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熱有隙效應

溫熱有隙效應

溫熱有隙效應,是指兩個燃燒物體之間必須相隔一個合適的距離才會燃燒的最充分。這個理論套用到人際關係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有一個距離的把握,這樣才能保證人際關係的融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熱有隙效應
  • 所屬領域:人際關係
理論來源,衍生含義,

理論來源

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兩根室外燃燒的木柴,當相距很遠時,時隔不久就熄滅了;當相距太近合併為一體,時隔不久也熄滅了;只有當兩者相距有度,間隙不遠也不近時,兩根木柴才相互輝映,直至全部化為灰燼。這樣一種自然現象,科學家稱之為“溫熱有隙效應”。

衍生含義

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像“有隙”才能使兩根木柴更好地燃燒一樣,“有度”才能保持人與人之間正常良好的關係和心理的和諧融洽。因為人既有社會的共融性,又有個體的獨立性、私密性。人的這一特點,一方面要求在人與人交往中提倡團結友愛,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們要互相尊重、給予彼此一定的獨立空間。這就像物質中處於平衡狀態的原子之間存在一個平衡距離一樣,兩個原子一旦小於這個平衡距離,就會產生質的變化,引發化學反應。
人際交往距離效應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所保持的空間距離是人際關係遠近的具體表現:父母和子女、情人、夫妻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8英寸;朋友、熟人間的距離一般為1.5~4英尺;一般相識者之間的距離為4~12英尺,陌生人、上下級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2~25英尺。
異性距離效應
其實,身體與身體的距離,既反映了人們心與心的距離,也是人們保持和調整心與心的距離的重要方式。對於相愛的雙方來說,在一起的最終目的絕不是為了印證距離,而是為了滿足情感的契合與歸屬。因此,為了保持心理的相融,他們必須適時保持和調整彼此間的距離,這既有身體與身體的距離,也有心與心的距離。
對於異性朋友來說,距離的把握就更重要了,否則很容易把彼此置於尷尬的境地。據不完全統計,與異性朋友間的最佳對話距離是0.5~1米,而和朋友散步的距離則應該保持在1米左右。靠得太近,容易給人傳遞不恰當的曖昧信息;而離得太遠,又會令朋友之間顯得陌生和不自然。
親人距離效應
親人之間,同樣需要有各自能夠自由呼吸的空間。只有空間距離適當,讓人有自由活動的餘地,才能形成自然的溝通與交流。調查顯示,一般與父母親密無間的子女,都會和父母保持一堵牆的距離。也就是說,子女們在家裡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
套用實例
某部新排長小李與本排班長小劉年齡相當,性格相近,情趣相投,又是同鄉,兩人無話不談。在一些人眼裡,他們的關係似乎可稱為“親密無間”了。可恰恰在這種情況下,幾個月後兩個人卻疙疙瘩瘩起來。原來,劉班長覺得李排長是“哥們兒”,就“代替”李排長行使權力,擅自批准本班戰士外出一天;而李排長也未經劉班長同意,自作主張,拆開了劉班長女朋友的來信。可見,人與人相互關係過於“接近”,以至於親密無間、忘乎所以、丟棄原則,未必真正能使關係融洽、友誼長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