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溫布爾頓網球錦標賽一般指本詞條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Wimbledon Championships,或簡稱“溫網”)是一項歷史悠久、最具聲望的世界性網球公開賽事,由全英俱樂部和英國草地網球協會於1877年創辦,是網球四大滿貫之一。溫網舉辦地在英國倫敦郊區的溫布爾登。溫網是四大滿貫稅後獎金最少的比賽。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通常舉辦於6月或7月,是每年度網球大滿貫的第3項賽事,排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法國網球公開賽之後,美國網球公開賽之前,也是四大滿貫中唯一的草地比賽。整個賽事通常歷時兩周,但會因雨延時。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比賽在不同場地同時進行。溫布爾登還舉辦有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的青年比賽。此外,溫布爾登還為退役球員舉辦特別邀請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 外文名:Wimbledon Championships
  • 賽事類別:網球四大滿貫賽事
  • 舉辦地:英國倫敦溫布爾登
  • 比賽時間:每年六月或七月
  • 比賽場地:室(內)外草地
  • 決賽球場:一號中心球場
  • 冠軍獎盃:男:挑戰者杯 女:玫瑰露水盤
  • 首屆比賽:1877年
  • 總獎金:£34,000,000.00英鎊(2018年)
  • 官網:http://www.wimbledon.com
  • 創辦者:全英草地俱樂部英國草地網球協會
命名,賽事歷史,球場介紹,一號中心球場,二號,獎盃,傳統,特色,獎金和積分,獎金,積分,歷屆冠軍,單打冠軍,雙打冠軍,奪冠排名,男子單打,女子單打,溫網之最,中國戰績,冠軍次數統計,

命名

溫網的“傳統”,它有一個和其他三大滿貫完全不同的特製,那就是它沒有用國家來命名,甚至連倫敦都沒沾上邊。一個以小城市來冠名的比賽,何以在百年網壇上屹立不倒?
溫布爾登的草場球場溫布爾登的草場球場
當然,傳統往往是一種標誌。這也是溫網能火爆到現在的最大原因。當我們回看以往的溫網賽事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古典的東西是那么的唯美,總是以如此深刻的姿態印記在腦海里,揮之不去,難以忘記。
“傳統的,才是世界的。”這是對溫網最經典的概況。

賽事歷史

全英俱樂部是一個私人俱樂部,成立於1868年,最初是作為全英門球俱樂部,最初的場地位於Worple路附近。1875年,由Major Walter Clopton Wingfield設計的一個一年一次的遊戲——草地網球,被允許加入俱樂部活動。在1877年春天,該俱樂部改名稱為: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並舉行了第一個草地網球錦標賽——溫網。是四大賽事中最古老的一個。
溫網於1877年首次於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管理之下在溫布爾登Worple路附近的一塊場地舉行。當時僅有男子單打比賽,當時由Spencer Gore贏得冠軍。到了1884年,全英俱樂部增加了女子單打和男子雙打比賽。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在1913年加入。錦標賽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場地。如同其他3項“大滿貫”賽事,溫布爾登在1968年網球公開時代到來之前,只對頂級的業餘選手開放。英國人對錦標賽甚為驕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悶和幽默的來源:英國男性自1936年的佛瑞德·佩里之後再未獲得過單打冠軍,直到2013年7月7日,安迪·穆雷代表英國人再次奪得溫網男單冠軍;英國女子單打冠軍則是在1977年的維吉尼亞·韋德。

球場介紹

一號中心球場

叫做“中心球場”(Centre Court),是舉行決賽的地方。中心球場可容納觀眾15800人,1號球場則可容納觀眾11400人,2號球場能容納觀眾4000人,3號球場可以容納2000人。
由於比賽時間適逢倫敦雨季,球場配有可摺疊的屋頂,已於2009年完工。一號球場在1997年經過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鄰中心球場的原址搬到了一個新的可容納更多觀眾的專用場地。原來的一號球場據說擁有獨特的氛圍,是許多選手的心愛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對其移址感到悲傷。一號球場通常舉辦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賽,如單打的四分之一決賽,它還擁有一座外置的巨大螢幕,用來讓聚集在場外穆雷(曾經叫亨曼)山上觀戰的球迷欣賞比賽。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球迷在這塊山坡上為衝擊冠軍的本土球員加油助威,但是遺憾的是,1936年之來,英國的男子球員很久沒有舉起過冠軍獎盃。直到2013年的溫網,英國選手穆雷直落三盤擊敗了小德終於圓了英國人再次稱雄的夢。
溫網場地溫網場地

二號

擁有“冠軍墳墓”“種子墳場”的稱號,因為在此地進行比賽的種子選手通常被排名較低的對手所淘汰。曾經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輪還差點將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2013年溫網第二輪,俄羅斯美女、3號種子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也在二號球場爆冷不敵世界排名131位的葡萄牙姑娘米歇爾·德布里托。2011年新的可以容納2000人的3號球場建在了這座老2號球場之上。

獎盃

男子單打冠軍將獲得一座18英寸高的鍍金獎盃——“挑戰者杯”。
女子單打的獎品一個為直徑約19英寸的銀盤,通常被稱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中文通譯“玫瑰露水盤”。還有其他一些活動獎品。

傳統

綠色和紫色是溫網的傳統代表色,而參賽的選手須穿著“白色”的球衣,是四大滿貫賽中唯一有規定球員衣著顏色的。此外,女選手在整個賽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報比分時),而男選手則直呼其姓。
比賽於每年6月最後一周至7月第一個星期舉行,歷時兩星期。從傳統上講,賽事中的周日無比賽。第一周內舉行早期賽事,而第二周則舉行“16強”、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和決賽。
溫網和法網的男子冠軍獎金比女子較多;而在美網和澳網中,男女獎金則是相同的。但從2007年開始,男女單打實行同工同酬,當年女單冠軍大威廉士與男單冠軍費德勒獲得了相同數量的獎金。
對於比賽觀眾,草莓配奶油是他們在觀看比賽期間的傳統零食。此外,對於觀眾著裝規定雖然已經有所減少,但是比賽時男性觀眾依然不能穿著短褲,女性則不能戴帽子,因為這樣可能阻礙後排觀眾的視線。
英國鬱鬱蔥蔥的草地是近代網球的發源地,136歲的溫布爾頓公開賽在四大滿貫中歷史最悠久。溫網的歷史讓她特別有厚重感,不過其他網球賽事比,溫網的特色非常明顯,這在很多人看來甚至是非常怪。

特色

種子排位
和其他三項大滿貫不一樣,溫網可以不完全按照世界排名來定種子排位,因為這項賽事是由一個私人俱樂部在經營。從2001年開始,溫網的種子排位就由一個委員會決定。他們將參考這些球員過去幾年的草地表現,再根據其世界排名的高低排出種子位置。
這個特殊的計算方式是:以溫網開始前一周的世界排名積分作為基礎,另外再加上過去12個月的所有草地賽事的積分、以及再此前的12個月中最好的草地賽事的積分的75%。考慮到每個賽季的草地賽事數量有限,因此這個方式也能照顧那些擅長在草地作戰的球員。另外這個溫網種子排位計算公式,同時也提高了女王杯、紐波特、海爾托亨博思等草地賽事的重要性。因為在這些賽事每一場勝利,都可能幫助球員在全英俱樂部獲得更好的種子排位。
也正是由於這個特殊性,2010年溫網開賽前當時世界排名跌至第二位的費德勒仍然可以力壓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納達爾成為頭號種子。小威在2011年世界排名一度跌至第26位,但仍以7號種子的身份征戰溫網。
正如費德勒所說的“下雨已成為溫網的一部分”,雨中的溫網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在溫網121年的歷史上,曾經有30個比賽日因為下雨一場也打不成。1922年,溫網開始在教堂路的女王俱樂部舉行,此後有16屆比賽在兩周內未能完賽,只好拖延到第3周。
如果在溫布爾登公開賽中下幾場雨,沒人會覺得新鮮,但要是哪屆溫布爾登沒下雨,人們倒要感到奇怪了,因為6月原本就是倫敦的雨季。
裸奔
溫網賽場上,一代代偉大的裸奔者一次次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國佬的“特色幽默”。1996年溫網男單決賽,正當荷蘭人克拉吉塞克和美國人華盛頓為冠軍進行激戰時,一位美女球迷裸露全身跑入賽場,兩名選手立刻停下比賽,這是溫網“入侵史”上首位裸奔者。
2000年7月,在庫爾尼科娃參加的女單比賽中,裸奔界傳奇人物馬克·羅伯斯衝進球場,先做了一個前滾翻躍過球網,當他爬起來時,坐在場邊的庫娃則尷尬地用毛巾捂住雙眼。06年,莎拉波娃在與對手德門蒂耶娃進行四分之一賽時,被一位躍入中央球場的裸奔者嚇了一大跳。當這位男子裸著身體側手翻出現在莎拉波娃面前時,莎娃避開了自己的目光。
英國人喜歡裸奔,他們全然不注意別人的眼色,不過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被視為最保守的英國人偏偏對於裸奔這件事推崇備至。英國博彩公司還為裸奔的出現開出賠率。在08年斯諾克世錦賽上就出現裸奔,溫網能否裸奔成為關注焦點。
另類動物觀眾
多年來,溫布爾登中央球場吸引了松鼠、鴿子和老鼠等一群群動物的光臨,這些“不速之客”們不受歡迎的入侵曾使很多緊張的比賽被迫中斷。
動物入侵的問題在1999年達到極致。在兩名德國選手鮑里斯·貝克爾尼古拉斯·基弗的比賽中,鴿子兩次從正面看台的頂棚俯衝下來"轟炸"球場。
1949年,中央球場的球童們不得不將一隻松鼠逐出賽場,而選手們只好坐等"警報解除"。1982年, 帕姆·史萊弗曾有過一次在比賽中與一大群蜜蜂鬥爭的經歷。其中一隻蜜蜂在她的對手凱西·里納爾蒂的胳膊上蜇了一下,史萊弗十分有風度的走了過去為凱西拔掉了刺。1989年,約翰·麥肯羅和史蒂芬·埃德博格正全神貫注的打半決賽時,被兩隻突然入侵的麻雀打斷。
“幾乎全白”的網球服
溫網一直保留著一個傳統的規定:一律要求球員穿著白色網球服以表示對英國王室的尊重。
溫網組委會要求選手必須身穿“幾乎全白”的傳統運動服,這曾經讓很多前衛青年非常反感。前金滿貫得主阿加西就曾抵制過這一規定,但當他捧起溫網冠軍時,他仍然乖乖地穿上了白色運動服。
零廣告
和法網美網鋪天蓋地的廣告不同,除了幾大主要贊助商外,溫網的主賽場永遠都是一塵不染的,撇開它屋檐底下那些日漸先進的科技產品不談,從外觀來看,這裡幾乎和一百多年前的溫布爾登一模一樣。
在英國人看來,打真正的網球就是真正的純白,不需要參雜任何的裝飾,不需要加入商業的推動,不需要廣告牌。

獎金和積分

獎金

2018年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的總獎金為3400萬英鎊約合3億人民幣,比2017年提升7.5%。其中單打冠軍獎金提升到225萬英鎊(約合1985萬人民幣)
下表列出了2018年該賽事的獎金明細。(單位為英鎊)
比賽獎金(2018年)
輪次
單打
雙打
混雙
冠軍
2,250,000
450,000
110,000
亞軍
1,125,000
225,000
55,000
半決賽
562,000
112,000
27,500
1/4決賽
281,000
56,000
13,750
第四輪
163,000
——
——
第三輪
100,000
29,000
6,500
第二輪
63,000
17,750
3,250
第一輪
39,000
11,500
1,625
資格賽第三輪
19,500
——
——
資格賽第二輪
9,750
——
——
資格賽第一輪
4,875
——
——

積分

比賽積分(2018年)
輪次
男子單打
男子雙打
女子單打
女子雙打
冠軍
2000
亞軍
1200
1300
半決賽
720
780
1/4決賽
360
430
第四輪
180
——
240
——
第三輪
90
180
130
240
第二輪
45
90
70
130
第一輪
10
0
10
10

歷屆冠軍

單打冠軍

男子單打
在賽會歷史上與費德勒八度封王,桑普拉斯七次奪冠緊隨其後。男單的冠軍獎盃為挑戰者杯,這個獎盃從1887年開始沿用至今,杯上刻著“全英草地俱樂部單打冠軍”。
年份
冠軍
亞軍
決賽比分
2019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羅傑·費德勒(瑞士)
7–6(7–5),1–6,7–6(7–4),4–6,13–12(7–3)
2018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凱文·安德森(南非)
6–2, 6–2, 7–6(7–3)
2017
羅傑·費德勒(瑞士)
馬林·西里奇(克羅地亞)
6–3, 6–1, 6–4
2016
安迪·穆雷(英國)
6–4, 7–6(7–3), 7–6(7–2)
2015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羅傑·費德勒(瑞士)
7–6(7–1), 6–7(10–12), 6–4, 6–3
2014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羅傑·費德勒(瑞士)
6–7(7–9), 6–4, 7–6(7–4), 5–7, 6–4
2013
安迪·穆雷(英國)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6–4, 7–5, 6–4
2012
羅傑·費德勒(瑞士)
安迪·穆雷(英國)
4–6, 7–5, 6–3, 6–4
2011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6–4, 6–1, 1–6, 6–3
2010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6–3, 7–5, 6–4
2009
羅傑·費德勒(瑞士)
安迪·羅迪克(美國)
5–7, 7–6(8–6), 7–6(7–5), 3–6, 16–14
2008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羅傑·費德勒(瑞士)
6–4, 6–4, 6–7(5–7), 6–7(8–10), 9–7
2007
羅傑·費德勒(瑞士)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7–6(9–7), 4–6, 7–6(7–3), 2–6, 6–2
2006
羅傑·費德勒(瑞士)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6–0, 7–6(7–5), 6–7(2–7), 6–3
2005
羅傑·費德勒(瑞士)
安迪·羅迪克(美國)
6–2, 7–6(7–2), 6–4
2004
羅傑·費德勒(瑞士)
安迪·羅迪克(美國)
4–6, 7–5, 7–6(7–3), 6–4
2003
羅傑·費德勒(瑞士)
馬克·菲利普西斯(澳大利亞)
7–6(7–5), 6–2, 7–6(7–3)
2002
萊頓·休伊特(澳大利亞)
6–1, 6–3, 6–2
2001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克羅地亞)
派屈克·拉夫特(澳大利亞)
6–3, 3–6, 6–3, 2–6, 9–7
2000
派屈克·拉夫特(澳大利亞)
6–7(10–12), 7–6(7–5), 6–4, 6–2
1999
6–3, 6–4, 7–5
1998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克羅地亞)
6–7(2–7), 7–6(11–9), 6–4, 3–6, 6–2
1997
6–4, 6–2, 6–4
1996
馬利維·華盛頓(美國)
6–3, 6–4, 6–3
1995
6–7(5–7), 6–2, 6–4, 6–2
1994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克羅地亞)
7–6(7–2), 7–6(7–5), 6–0
1993
吉姆·考瑞爾(美國)
7–6(7–3), 7–6(8–6), 3–6, 6–3
1992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克羅地亞)
6–7(8–10), 6–4, 6–4, 1–6, 6–4
1991
米夏埃爾·施蒂希(德國)
6–4, 7–6(7–4), 6–4
1990
6–2, 6–2, 3–6, 3–6, 6–4
1989
6–0, 7–6(7–1), 6–4
1988
4–6, 7–6(7–2), 6–4, 6–2
1987
帕特·卡什(澳大利亞)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7–6(7–5), 6–2, 7–5
1986
伊萬·倫德爾(捷克斯洛伐克)
6–4, 6–3, 7–5
1985
凱文·庫倫(美國)
6–3, 6–7(4–7), 7–6(7–3), 6–4
1984
約翰·麥肯羅(美國)
吉米·康納斯(美國)
6–1, 6–1, 6–2
1983
約翰·麥肯羅(美國)
克里斯·里維斯(紐西蘭)
6–2, 6–2, 6–2
1982
吉米·康納斯(美國)
約翰·麥肯羅(美國)
3–6, 6–3, 6–7(2–7), 7–6(7–5), 6–4
1981
約翰·麥肯羅(美國)
比約恩·博格(瑞典)
4–6, 7–6(7–1), 7–6(7–4), 6–4
1980
比約恩·博格(瑞典)
約翰·麥肯羅(美國)
1–6, 7–5, 6–3, 6–7(16–18), 8–6
1979
比約恩·博格(瑞典)
羅斯科·坦納(美國)
6–7(4–7), 6–1, 3–6, 6–3, 6–4
1978
比約恩·博格(瑞典)
吉米·康納斯(美國)
6–2, 6–2, 6–3
1977
比約恩·博格(瑞典)
吉米·康納斯(美國)
3–6, 6–2, 6–1, 5–7, 6–4
1976
比約恩·博格(瑞典)
伊利納斯塔斯(羅馬尼亞)
6–4, 6–2, 9–7
1975
阿瑟·阿什(美國)
吉米·康納斯(美國)
6–1, 6–1, 5–7, 6–4
1974
吉米·康納斯(美國)
肯·羅斯威爾(澳大利亞)
6–1, 6–1, 6–4
1973
揚·科德斯(捷克斯洛伐克)
亞歷克斯·梅特列韋利(蘇聯)
6–1, 9–8(7–5), 6–3
1972
斯坦·史密斯(美國)
伊利納斯塔斯(羅馬尼亞)
4–6, 6–3, 6–3, 4–6, 7–5
1971
約翰·紐康姆(澳大利亞)
斯坦·史密斯(美國)
6–3, 5–7, 2–6, 6–4, 6–4
1970
約翰·紐康姆(澳大利亞)
肯·羅斯威爾(澳大利亞)
5–7, 6–3, 6–2, 3–6, 6–1
1969
羅德·拉沃爾(澳大利亞)
約翰·紐康姆(澳大利亞)
6–4, 5–7, 6–4, 6–4
1968
羅德·拉沃爾(澳大利亞)
托尼·羅切(澳大利亞)
6–3, 6–4, 6–2
女子單打
女金剛納芙拉蒂諾娃九度封后,格拉芙也曾七次笑傲群芳,威廉士姐妹共獲得12次冠軍,可謂是現今溫網的統治者。
年份
冠軍
亞軍
決賽比分
2019
西蒙娜·哈勒普(羅馬尼亞)
6-2,6-2
2018
6–3, 6–3
2017
7–5, 6–0
2016
7–5, 6–3
2015
6–4, 6–4
2014
尤金妮·布沙爾(加拿大)
6–3, 6–0
2013
6–1, 6–4
2012
6–1, 5–7, 6–2
2011
6–3, 6–4
2010
薇拉·茲沃納列娃(俄羅斯)
6–3, 6–2
2009
7–6(7–3), 6–2
2008
7–5, 6–4
2007
6–4, 6–1
2006
賈斯汀·海寧(比利時)
2–6, 6–3, 6–4
2005
4–6, 7–6(7–4), 9–7
2004
6–1, 6–4
2003
4–6, 6–4, 6–2
2002
7–6(7–4), 6–3
2001
賈斯汀·海寧(比利時)
6–1, 3–6, 6–0
2000
6–3, 7–6(7–3)
1999
6–4, 7–5
1998
納塔莉·托齊亞(法國)
6–4, 7–6(7–2)
1997
2–6, 6–3, 6–3
1996
6–3, 7–5
1995
4–6, 6–1, 7–5
1994
肯奇塔·馬丁內茲(西班牙)
6–4, 3–6, 6–3
1993
7–6(8–6), 1–6, 6–4
1992
莫妮卡·塞萊斯(南斯拉夫)
6–2, 6–1
1991
6–4, 3–6, 8–6
1990
吉娜·加里森(美國)
6–4, 6–1
1989
6–2, 6–7(1–7), 6–1
1988
5–7, 6–2, 6–1
1987
7–5, 6–3
1986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7–6(7–1), 6–3
1985
4–6, 6–3, 6–2
1984
7–6(7–5), 6–2
1983
安德里亞·耶格(美國)
6–0, 6–3
1982
6–1, 3–6, 6–2
1981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6–2, 6–2
1980
伊凡妮·古拉貢(澳大利亞)
6–1, 7–6(7–4)
1979
6–4, 6–4
1978
2–6, 6–4, 7–5
1977
貝蒂盧·斯托弗(荷蘭)
4–6, 6–3, 6–1
1976
伊凡妮·古拉貢(澳大利亞)
6–3, 4–6, 8–6
1975
比利·簡·金(美國)
伊凡妮·古拉貢(澳大利亞)
6–0, 6–1
1974
奧爾加·莫洛佐娃(蘇聯)
6–0, 6–4
1973
比利·簡·金(美國)
6–0, 7–5
1972
比利·簡·金(美國)
伊凡妮·古拉貢(澳大利亞)
6–3, 6–3
1971
伊凡妮·古拉貢(澳大利亞)
瑪格麗特·考特(澳大利亞)
6–4, 6–1
1970
瑪格麗特·考特(澳大利亞)
比利·簡·金(美國)
14–12, 11–9
1969
安·瓊斯(英國)
比利·簡·金(美國)
3–6, 6–3, 6–2
1968
比利·簡·金(美國)
朱迪·特格特·達爾頓(澳大利亞)
9–7, 7–5

雙打冠軍

年份
男雙冠軍
女雙冠軍
混雙冠軍(男子在前)
2018年
2017年
庫波特/梅洛
2016年
孔蒂恩/沃特森
2015年
特卡烏/羅約爾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馬雷/尼爾森
2011年
2010年
梅爾澤/佩特斯奇納爾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阿諾·克萊芒/米夏埃爾·洛德拉
2006年
2005年
胡斯/姆迪
2004年
維尼·布萊克/卡拉·布萊克
2003年
2002年
布帕蒂/林克霍芙采娃
2001年
多納德·約翰松/帕爾莫
雷蒙德/斯塔布斯
弗雷德爾/漢圖楚娃
2000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福德
小威廉士/大威廉士
金波利/約翰松
1999年
布帕什/帕斯
達文波特/莫拉莉
帕斯/羅曼德
1998年
哈修斯/艾汀格
辛吉斯/諾沃特娜
米里亞/塞.威廉士
1997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費爾南德茲/茲維列娃
蘇克/蘇克娃
1996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蘇克娃/辛吉斯
蘇克/蘇克娃
1995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斯范尼克/桑切斯
斯塔克/納芙娜蒂諾娃
1994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費爾南德茲/茲維列娃
伍德布里奇/蘇克娃
1993年
伍德布里奇/伍德弗德
費爾南德茲/茲維列娃
伍德弗德/納芙娜蒂諾娃
1992年
米艾爾/斯特奇
費爾南德茲/茲維列娃
蘇克/尼爾蘭德
1991年
弗勒茲格蘭德/喬里德
斯范尼克/茲維列娃
弗塔奇格蘭德/斯米爾
1990年
里奇/波夫
諾沃特娜/蘇克娃
里奇/格里森
1989年
弗勒茲格蘭德/喬里德
格拉夫/斯巴塔尼
波弗/諾沃特娜
1988年
弗朗奇/斯格斯
考德·凱斯爾/蘇克娃
斯特維特/格里森
1987年
弗朗奇/斯格斯
納芙娜蒂諾娃/雪弗
貝特斯/杜爾
1986年
奈斯特姆/維德爾
納芙娜蒂諾娃/雪弗
弗朗奇/喬丹
1985年
古斯塔德/特瑞斯
喬丹/斯米爾
米奈姆/納芙娜蒂諾娃
1984年
費勒穆林/米艾
納芙娜蒂諾娃/雪弗
羅德/特貝爾
1983年
費勒穆林/米艾
納芙娜蒂諾娃/雪弗
羅德/特貝爾
1982年
瑪邁拉/米內爾
納芙娜蒂諾娃/雪弗
克倫/史密斯
1981年
費勒穆林/米艾
納芙娜蒂諾娃/雪弗
米克米蘭/斯多芬
1980年
瑪邁拉/米內爾
喬丹/史密斯
傑.奧斯汀/塔.奧斯汀
1979年
費勒穆林/米艾
金/納芙娜蒂諾娃
哈維特/斯蒂文森
1978年
哈維特/米尼蘭
瑞德/特貝爾
米克米蘭/斯多芬
1977年
凱斯/瑪斯特
凱勒/魯希
哈維特/斯蒂文森
1976年
高雷特斯/羅曼而斯
埃弗特/納芙娜蒂諾娃
羅奇/杜爾
1975年
高雷特斯/美亞
克莫拉/蘇娃姆斯特
羅爾森/考特
1974年
紐克博/里奇
高蘭格/米奇爾
戴維森/金
1973年
克那斯/奈斯特
卡斯特斯/金
戴維森/金
1972年
史密斯/范
金/斯多弗
奈特斯/卡斯爾斯
1971年
艾莫森/勒弗
卡斯特斯/金
戴維森/金
1970年
紐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奈特斯/卡斯爾斯
1969年
紐克博/里奇
肯特/特格特
斯托爾/瓊斯
1968年
紐克博/里奇
卡斯特斯/金
費爾奇/考特

奪冠排名

下表列出了公開賽時代(Open Era)以來的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男子和女子單打奪冠次數排名。

男子單打

奪冠次數排名(男子單打)
姓名
次數
年份
8
2003、2004、2005、2006、2007、2009、2012、2017
7
1993、1994、1995、1997、1998、1999、2000
5
1976、1977、1978、1979、1980
5
2011、2014、2015、2018、2019
3
1981、1983、1984
3
1985、1986、1989

女子單打

奪冠次數排名(女子單打)
姓名
次數
年份
9
1978、1979、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90
7
1988、1989、1991、1992、1993、1995、1996
7
2002、2003、2009、2010、2012、2015、2016
5
2000、2001、2005、2007、2008
4
1968、1972、1973、1975
3
1974、1976、1981

溫網之最

歷史上耗時最長的男單賽事,在2010年溫網的18號球場,首輪美國人伊斯內爾對陣法國人馬胡的比賽中產生,歷經三天鏖戰,耗時11小時5分鐘,23號種子伊斯內爾最終在自己的第5個賽點上贏下比賽,最終比分為6-4,3-6,6-7(7),7-6(3),70-68,這場比賽成為溫網歷史之最的同時,也成為網球歷史上耗時最長的比賽。
歷史耗時最長的網球比賽歷史耗時最長的網球比賽
溫網歷史奪冠紀錄(公開賽時代)
項目
球員
數量
年份
總冠軍數量最多的男子球員
托德·伍德布里奇(澳大利亞)
10次
1993–2004
(9雙打,1混雙)
總冠軍數量最多的女子球員
比利·簡·金(美國)
20次
1961–1979
(6單打,10雙打,4混雙)
1976–2003
(9單打,7雙打,4混雙)
單打冠軍數量最多的男子球員
羅傑·費德勒(瑞士)
8次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9, 2012, 2017
單打冠軍數量最多的女子球員
9次
1978, 1979,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90
蟬聯冠軍數量最多的男子球員
比約恩·博格(瑞典)
5次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羅傑·費德勒(瑞士)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蟬聯冠軍數量最多的女子球員
6次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雙打冠軍數量最多的男子球員
托德·伍德布里奇(澳大利亞)
9次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2000(與馬克·伍德福德),2002, 2003, 2004(與喬納斯·比約克曼
雙打冠軍數量最多的女子球員
7次
1976(與克里斯·埃弗特),1979(與比利·簡·金),1981, 1982, 1983, 1984, 1986(與帕姆·施里弗)

中國戰績

2006年 我國選手鄭潔晏紫奪得女雙冠軍。
2006年 我國選手李娜闖進溫網女單八強。
2008年 我國選手鄭潔闖進溫網女單四強。
2010年 我國選手李娜再次闖進溫網女單八強。
2013年 我國選手李娜第三次闖進溫網女單八強。
2013年 我國選手彭帥謝淑薇奪得溫網女雙冠軍。

冠軍次數統計

男單冠軍次數統計
年份
溫網男單冠軍
冠軍次數
2019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5
2018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4
2017
羅傑·費德勒(瑞士)
8
2016
安迪·穆雷(英國)
2
2015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3
2014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2
2013
安迪·穆雷(英國)
1
2012
羅傑·費德勒(瑞士)
7
2011
諾瓦克·德約科維奇(塞爾維亞)
1
2010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2
2009
羅傑·費德勒(瑞士)
6
2008
拉菲爾·納達爾(西班牙)
1
2007
羅傑·費德勒(瑞士)
5
2006
羅傑·費德勒(瑞士)
4
2005
羅傑·費德勒(瑞士)
3
2004
羅傑·費德勒(瑞士)
2
2003
羅傑·費德勒(瑞士)
1
2002
萊頓·休伊特(澳大利亞)
1
2001
戈蘭·伊萬尼塞維奇(克羅地亞)
1
2000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7
1999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6
1998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5
1997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4
1996
理察·克拉吉塞克(荷蘭)
1
1995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3
1994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2
1993
皮特·桑普拉斯(美國)
1
1992
安德烈·阿加西(美國)
1
1991
米夏埃爾·施蒂希(德國)
1
1990
史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2
1989
鮑里斯·貝克爾(德國)
3
1988
史蒂芬·埃德伯格(瑞典)
1
1987
帕特·卡什(澳大利亞)
1
1986
鮑里斯·貝克爾(德國)
2
1985
鮑里斯·貝克爾(德國)
1
1984
約翰·麥肯羅(美國)
3
1983
約翰·麥肯羅(美國)
2
1982
吉米·康諾斯(美國)
2
1981
約翰·麥肯羅(美國)
1
1980
比約恩·博格(瑞典)
5
1979
比約恩·博格(瑞典)
4
1978
比約恩·博格(瑞典)
3
1977
比約恩·博格(瑞典)
2
1976
比約恩·博格(瑞典)
1
1975
阿瑟·阿什(美國)
1
1974
吉米·康諾斯(美國)
1
1973
揚·科德斯(捷克斯洛伐克)
1
1972
斯坦·史密斯(美國)
1
1971
約翰·紐康比(澳大利亞)
2
1970
約翰·紐康比(澳大利亞)
1
1969
羅德·拉沃爾(澳大利亞)
2
1968
羅德·拉沃爾(澳大利亞)
1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開放時代】(次數重新統計)
1967
約翰·紐康比(澳大利亞)
1
1966
曼努埃爾·桑塔納(西班牙)
1
1965
羅伊·艾默生(澳大利亞)
2
1964
羅伊·艾默生(澳大利亞)
1
1963
查克·麥金利(美國)
1
1962
羅德·拉沃爾(澳大利亞)
2
1961
羅德·拉沃爾(澳大利亞)
1
1960
尼爾·弗拉舍(澳大利亞)
1
1959
亞歷克斯·奧爾梅多(美國)
1
1958
阿什利·庫珀(澳大利亞)
1
1957
盧·霍德(澳大利亞)
2
1956
盧·霍德(澳大利亞)
1
1955
托尼·特拉伯特(美國)
1
1954
亞羅斯拉夫·德羅布尼(埃及)
1
1953
維克·Seixas(美國)
1
1952
弗蘭科·塞奇曼(澳大利亞)
1
1951
迪克·薩維特(美國)
1
1950
移動·帕蒂(美國)
1
1949
泰德·施洛德(美國)
1
1948
鮑勃·法肯堡(美國)
1
1947
傑克·克拉默(美國)
1
1946
伊馮·佩特拉(法國)
1
1945
未舉行
1944
1943
1942
1941
1940
1939
鮑比·里格斯(美國)
1
1938
唐·布吉(美國)
2
1937
唐·布吉(美國)
1
1936
弗雷德·佩里(英國)
3
1935
弗雷德·佩里(英國)
2
1934
弗雷德·佩里(英國)
1
1933
傑克·克勞福德(澳大利亞)
1
1932
埃爾斯沃斯·藤(美國)
1
1931
西德尼·伍德(美國)
1
1930
比爾·蒂爾登(美國)
3
1929
亨利·科奇特(法國)
2
1928
勒內·拉科斯特(法國)
2
1927
亨利·科奇特(法國)
1
1926
吉恩·伯勒特拉(法國)
2
1925
勒內·拉科斯特(法國)
1
1924
吉恩·伯勒特拉(法國)
1
1923
比爾·約翰斯頓(美國)
1
1922
傑拉爾德·帕特森(澳大利亞)
2
1921
比爾·蒂爾登(美國)
2
1920
比爾·蒂爾登(美國)
1
1919
傑拉爾德·帕特森(澳大利亞)
1
1918
未舉行
1917
1916
1915
1914
諾曼·布魯克斯(澳大利亞)
2
1913
安東尼·威靈(澳大利亞)
4
1912
安東尼·威靈(澳大利亞)
3
1911
安東尼·威靈(澳大利亞)
2
1910
安東尼·威靈(澳大利亞)
1
1909
亞瑟·戈爾(英國)
3
1908
亞瑟·戈爾(英國)
2
1907
諾曼·布魯克斯(澳大利亞)
1
1906
勞倫斯·多爾蒂(英國)
5
1905
勞倫斯·多爾蒂(英國)
4
1904
勞倫斯·多爾蒂(英國)
3
1903
勞倫斯·多爾蒂(英國)
2
1902
勞倫斯·多爾蒂(英國)
1
1901
亞瑟·戈爾(英國)
1
1900
雷金納德·多爾蒂(英國)
4
1899
雷金納德·多爾蒂(英國)
3
1898
雷金納德·多爾蒂(英國)
2
1897
雷金納德·多爾蒂(英國)
1
1896
哈羅德·馬洪(英國)
1
1895
威爾弗雷德·巴德利(英國)
3
1894
約書亞·派姆(英國)
2
1893
約書亞·派姆(英國)
1
1892
威爾弗雷德·巴德利(英國)
2
1891
威爾弗雷德·巴德利(英國)
1
1890
威洛比·漢密爾頓(英國)
1
1889
威廉·倫肖(英國)
7
1888
歐內斯特·仁(英國)
1
1887
赫伯特·福德(英國)
1
1886
威廉·倫肖(英國)
6
1885
威廉·倫肖(英國)
5
1884
威廉·倫肖(英國)
4
1883
威廉·倫肖(英國)
3
1882
威廉·倫肖(英國)
2
1881
威廉·倫肖(英國)
1
1880
約翰·哈特利(英國)
2
1879
約翰·哈特利(英國)
1
1878
弗蘭克·哈多(英國)
1
1877
史賓塞·高爾(英國)
1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業餘時代】
女單冠軍次數統計
年份
溫網女單冠軍
冠軍次數
2018
安傑利克·科貝爾(德國)
1
2017
加爾比妮·穆古拉扎(西班牙)
1
2016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7
2015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6
2014
佩特拉·科維托娃(捷克)
2
2013
馬里昂·巴托麗(法國)
1
2012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5
2011
佩特拉·科維托娃(捷克)
1
2010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4
2009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3
2008
維納斯·威廉士(美國)
5
2007
維納斯·威廉士(美國)
4
2006
艾米莉·毛瑞斯莫(法國)
1
2005
維納斯·威廉士(美國)
3
2004
瑪利亞·莎拉波娃(俄羅斯)
1
2003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2
2002
塞雷娜·威廉士(美國)
1
2001
維納斯·威廉士(美國)
2
2000
維納斯·威廉士(美國)
1
1999
林塞·達文波特(美國)
1
1998
雅娜·諾沃特娜(捷克)
1
1997
瑪蒂娜·辛吉斯(瑞士)
1
1996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7
1995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6
1994
肯奇塔·馬丁內茲(西班牙)
1
1993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5
1992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4
1991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3
1990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9
1989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2
1988
施特菲·格拉芙(德國)
1
1987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8
1986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7
1985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6
1984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5
1983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4
1982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3
1981
克里斯·埃弗特(美國)
3
1980
伊文·古拉貢·考利(澳大利亞)
2
1979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2
1978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美國)
1
1977
維吉尼亞·韋德(英國)
1
1976
克里斯·埃弗特(美國)
2
1975
比利·簡·金(美國)
4
1974
克里斯·埃弗特(美國)
1
1973
比利·簡·金(美國)
3
1972
比利·簡·金(美國)
2
1971
伊文·古拉貢·考利(澳大利亞)
1
1970
瑪格麗特·考特(澳大利亞)
1
1969
安·瓊斯(英國)
1
1968
比利·簡·金(美國)
1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開放時代】(次數重新統計)
1967
比利·簡·金(美國)
2
1966
比利·簡·金(美國)
1
1965
瑪格麗特·考特(澳大利亞)
2
1964
瑪麗亞·布埃諾(巴西)
3
1963
瑪格麗特·考特(澳大利亞)
1
1962
凱倫·漢斯·蘇斯曼(美國)
1
1961
安吉拉·莫蒂默(英國)
1
1960
瑪麗亞·布埃諾(巴西)
2
1959
瑪麗亞·布埃諾(巴西)
1
1958
阿爾薩·吉布森(美國)
2
1957
阿爾薩·吉布森(美國)
1
1956
雪莉·弗里·歐文(美國)
1
1955
路易斯·布拉夫(美國)
4
1954
莫林·康諾利(美國)
3
1953
莫林·康諾利(美國)
2
1952
莫林·康諾利(美國)
1
1951
多麗絲·哈特(美國)
1
1950
路易斯·布拉夫(美國)
3
1949
路易斯·布拉夫(美國)
2
1948
路易斯·布拉夫(美國)
1
1947
瑪格麗特·奧斯本杜邦(美國)
1
1946
保利娜·貝茨(美國)
1
1945
未舉行
1944
1943
1942
1941
1940
1939
艾麗絲·瑪布爾(美國)
1
1938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8
1937
多蘿西·圓(英國)
2
1936
海倫·雅各布斯(美國)
1
1935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7
1934
多蘿西·圓(英國)
1
1933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6
1932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5
1931
克伊·奧斯森(德國)
1
1930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4
1929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3
1928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2
1927
海倫·威爾斯·穆迪(美國)
1
1926
凱思琳·麥凱恩·戈弗里(英國)
2
1925
蘇珊妮·朗格倫(法國)
6
1924
凱思琳·麥凱恩·戈弗里(英國)
1
1923
蘇珊妮·朗格倫(法國)
5
1922
蘇珊妮·朗格倫(法國)
4
1921
蘇珊妮·朗格倫(法國)
3
1920
蘇珊妮·朗格倫(法國)
2
1919
蘇珊妮·朗格倫(法國)
1
1918
未舉行
1917
1916
1915
1914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7
1913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6
1912
埃塞爾·湯姆森·拉科姆(英國)
1
1911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5
1910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4
1909
多拉·布斯比(英國)
1
1908
夏洛特·庫珀·斯特里(英國)
5
1907
梅·薩頓(美國)
2
1906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3
1905
梅·薩頓(美國)
1
1904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2
1903
多蘿西婭·道格拉斯·蘭伯特·錢伯斯(英國)
1
1902
穆里爾·蘿比(英國)
1
1901
夏洛特·庫珀·斯特里(英國)
4
1900
布蘭奇·彬格萊(英國)
6
1899
布蘭奇·彬格萊(英國)
5
1898
夏洛特·庫珀·斯特里(英國)
3
1897
布蘭奇·彬格萊(英國)
4
1896
夏洛特·庫珀·斯特里(英國)
2
1895
夏洛特·庫珀·斯特里(英國)
1
1894
布蘭奇·彬格萊(英國)
3
1893
洛蒂·多德(英國)
5
1892
洛蒂·多德(英國)
4
1891
洛蒂·多德(英國)
3
1890
萊娜·大米(英國)
1
1889
布蘭奇·彬格萊(英國)
2
1888
洛蒂·多德(英國)
2
1887
洛蒂·多德(英國)
1
1886
布蘭奇·彬格萊(英國)
1
1885
莫德·沃森(英國)
2
1884
莫德·沃森(英國)
1
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業餘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