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殿遺址

溫明殿遺址

溫明殿遺址,是西漢時的一座宮殿遺存,位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幸福街,是漢高祖劉邦為其子趙王劉如意建造大型宮殿,也是邯鄲城內一處重要文化遺址。趙幽王劉友和趙共王劉恢、趙王呂祿先後在這裡居住過。

1996年10月6日,被列為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明殿遺址
  • 地理位置:中國河北省邯鄲市學步橋
  • 所處時代:秦漢
  • 保護級別: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名稱爭議,後世紀念,

歷史沿革

前198年,劉邦封劉如意為趙王,並且以邯鄲為都邑。在邯鄲原趙王宮殿舊地的基礎上重建邯鄲宮城,其中溫明殿即為其中一座大型建築物。東漢初年,漢武帝劉秀也曾在溫明殿居住過一段。其後毀於戰火。地表建築不存,只剩下建築的基座。
唐代李賢注稱“漢趙王如意之殿也,故基在洺州邯鄲縣內”。也可以說明,唐朝時期溫明殿故基還可以辨別。根據考古勘探,溫明殿的具體位置應在今叢台之西的蔚莊村西北角,西距“梳妝樓”約560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此處還有一座長方形的土平台。周邊散落著許多碎磚瓦,並出土了“春雲紋瓦當”和“千秋萬歲瓦當”等具有漢代宮殿建築特徵的瓦塊。1980年之前的大殿基座土台南北長25米,東西寬21米,台高2.1米,與漢代文化層相連,其中發掘了大量漢代遺物,證明傳說的溫明殿確是漢代趙王宮城的建築之一,後因為修路,被夷平。現溫明殿的遺址蹤跡全無,只有幸福路路邊上的一通遺址碑樹立在此。

名稱爭議

早在西漢初年“溫明”一詞就已出現,是專指喪葬禮具。將劉如意的寢殿命名為“溫明”,如同當今將一處新建建築叫陵園和墳地一樣,十分忌諱。關於為何劉邦將這座宮殿命名為“溫明”二字,史書記載不詳。

後世紀念

元成宗年間監察御史王惲過邯鄲的一首詩:“黃粱夢短不須驚,滿馬紅塵過趙城;獨上荒台重惆悵,野煙無處認溫明。”
明朝人王供辰所寫《溫明殿》:“帝子鸞輿久不歸,寥寥古殿鎖斜暉。柳搖疏影疑青蓋,花奪餘光詫錦衣。佩玉鳴鸞何處有?落霞孤鶩一齊飛。漢家宮闕皆塵土,莫把當時論是非。”
清代詩人李素曾寫下:“溫明古殿鎖煙霞,悵望當年一嘆嗟!暮雨荒苔無剩瓦,夕陽衰柳有啼鴉。樓台故址生禾黍,脂粉殘妝作野花。在昔豪華都寂寞,空教牧豎笑王家。”
1981年6月,中國自書法泰斗李守誠寫下《溫明殿遺址碑記》。並在該地立下高185厘米,寬83厘米的石碑,該碑豎行共11行,總計230字;碑正文9行,總計207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