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壽泉

溫壽泉

溫壽泉,山西省洪洞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受康梁變法思想影響,決心走革新道路。1904年以優異成績被選送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不久結識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振武學校畢業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並同閻錫山等人參加鐵血丈夫團。回國後,任山西大學堂兵學教員,後參加清政府會試,被賜予陸軍炮兵科舉人,並授副軍校。返省後被提為督練公所督辦兼陸軍國小監督。1911年10月29日太原起義成功後,被選為山西省副都督兼山西軍政部部長。 滿清政府見山西軍政強大,即派兵入晉鎮壓,娘子關失守後,溫壽泉率本部軍士南下,成立山西河東軍政府。南北議和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清兵撤離山西,即率部回太原,由於受閻錫山壓制,於是通電下野,舉家定居北平。抗戰期間,侵華日軍曾多次威逼利誘,要其出任偽職,但其堅決不當漢奸,嚴詞拒絕。抗戰勝利後,中共方面派王世英到北平與溫壽泉多次交談,後溫壽泉利用人事關係,設法營救劉少白、劉亞雄等人安全脫險。1948年共產黨攻打北平期間,溫壽泉同傅作義多次商討,極力向傅作義進言起義。1949年後,溫壽泉當選為第一屆山西省政協委員,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壽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洪洞縣
  • 出生日期:1881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太原起義
溫壽泉,山西省洪洞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溫壽泉考入山西武備學堂,接受了康梁變法思想影響,決心走革新道路。1904年,以優異的成績被選送赴日留學。1905年與閻錫山等人一起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又加入中國同盟會中的軍事組織鐵血丈夫團。鐵血丈夫團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直接指示總會,選擇軍事骨幹參加的團體。這些成員不參加一般的社會活動,保持著秘密身份,將作為回國後各省軍事運動的骨幹。
1909年溫壽泉回國。辛亥革命太原起義前,溫壽泉曾參與起義的準備和決策,成為革命先鋒。起義成功後,在省咨議局召開的會議上,閻錫山當選為都督,溫壽泉被選為副都督。在隨即組成的軍政府中,溫壽泉又被任命為軍政部長。
太原起義後,滿清政府即派兵入晉鎮壓革命,12月9日,兩軍在娘子關附近交戰,12日清軍占領娘子關。山西軍民退返太原後,閻錫山等率部北上。溫壽泉等則率部南下,經平陽、河津等地向運城進軍,沿路集合兵眾1000人,並與陝西軍民配合,光復運城,隨後又派兵光復絳州向平陽(今臨汾)進軍。
1912年1月2日成立了山西河東軍政府,在溫壽泉的主持下由民政長遴選同盟會員接替各縣知事,宣布豁免舊欠錢糧,釋放在押犯,取消縣衙三班(早班、壯班、快班)六房(吏、戶、禮、工、刑、兵),廢除跪拜禮節及縣官坐轎出衙鳴鑼開道的惡習,辭退衙門裡的紹興刑名師爺。河東氣象,一時更新。
溫家大院內懸掛著一塊匾額,是溫壽泉父親六十壽慶時收到的賀禮。這塊匾額的落款人名依次為:孫中山黎元洪黃興閻錫山等。從這個名單中足以看出溫壽泉當時的身份和地位。
南北議和達成協定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溫壽泉曾致電孫中山,請求聯師北伐,以除袁逆。電文慷慨激昂:“敝省自陰九月初八日起義後,即聯合吳祿貞攻取北京,奈兵單械少、吳又被害,袁賊遠交近攻之策,陽與晉議和,暗調第三鎮全部第六鎮混成協,於十月十八日晚猛攻娘子關,連攻四日夜,我終以兵單彈光敗歸太原……清軍有意違約,袁賊居心奸險,望早日聯師北伐,除彼妖孽……”
1912年3月15日,袁世凱任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溫壽泉撤去在運城的軍政分府後,率部回太原擔任副都督兼軍政司司長。由於受閻錫山壓制,於是通電下野,解職北上舉家定居北平,任傅作義的高等顧問。
據其兒媳肖景回憶,抗戰期間,侵華日軍曾多次威逼利誘,要其執掌山西,但其堅決不當漢奸,均予以拒絕。其間,還曾掩護了許多共產黨人開展革命活動,更加彰顯其“鐵血丈夫”之謂。
抗戰勝利後,溫壽泉還曾利用人事關係,設法營救過開明紳士劉少白,及其女兒劉亞雄等人脫險。1948年,解放軍解放北平期間,溫壽泉利用與傅作義的師生關係,與傅作義多次商討,極力向其進言起義,和平解放北平。1949年後,溫壽泉當選為第一屆山西省政協委員,並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