廣州中山大學深造。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眼見日寇侵占我東北大好河山,還虎視眈眈我晉察冀、內蒙等地,於是他又一次投筆從戎,考入北平陸軍大學第九期及兵學研究院進修,“志在竭盡所能,為國效力。”由於畢業成績優異,留陸大任教。未幾又榮獲保送去美國陸軍西點軍校深造。他的同班同學魏德邁後來成為美國的五星上將。
“七·七”蘆溝橋事變,爆發了全民抗日戰爭。溫鳴劍剛好結束學業。驚聞此變,乃喟然而曰:“大丈夫當橫刀立馬,為國為民效命沙場。”於是回國投奔抗日戰場。初任上校旅長,龍衢一仗,殺得日寇大敗而逃,初立戰功,升任副師長。後又領軍在長沙以北,作為武漢保衛戰的外圍拱衛。再戰殺敵遍野,保衛了武漢和長沙以北一帶江漢平原,升少將師長兼任戰區參謀長。1941年,中國政府派其任中、英、美中國戰區陸空聯軍總司令部中將副參謀長。
1942年春,中國十萬遠征軍出征緬印,初戰失利後又誤入野人山而損失官兵大半。1942年冬同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為培訓中國遠征軍及作戰方案,指名要求溫鳴劍出任中國遠征軍的副參謀長。於是溫鳴劍又出現在印緬戰場,重招十萬青年。溫將軍以雲南昆明為訓練中心,在昆明近郊的黑林鋪、乾海子、北較場為營地,參照印度藍伽的訓練方法,分步、炮、工、通訊、輜重、參謀、後勤、軍醫等科目,設專科訓練班,每期六周,分批訓練。經過大量的組織、人員的補充,輪訓,換裝,充實裝備,約半年時間,新的十萬遠征軍建立起來了。到1943年10月,已完成整訓的有17個師。中國遠征軍司令官也改由衛立煌、副司令長官黃琪翔出任,另配備炮兵兩個團,重迫擊炮一個團,高射炮一個團,工兵一個團。各軍、師重新整頓裝備,全是機械化的美式裝備。再由各軍、師、旅、團進行全面整合、磨練,已有分散的單兵作戰能力,也有整體配合的協同作戰能力。又進行了近半年的政治愛國主義、軍事知識和紀律的訓練,士氣大為旺盛,全軍面貌煥然一新。加上中國軍人吃苦耐勞、愛國愛民的團隊精神,中國遠征軍已成為世界一流的精銳之師。1943年任第三戰區參謀長,1944年任青年軍第二○九師師長。後調任徐州第九軍官訓練處中將主任。海南島解放前夕經澳門赴瑞士。
抗日名將
1944年4月,遠征軍開始滇西大反攻,很快收復了騰衝、龍陵,打通了中印公路(後又命名為“史迪威公路”)。收復滇西全境後,1944年秋,盟軍中國戰區司令長官蔣介石要把能將溫將軍調回國內任青年軍209師的中將師長,以訓練新軍,準備大反攻。於是溫將軍又回到福建,以上杭為中心,招募淪陷區的流亡青年和在校青年學生從軍,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沒有國,哪有家!”等響亮口號,吹遍東南沿海和中西部各省區。1945年春,209師青年軍成軍之後,立即投入訓練。嚴格的訓練,崇高的愛國思想品德教育,為年青一代新軍,創建樹立了新軍風氣,新一代青年軍人成了精銳之師。而且在中國抗日大反攻中顯示了威力,在閩、浙戰場上屢立戰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溫將軍率領他的209師在閩、浙一帶協助接收日軍投降及遣散日俘、日僑回日,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紀律嚴明,甚得民望。全國人民期望戰後能和平民主建國,在整編復員中,官兵紛紛回響:或凱旋迴鄉農耕,或回校讀書,各謀所就。溫將軍這時調入國防部四廳任廳長。後又任湯山步兵學校校長。
溫將軍治軍嚴明,愛兵如子。抗日時初任旅長,率領兩個營不到千人官兵在龍衢設伏,誘日寇深入幽谷,然後合圍攻擊千餘之敵於谷內,殺得日寇屍橫遍野,大敗而逃,獲上級嘉獎:犒軍百斤之豬。時值抗日艱苦,難得有此一舉,官兵同甘共苦。將軍乃宰豬煮粥,與部屬共餐一頓難得的佳味,皆大歡喜。他晉升副師長後,發現有個別部下違犯軍紀,有損軍民關係。乃向民眾百姓道歉,自責治軍不嚴,然後再教育部屬:軍民似魚水關係;魚兒豈能無水。無水之魚難活長久,切記!謹記!然後重新宣布軍紀,整頓軍風,面貌煥然一新。將軍嚴於律己,待部屬則寬厚仁慈,甘苦共嘗的為人治軍之道,與民秋毫無犯,與部屬推心置腹相交,甚得部屬愛戴和擁護。故至今許多在世的部屬每念及此,無不欽佩.
回國探親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二期學生溫鳴劍將軍於1990年冬在瑞士去世,距今已有20年多了。
2003年的冬至前,溫將軍抗日時的貼身侍衛、旅台的鐘先生回梅要去探望老長官的家鄉——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井塘村故居耕廬。黃埔軍校同學會梅州市聯絡組余立和梅州日報通訊員李順松陪同前往。車到丙村鎮耕廬,溫將軍的侄兒溫協達和侄孫溫灣祥、溫文祥等家屬已等候多時。座談中了解到溫將軍生前的不少軼事,錄以備考。
1980年葉劍英元帥通過中國駐瑞士大使館文化專員參贊廖練迪(現為嘉應學院法語教授),致函僑居瑞士日內瓦的溫鳴劍將軍,評贊:“溫鳴劍將軍是解放海南島的功臣之一。希望他在適當的時候回中國大陸參觀考察,繼續致力振興中華,為促進祖國台海兩岸的和平統一事業做出貢獻。”溫將軍原是葉元帥在黃埔軍校任教時的學生,又是梅縣同鄉人,兩家相距不過二十來里。
溫將軍接示後,欣然從命,整裝回國探親參觀。第一次是1980年秋攜夫人同行,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過後,葉元帥還在從化溫泉接見他們夫婦二人。以後的1981至1987年連續7年,或是伉儷同行,或是長子擴達夫婦陪同,或是次子暢達夫婦陪同,或是三子放達夫婦陪同,或是女兒良穆夫婿陪同,帶子孫回來故國家園探訪,尋根祭祖,訪友探親,暢敘情誼。1984年還專程回北京參加黃埔軍校同學會的成立,被選為同學會理事,直到逝世前,只要理事會開會,溫將軍必親自出席。1984年秋還攜夫人葉耕英和子女一起回鄉祭祖。溫將軍去世後,1997年秋,溫夫人葉耕英女士已是年近九十的耄耋之年,還帶子孫再一次回鄉祭祖探親訪友,可見其一家愛國愛鄉之情深誼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