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泉居
- 人口數量:4700人
- 總面積:380公頃
- 交通:便捷
位置簡介,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人物簡介,
位置簡介
境內有縣屬福瑞集團、春園食品集團、國家糧油儲備庫、石油公司、鳳凰紡織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是投資建廠的黃金地段。
2000年, 全村共1450戶,總人口47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6‰。現以李、劉、張為主要姓氏,均為漢族。
1949年, 該村糧食作物以地瓜為主,畝產僅500公斤。1978年後,該居借改革開放春風,靠位居縣城的區位優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農村經濟飛速發展。2000年,全居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億元, 人均純收入5000元。該居是臨沂市經濟強村之一,臨沂市首批小康村,臨沂市鄉鎮企業明星村居,莒南縣計畫生育、精神文明先進單位,並被山東省司法廳授予“全省調解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大事記
1942年2月, 成立了中共溫水泉村黨支部,李鳳池任黨支部書記。秋後,成立了民兵隊,李鳳池兼任隊長。
1944年春,濱海軍區授予溫水泉村為“爆炸模範村”,同時授予該村民兵李鳳池、蔣鳳友辣漿頸戰為“爆炸英雄”稱號。《大眾日報》刊登《李鳳池的威名》和《閒人免進》兩篇文章,描寫了當時民兵設雷炸敵的生動場面。欠體遷
1956年, 溫水泉村農業社組織400多人外出捉蟾取蟾酥,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蟾酥產地。
1965年建起了磚廠,為該村第一個村辦企業。
1979年,成立村建台料少築公司。
1984年,成立峙嵋汽車大修廠。
1984年,雅槳符采建起了全縣最大的七層綜合性營業樓-溫泉大廈。
1995年,全村4700人集體辦理了農轉非。
1995年,投資1200萬元新建莒南縣華綸化纖廠,產品填補了山東省化纖空白。
1996年5月, 溫水泉村撤村改為溫泉居。同年,溫水泉村黨支部改為溫泉居黨總支委員會,下設8個黨支部。
1996年9月13日,溫泉居成立了溫泉企業集團,是莒南縣第一個村級企業集團。
1997年至1998年, 六建公司連續兩年獲山東省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泰山杯”獎,成為臨沂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建築企業。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1949年,該村350多戶,2000多口人,主戀墊蜜食以地瓜為主,畝產500公斤,花生、小麥畝產只有80公斤左右。每逢春、秋兩季,便組織部分青壯年到外地捉蟾取蟾酥, 成為該村主要收入來源。到1956年,組織400多人外出經營,平均每人經濟收入100元~200元,該村成為全國最大的蟾酥產地。
1960年,該村興修水利,新修溫水泉水庫1座,新建塘壩5個。1973年,全村掀起了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高潮,把土地整成“三合一”梯田,修水渠1500米,建機電灌站2座,整修地200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新中國成立初期,村里工副業項目有2個油坊、1個供銷合作社、5台織布機、 4台彈花機犁踏辣、軋花機和1個染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先後建起了建築公司、峙嵋大修廠、木器廠、鑫磊建材廠、外加劑廠、華綸化纖廠等18處企業,形成了建築建材、化工化纖、肉類食品、汽車維修、商業飲食等多元化經營格局。1996年,組建了全縣第一個村級企業集團-溫泉企業集團公司。至2000年底,全居工業從業人員4500多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2億元,固定資產1.2億元,創利稅1300萬元,其中上繳稅金467萬元。
建築業: 1979年成立村建築公司良戲-莒南縣第六建築公司,占地6公頃,固定資產1114萬元, 流動資金1620萬元,從業人員2060人,年施工能力12萬平方米,施工資質為二級。
90年代以後,六建公司搶抓機遇,實施“質量興企”戰略,創建名牌工程,企業效益和工程質量逐年提高, 2000年完成產值5250萬元,創利稅516萬元,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70%以上。自1992年以來,先後有462項工程被評為地(市)級優良工程,9項工程被評為省優工程, 連續兩年獲得市樣板工程,1997~1998年獲山東省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泰山杯” 獎。1999年,六建公司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
第三產業 1949年,辦起了第一個商店-供銷合作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溫泉居黨總支借靠近縣城的區位優勢,加快了集體經濟發展和居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1990年,在村西南部建起了溫水泉商場,商場規模不斷擴大,設施不斷齊全,功能日臻完善。大力發展沿街沿路經濟,吸納了更多的居民前來務工經商,全居共有2500多人常年從事商業流通、飲食服務、維修加工、運輸等多種經營活動。2000年,第三產業總收入達6500萬元。居民儲蓄存款達3000萬元,戶均2.14萬元,居全縣各村居之首。
特色產業 溫泉居辦企業認真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增強了企業活力,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排頭兵。魯南外加劑廠與山東省建材設計院聯合開發生產的系列產品外加劑, 填補了省內空白,被評為省鄉鎮企業著名品牌,並躋身山東省鄉鎮企業500強和山東省鄉鎮企業技術示範企業。該居研製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項目通過了省級鑑定並獲得國家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鄉鎮企業科技進步獎和省級技術進步三等獎。華綸化纖廠生產的產品高強力工業丙綸長絲填補了省內空白。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溫泉居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就是濱海革命根據地中心區。1940年,該村設有抗日國小, 主要撫養教育抗日軍屬子女,有100多名學生。新中國建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至2000年,該居設有敬老院1處,學校1所,幼稚園1所,在校生12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並規定凡考上大學的學生,根據考取的學校分別給予2000~10000元的獎勵。
溫泉居重視人才的培養, 先後輸送150多名業務骨幹到高校或大企業進行專業培訓,並外聘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0多人。
人民生活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68年全村地瓜乾平均每人150公斤, 另有小麥雜糧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村民生活逐步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居民儲蓄存款額達3000萬元,戶均2萬元,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首富村居。
村莊建設 1949年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土石木結構為主。新中國建國後,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70年代後,大多利用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建房。從1996年起投資350多萬元, 修建了3座橋樑,硬化了居內十泉路、民主路、十茅路3條主要街道,道路兩旁種植了鮮花,並有專職環衛人員負責街道衛生,總長近5000米,並安裝了路燈,家家通上了自來水,安裝了程控電話。
集體福利 1996年以來,溫泉居委會規定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定期享受生活補助。對老黨員、病殘人員和貧困戶建立扶助檔案,使其全部過上了小康生活。同時,對全居“五保”老人由敬老院集體供養、專人護理,每月發給生活補助費90元。設立了社會保障服務辦公室,出台了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對在居辦企業就業的全體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9年該村有第一個中共黨員。1942年2月成立溫水泉黨支部,李鳳池擔任支部書記。 1996年,溫水泉村黨支部改為溫泉居黨總支委員會,至200 0年,黨總支下設8個黨支部,126名黨員。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2年秋後成立民兵隊, 李鳳池任隊長。1999年3月,由村民直選選出溫泉居村民委員會,設委員2人,李子農任主任,下設4個居民區,委員王彥雲、孫成彬,民兵連長李翠虎,治保、調解主任李洪渠,婦女主任孫家蓮。
人物簡介
李子和(1909~1957) 出身於貧農家庭。1942年春,在村東玉皇廟院內開荒栽種地瓜,畝產鮮瓜1500多公斤。1943年積極回響“發展生產,抗戰支前”的號召,帶領民眾開荒13.3公頃, 其中自己開荒0.5公頃。1945年,出席濱海區在莒中縣寨里河召開的勞模大會,獲濱海區“勞動模範”稱號,並獎大紅馬1匹。
李洪偉 1962年生,1978年參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共十字路鎮委副書記、溫泉居委黨總支書記、溫泉企業集團總經理。1994年上任後,帶領民眾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全村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後建起了興泉油脂廠、華綸化纖廠、 魯南外加劑廠等18家企業,並組建了全縣第一家村級企業集團-溫泉企業集團公司。 到2000年,全居工農業總產值達3.9億元,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第一村居。先後當選為山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莒南縣人大常委會委員,被評為市、縣十大傑出青年,獲市勞動模範、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鄉鎮企業家、山東省優秀廠長(經理)等。
1960年,該村興修水利,新修溫水泉水庫1座,新建塘壩5個。1973年,全村掀起了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高潮,把土地整成“三合一”梯田,修水渠1500米,建機電灌站2座,整修地200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新中國成立初期,村里工副業項目有2個油坊、1個供銷合作社、5台織布機、 4台彈花機、軋花機和1個染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先後建起了建築公司、峙嵋大修廠、木器廠、鑫磊建材廠、外加劑廠、華綸化纖廠等18處企業,形成了建築建材、化工化纖、肉類食品、汽車維修、商業飲食等多元化經營格局。1996年,組建了全縣第一個村級企業集團-溫泉企業集團公司。至2000年底,全居工業從業人員4500多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2億元,固定資產1.2億元,創利稅1300萬元,其中上繳稅金467萬元。
建築業: 1979年成立村建築公司-莒南縣第六建築公司,占地6公頃,固定資產1114萬元, 流動資金1620萬元,從業人員2060人,年施工能力12萬平方米,施工資質為二級。
90年代以後,六建公司搶抓機遇,實施“質量興企”戰略,創建名牌工程,企業效益和工程質量逐年提高, 2000年完成產值5250萬元,創利稅516萬元,工程合格率100%,優良率70%以上。自1992年以來,先後有462項工程被評為地(市)級優良工程,9項工程被評為省優工程, 連續兩年獲得市樣板工程,1997~1998年獲山東省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泰山杯” 獎。1999年,六建公司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面質量管理達標單位”。
第三產業 1949年,辦起了第一個商店-供銷合作社。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溫泉居黨總支借靠近縣城的區位優勢,加快了集體經濟發展和居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1990年,在村西南部建起了溫水泉商場,商場規模不斷擴大,設施不斷齊全,功能日臻完善。大力發展沿街沿路經濟,吸納了更多的居民前來務工經商,全居共有2500多人常年從事商業流通、飲食服務、維修加工、運輸等多種經營活動。2000年,第三產業總收入達6500萬元。居民儲蓄存款達3000萬元,戶均2.14萬元,居全縣各村居之首。
特色產業 溫泉居辦企業認真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增強了企業活力,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的排頭兵。魯南外加劑廠與山東省建材設計院聯合開發生產的系列產品外加劑, 填補了省內空白,被評為省鄉鎮企業著名品牌,並躋身山東省鄉鎮企業500強和山東省鄉鎮企業技術示範企業。該居研製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項目通過了省級鑑定並獲得國家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鄉鎮企業科技進步獎和省級技術進步三等獎。華綸化纖廠生產的產品高強力工業丙綸長絲填補了省內空白。
社會進步
溫泉居重視人才的培養, 先後輸送150多名業務骨幹到高校或大企業進行專業培訓,並外聘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0多人。
人民生活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68年全村地瓜乾平均每人150公斤, 另有小麥雜糧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村民生活逐步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居民儲蓄存款額達3000萬元,戶均2萬元,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首富村居。
村莊建設 1949年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土石木結構為主。新中國建國後,逐漸以磚石結構代替。70年代後,大多利用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建房。從1996年起投資350多萬元, 修建了3座橋樑,硬化了居內十泉路、民主路、十茅路3條主要街道,道路兩旁種植了鮮花,並有專職環衛人員負責街道衛生,總長近5000米,並安裝了路燈,家家通上了自來水,安裝了程控電話。
集體福利 1996年以來,溫泉居委會規定對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定期享受生活補助。對老黨員、病殘人員和貧困戶建立扶助檔案,使其全部過上了小康生活。同時,對全居“五保”老人由敬老院集體供養、專人護理,每月發給生活補助費90元。設立了社會保障服務辦公室,出台了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對在居辦企業就業的全體職工辦理了養老保險。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9年該村有第一個中共黨員。1942年2月成立溫水泉黨支部,李鳳池擔任支部書記。 1996年,溫水泉村黨支部改為溫泉居黨總支委員會,至200 0年,黨總支下設8個黨支部,126名黨員。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2年秋後成立民兵隊, 李鳳池任隊長。1999年3月,由村民直選選出溫泉居村民委員會,設委員2人,李子農任主任,下設4個居民區,委員王彥雲、孫成彬,民兵連長李翠虎,治保、調解主任李洪渠,婦女主任孫家蓮。
人物簡介
李子和(1909~1957) 出身於貧農家庭。1942年春,在村東玉皇廟院內開荒栽種地瓜,畝產鮮瓜1500多公斤。1943年積極回響“發展生產,抗戰支前”的號召,帶領民眾開荒13.3公頃, 其中自己開荒0.5公頃。1945年,出席濱海區在莒中縣寨里河召開的勞模大會,獲濱海區“勞動模範”稱號,並獎大紅馬1匹。
李洪偉 1962年生,1978年參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共十字路鎮委副書記、溫泉居委黨總支書記、溫泉企業集團總經理。1994年上任後,帶領民眾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全村共同富裕”的道路,先後建起了興泉油脂廠、華綸化纖廠、 魯南外加劑廠等18家企業,並組建了全縣第一家村級企業集團-溫泉企業集團公司。 到2000年,全居工農業總產值達3.9億元,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第一村居。先後當選為山東省第九屆人大代表、莒南縣人大常委會委員,被評為市、縣十大傑出青年,獲市勞動模範、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鄉鎮企業家、山東省優秀廠長(經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