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清代吳瑭(鞠通)著(1798年),為溫病通論著作。該書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為溫病創新理論之一。在溫邪易耗傷陰液思想的指導下,吳鞠通倡養陰保液之法,並擬訂了層次分明的溫病治法方藥體系,故《溫病條辨》被稱為清代溫病學說標誌性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溫病條辨》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溫病條辨》,清代吳瑭(鞠通)著(1798年),為溫病通論著作。該書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為溫病創新理論之一。在溫邪易耗傷陰液思想的指導下,吳鞠通倡養陰保液之法,並擬訂了層次分明的溫病治法方藥體系,故《溫病條辨》被稱為清代溫病學說標誌性著作。
《溫病條辨》,清代吳瑭(鞠通)著(1798年),為溫病通論著作。該書在清代眾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
溫病條辨序原文及注釋 編輯 昔淳于公有言⑴:“人之所病,病病多;醫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於溫病者矣。何也?六氣之中⑵,君相兩火無論...
《溫病條辨講解》是200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藥中。本書介紹了對溫病學的源流與發展、傷寒與溫病的關係及全書基本內容作全面了解。...
《胡希恕講<溫病條辨>拾遺》是200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胡希恕。...... 《胡希恕講<溫病條辨>拾遺》是200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胡希恕。...
《〈溫病條辨〉白話解》是現代浙江中醫學院編譯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 《〈溫病條辨〉白話解》是現代浙江中醫學院編譯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
《溫病條辨白話解》是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溫病。...... 《溫病條辨白話解》是196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溫病。書名 溫病條辨白話...
清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主治溫病下後無汗,脈下浮而數者。...... 出自《溫病條辨》卷二。主治溫病下後無汗,脈下浮而數者。名稱 清燥湯 ...
《全注全譯溫病條辨》是2010年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吳鞠通|。...... 《全注全譯溫病條辨》是2010年貴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吳鞠通...
《溫病條辨症方歌括》,溫病著作。清·錢文驥輯於1903年。...... 錢氏按《溫病條辨》原本次序,將溫病諸證證治方藥編成韻語歌括,便於讀者學習。1954年由上海中...
《溫病條辨》序原文 編輯 昔淳于公有言⑴:“人之所病,病病多;醫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於溫病者矣。何也?六氣之中⑵,君相兩火無論已...
《白話中醫四部經典:溫病條辨(雙色版)》共六卷,卷首引證《內經》經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系統地把溫病分成上焦、中焦、下焦三篇,詳細地論述了溫病的...
《溫病條辨析評》作者是 嚴冰由中醫古籍出版社於 2007-11-01出版。...... 《溫病條辨析評》分為五卷:首卷歷引經文為綱,分注為目,原溫病之始;二卷為上焦...
二甲復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三。具有育陰潛陽之功效。主治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乾齒黑,手指蠕動。...
《溫病條辨醫醫病書》是2008年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瑭。本書是論述溫病的專著,兼論產後小兒部分病證,共六卷,計立法265條,附方...
《溫病條辨白話解讀》是中醫學的重要典籍之一,自該書問世以來,一直是學習中醫者必讀之書,前人多把該書與《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
護陽和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三。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的功效。主治溫病熱入血室,醫與兩清氣血,邪去其半,脈數,余邪不解者。臨床上常用於氣陰兩虛...
《溫病條辨》系清代吳瑭所著,是中醫溫病學中的一部重要專著,成書以來一直為後世醫家所推崇,並作為學習溫病學和臨床參考的必讀書。書中仿《傷寒論》體例,汲取明...
《溫病條辨一學就通》是2009年3月由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政宏。本書詳細講述了上焦、中焦和下焦的所有溫病條辨集以供學醫者查閱...
《溫病條辨》是中醫學的重要典籍,被稱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該書較系統地論述了四時溫病的病因、發病、傳變、診斷及治療,不僅是中醫臨床診治溫熱病的重要...
《溫病條辨》是中醫溫病學的經典著作之一。本書作者尚《內經》,崇《傷寒》,40餘年來潛心於《內經》、《傷寒論》的理論及臨床研究,據此對《溫病條辨》主要條文...
連翹赤豆飲,中醫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卷二。具有清熱滲濕之功效。主治素積勞倦,再感濕溫,誤用發表,身面俱黃,不饑溺赤。...
這一階段,以吳又可《溫疫論》和清葉天士《溫熱論》、薛生白《濕熱病篇》、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溫病學家及溫病學專著為標誌,有關溫病的理法...
受到吳又可《瘟疫論》和葉桂的啟發,所以繼承葉天士對溫病的研究,於四十歲寫成《溫病條辨》。他首先提出九種溫病,創立三焦辨證,總結溫病治療原則,有效方劑及危險...
出版《劉景源溫病學講稿》《溫病條辨通俗講話》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已通過成果鑑定的科研項目包括“中醫防治疫病文獻及獻方獻藥整理研究”(國家中醫藥...
吳鞠通有感於當時醫生墨守傷寒治法不知變通,撰寫《溫病條辨》七卷,提出溫病的三焦辨證學說,對溫病學說貢獻很大,是繼葉天士、薛雪之後的溫病學派重要代表人物。...
經過數年的努力,他終於探索出一些規律和醫治方法,並於1798年著成《溫病條辨》一書,他的這部書,是祖國治療溫熱病較有系統的一部溫病學著作,對後世影響很大。他...
1.原書主治 《溫病條辨》卷1:“燥傷本髒,頭微痛,惡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脈弦,無汗,杏蘇散主之。”[1] 2.方論選錄 吳瑭《溫病條辨》卷1:“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